第五章初成 下 。第六章进城。
第五章初成(下)
在河边扎了一会鱼,无所收获。两人在河边的草丛中捉了一些小虫,然后,哥俩各拿着一串用草茎串起的小虫,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正在大树下带着妹妹玩耍的小霸,看到两位哥哥回来,高兴地迎了上来,喊道:“哥,哥,小虫捉回来了没有?小喜鹊在窝里叫好长时间了。”
小霸一出生就又大又重,如今的块头比两个哥哥还猛,力量也比两个哥哥大。他看着哥哥手中的小虫说道:“哥哥,今天让我上树喂小喜鹊吧?”小欢道:“小霸你还小,上树危险,在下面看着小妹。”
小霸小声嘟哝道:“嗯,你还没我高呢!”
小欢小天也不理会小霸,两人来到树下,各自摆开架势。小天道:预备,开始。爬树比赛也是小哥俩每天的比赛项目之一。
噌噌,嘴里叼着草茎的哥俩很快就先后爬到喜鹊窝边。不知是小欢让着弟弟还是小天快,每次小天都要比小欢略先到达鸟窝边。
最开始几天,他们上来喂小喜鹊时,两个大喜鹊还猛冲他俩叫,好像要赶走他们似的。后来,它们渐渐发现两个小孩没什么恶意,上树只是喂它们的儿女,也就放下了敌意。
两只小喜鹊扇动翅膀,张着小嘴,争先恐后冲着小欢小天欢叫着;哥俩喂着小鸟,两只大喜鹊在旁边很惬意地看着;它们又不用捕虫了。
每天,哥俩中、晚饭前,各上树一次,喂两只小鸟;雷打不动。
喂完小鸟下了树,哥俩各自找了一片,寸把长,两指宽的竹片,又分别把竹片固定在树干上,两人拿竹剑刺了刺,调整好位置,以备每天刺剑当靶子用。做完这些,哥俩才带着弟弟、妹妹去东厢房吃饭。
午饭后,哥俩很自觉地去古叔家上学。
放学后,哥俩照例,跑到山脚下草丛中捉虫。小孩永远都不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尤其是对动物。这不,哥俩在捉小虫时,看到一只猎狗正在用爪子扒拉一东西,扒拉一下又猛收回,还甩了甩。哥俩跑上前一看,猎狗扒拉的东西是团成一团浑身长满刺的小刺猬。小刺猬缩成一团,一双黑溜溜的小眼睛盯着猎犬,寻找着逃跑的时机。猎犬绕着刺猬不停地转着,感到无处下口,最后无奈地跑开了。小刺猬等了一会,看狗跑远了,这才迅速地蹿进灌木丛中。
小天歪着头,皱着眉在琢磨什么。最后喃喃道:“团起身,缩小防御面积,充分利用自身的刺,同时寻找机会逃跑,这小家伙挺聪明。不能进攻,做好防御就是最好选择。”
喜观察,善模仿,勤思考,会总结,这是小天的天性。
捉完小虫,回到家喂完小鸟;吃过晚饭,天已经黑透了。哥俩回到自己的小屋,面对面盘腿坐在炕上,练起了爹爹教的吐纳功。小哥俩从三岁起,爹爹就早上教拳、扎马步,白天教文、习枪,晚上练吐纳功,在上学前已坚持了三年,也养成了习惯。
小哥俩每天就这样充实地过着,眨眼间两年过去了。由于常年吃粗粮和野味,两人个头已窜到五尺左右,身体也格外强壮;耍起三十斤重的石锁,也是不在话下,根本就是两个小大人了。
两只小喜鹊早已出窝,只要看到小哥俩就会从空中蹿下,每人肩上落上一只,然后,用嘴不停地亲昵地啄着哥俩的头。
慕容温家终于有儿初长成了。
第六章进城
每到溪水解冻后,慕容温家的饭桌上隔三差五就会多一道菜——红烧刀鱼。这是小欢、小天这两年每天早晨练剑的成果。现在两个小家伙刺剑准度可以用精准两个字来形容,毕竟两人每天要练习刺剑上千次。他们由最初扎刀鱼身,到如今每次都扎刀鱼头。出剑速度之迅捷,对剑的操控之自如,就是专练剑法的慕容古也自叹弗如。
在扎鱼的过程中,小天每天都在琢磨,最后,在自家院子的一片空地上,用树棍插出了一片棍林,棍与棍之间仅能容一人通过。小哥俩一有空就在两个小腿上绑上厚铁皮,按刀鱼躲避的动作在棍林中迅速地游动着。在观察中摸索,在摸索中练习,在练习中改进。由慢到快,由经常碰到木棍,到最后身不沾棍,闪展自如。
小霸和妹妹在棍林旁,看着两位哥哥像蝴蝶一样在棍林中穿梭,在一旁模仿了起来。
等两人练完停下后,如愿道:“哥哥,你们跑来跑去,这么快,叫什么功夫?”
