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医院
不仅时间是不等人的,车也是不等人的。一到点,车就准时开动,向着它今天的目的地出发前进。尽管海山还想再多看母亲几眼,再多看看自己家的阿虎几眼,可很快车就把她们甩在后面,直到这一人一狗变成两个模糊的小点,消失在自己1.5的视线里。
车行在路上,一颠一颠地。很明显,其它地方的地方领导还是没有怎么注意到‘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这通往县城的路,仍旧是那么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海山在经过一年多坐车的适应,早已经习惯了许多,已经不怎么晕车了。但今天,却也出奇地吐了出来。幸好海山有自知之明,在知道自己要吐时,及时把头伸出了窗外,没有把师傅的车给弄脏。虽然弄脏了师傅可能也不会当面说什么,因为呕吐也是一种病,是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但司机师傅即使再怎么心善,心里总是会埋怨自己几句的。
也许是这些天的心里压力太大,让自身的免疫力再次下降到了一个低点,所以身体也经不起车的颠簸了,这种身体虚弱的症状,可着实在海山心里留下了一个不小的心里阴影。路上的这个呕吐的小插曲,并没有打断父子二人的行程。很快,两人就抵达了县城,这也是海山现在读书的地方。一下车的父子二子立马就乘坐着一辆当地特有的‘三轮麻母车’,向县医院直奔而去。
当母亲一听说海山估计自己的病情是癌症时,她就万分地重视。她与父亲初步一合计,这次她们得直接越过经常看病的徐大夫家,越过分场医院,再越过总场机关医院,得直接跳到县级医院才行。
其实总场机关医院作为一个镇级医院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的。三湖农场发达的经济,使得它的总场医院甚至比某些落后县市的医院还要好。医院在建立初就不计成本地引进各种先进的设备,为的只是能为三湖农场这些精贵的领导们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他们看病提供更多的便利。
这个多半因政治因素建立起来的先进的医院,即使拥有很多好的设备,但三湖的普通人民对它的好感却并不多。
虽然三湖医院拥有着先进的设备,但三湖人民在‘水美鱼肥’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身体素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普遍都较好,去医院看大病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种普遍身体素质好的现象就直接导致医院的经济效益的低下。经济效益的不好,又会让在里面工作的医务人员十分地不高兴。他们不能像别的地方的医生拿到更多的钱,他们基本只能守一个死工资,因此他们整天就习惯性地板着个脸,经常抱怨着工资低、没红包、没油水,甚至还不如一个卖茶叶蛋的老奶奶赚钱。
由于他们心里觉得十分的不平,因此工作的时候也经常带着情绪。越是情绪化,给人们的印象也就越差,恶劣的服务态度,也使很多三湖人对他们的看法再次下降。即使自己不幸生了什么大病,因为堵着这么一口气,都宁愿到县医院去看,而不在本地这个镇级医院来瞧病,这就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医院的生意越来越清淡,医生的服务态度也越来越差,越来越差的服务态度,更加导致了医院的生意越来越清淡。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新生病的病人,不愿意大老远地跑到县医院去的,这些医生就像两年没有吃过肉的恶狼,扑上去就狠狠地‘咬’上一通。药往最贵的开,检查往最贵的建议。拿一个提成,是一个提成。
这些行为都让这个新病人大感肉疼,让病人有种‘雁过拔毛’的感觉。经过这么几次,三湖总场医院‘好宰人’、‘黑心医院’的恶名也就不胫而走。
可这些医生可不管这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医生,你来我这看病是在求着我,再怎么说自己也是半个知识份子,对待这些土里土气的农民也根本不需要怎么去客气。这种不负责任且傲慢的工作现象迟早也是要出事的。由于没有病人练手,这些原本是专业的医生的业务水平就更加生疏起来。
终于在某一年的一天,一个孕妇因为嫌县医院太远,而就近选择在三湖总场医院生孩子。在剖腹产时,大人和孩子的命意外地全丢了。愤怒的家属一听就炸了天,当场就把主刀医生打成了重伤直接住了院。接着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要好的朋友附近的邻居都给家属请到了医院,把医院着实围了个水泄不通,‘敲诈’了一大笔钱才罢休。这一医疗事故一时间也闹得沸沸扬扬,三湖医院原本就没有几个顾客,到这时的脸皮就更是扫了地,捡都捡不起来!