小天想了想,心道:这是从刀鱼游动躲闪中的所感所悟,何不叫……
小天对小欢道:“哥,你看我们就叫它刀鱼身法如何?”
小欢还没答,如愿就欢快地道:“好名字,好名字,我也要练!”
现在小霸也入了学堂,因学堂不收女孩子,如愿只能跟哥哥们识字练功。
学堂内规定小孩八岁以后可以跟大人偶尔出猎、放牧,十岁后就可以回家帮大人打猎、种地了,同时,也是为了让出位置给后面的小弟弟们能入学堂学习。北方人成年早,十六岁就要娶妻成家了。
在这两年中,慕容温、慕容啸经常在闲时去学堂客串一下老师。慕容温主要教导孩子们枪棍和一些打猎常识。慕容啸主要教导孩子们刀法和骑射。由于南面草原辽阔,各家都有羊和马,都需要放牧,男孩们自然更喜欢骑射,因此慕容啸客串的时间就相对要多些。
八岁后,家境较好的就可拥有自己真正的刀剑和弓箭了。这些肯定是出自张三铁匠铺。
小欢哥俩在他们八岁生日时,得到了他们的剑和弓,兴奋的哥俩当天让全家人吃了两顿红烧刀鱼。
两年的学习中,东西村两帮小孩放学后没少在一起打闹。小溪没上冻时,两帮孩子就打水仗。因冬天时间长,打雪仗的时间更多,也更过瘾。
刚开始时,西村的孩子因力量没有东村慕容莽他们大,打起雪仗很多时候都吃亏。小天就想,我们人小力量小,没他们投得远,但我们可以提高准度。小天就带着西村几个孩子偷偷练投掷,用一人头大的木板固定在树上,用雪球对准投掷。经过多日练习,再打雪仗以后,东村的孩子们有的脑门上青一块,有的变成了熊猫眼,还好是冬天穿的多,不然的话,他们还不知有多少伤呢。这让慕容莽很不爽,有时他就会冲上前抓一个西村小孩摔倒,找回一些颜面。
孩子们在打雪仗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就是投掷得更准、更有力了。
慕容莽转眼十岁了,长成了一个五尺多的半大小伙子,他退出了学堂,东村的孩子头就变成了慕容恪,继续着东西村的打闹。
眼看又要进入冬季,这几日西村由慕容温负责、东村由慕容啸负责,组织人员,登记货物,以及各家各户所需换的物品。人们不停地忙碌着,准备进城之事。最后,货物装了二十多辆马车,还有一些马和羊,组织了八十余名青壮年护送。
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小哥俩在爹娘面前磨了半天,慕容温才答应带他们进城见识见识。
第二天,天没亮,兴奋了一夜的哥俩早早起床,背好弓箭,挂上佩剑。吃罢早饭,在弟弟妹妹羡慕的眼神中,随车队踏上了进城之路。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1/31401/17781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