当人们知道总场医院连个生孩子的小手术都能弄死人,要看什么大病时就再也不愿意到三湖医院了,统一地直接跳到县级以上的医院去治疗去了。
不过,顽强的三湖医院之所以能撑到今天而不至于倒闭,除了有政府奖金上的扶持,还有医院院长大人的英明才智。总场医院的院长在赔了一大笔钱后,也是痛定思痛,当即决定改变自己医院的发展方向,化整为零。既然大病没有人来,那就干脆不设什么看大病的医生,而是着重治疗头痛脑热,跌打损伤,中暑中毒的小病。为了吸引顾客,改变恶名,他也把价格也规定得死死地,并严禁收受红包礼品,慢慢地改变着自己的名声。
不得不说,总场医院终究是总场医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于自己天生的场地面积大,基础设施看起来也更高档,倒也从小诊所里抢来了不少病人,吸引了很多人去那里看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
而勤劳的三湖人天生就擅于精打细算的。虽然他们做手术时他们会选择大的医院,但在选住院时,在三湖医院的大力宣传下,却经常迁回来住院。因为都是挂水消炎、卧床休养,在哪也都一样。
为了欢迎这些住院病人回来,院长大人还特意免了来回接送的费用,来吸引这部分病人。这样,病人们就更加乐意回来住院了。三湖的鱼美水美,环境优雅,最适合养病不过的。在这里住院,一来是因为三湖医院的住院费要低得多,二来也方便家人从家里烧好营养的饭菜带过来的照顾病患,保持营养的充足。
一时间,三湖机关医院的住院部倒也红火起来,大有支撑起医院收入半壁江山的势头。就这样,在治疗感冒头痛和住院部的维持下,医院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而不至于倒闭关门。
其实大医院就没有治死过人的情况?当然有!
不过大医院可没有三湖总场医院的这种困扰。一来,它是大医院,它的后台有多硬自然也不用说,不怕你来闹,你要来闹,直接把你打回去;二来,它的设备也更先进一些,在众多病人练手的情况下,医生的专业水平也不是小医院能比的,出事的机率也小。
不过最关键的是他有着庞大的病源基数,这使得大医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病人的基数大,来看病的人就越多;来看病的人越多,收的钱也就更多;钱多了,就能买更先进的设备;设备更先进了,治好病的机率也就更大;治好病后的名声也会水涨船高,这导致来看病的人就更加多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已然自我运转着。
再加上国民固有的‘崇洋媚外’的心理的影响,人们都是宁愿选择大一点的医院,远一点的医院的。在这里的‘外’可不单单指‘外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这种‘外’还指‘外地’。受影响的人们总觉得外面的月亮,比家乡的要圆要好要漂亮。由于对家乡的技术很了解,对外地的技术很朦胧,所以他们想当然地就认为外面的技术肯定比家乡的要好。
同样是死个人,对于这些乡民来讲,在大医院里就能理解为正常事故,因为他们会想,人家大医院都治不好,自己的这个小医院更加没有戏的。在这里他们很能体谅医生:人多嘛,哪有什么不失手的事情呢?但这种事故如果放在小医院,他们就会天生地指责小医院这个不好,那个不到位,并认为是小医院误了自己病,如果当初换成是大医院,治疗的结果肯定也会不一样。
在这种怕死的思想下,小医院的钱就逐渐汇往了大医院,更促进大医院的发展。大医院的楼房越来越高,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仪器越来越新,医务人员也越来越多,可服务态度却也越来越差。
同样的道理,人们都来我这里看病了,也不缺少这几个病人,爱来不来!
可服务态度差归差,乡下人也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粗暴的态度。几千年的历史都这样过来的,也不可能在这几十年之间彻底地改变。似乎所有的执法人员也都有张扑克脸,态度也都差得出奇,小医院的医生都是如此,更何况人家大医院的医生呢?
由于海山家的地理位置离市城太远,离县城相对较近。加上县医院的名声的慢慢累积,县医院的实力也渐渐地让人信服。不过,县医院的名声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他的价格比市医院要便宜,便宜的因素在哪里都能占据优势,对名声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对于节约的乡民还讲,甚至10元钱的差额都能促使他们决定,到底去市里看还是去县里看病?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们永远无法忽略舆论的影响。既然‘人言’能毁灭一座镇医院,它同样能成就一座县医院。
父母是农民,当然也属于节约的人。有5块钱的药,他们绝对不会买6块的,即使你6块钱的药被说得如何如何地好,他们仍然会买5元的。能不花钱治的病,他们通常也都选择扛着,不浪费钱。如果海山是要做手术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市级以上的医院,因为再多的钱对于海山的健康和生命来讲,都没有后者重要,钱是换不回命的。
而这次他们之所以选择去县医院做检查,一来是因为隔得较近,二来也是因为这次只是去做个检查的缘故。
做检查在哪都一样,因为机器设备都一样。而一旦涉及到做手术了,他们则不会考虑县医院了。因为检查只是设备的问题,而手术则讲究的是人的技术的,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按照父亲的话来讲,他们的担心还有可能完全是多余的,因为父亲从始至终对海山的身体情况就看得十分地乐观,认为他绝不可能得癌症。如果这次县医院的检查真有丝毫的异样,那他们的复查就会直接选择去市医院了。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1/31265/17682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