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长明灯
结果,最先进入宫殿的那群人,很快便是遭到了宫殿极其隐秘的机关攻击,大部分人都是身死在那里。落星辰看得也是触目惊心。
宫殿的深处,是三条幽暗无比的长廊,仿佛通入深渊的通道一般,令人心悸。就连落星辰也是能够隐隐的感觉到,那里面的危险是有多么的大。
其实这三条通道也没有什么选择上的不同,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来此。据说海上天宫的每个宫殿开启时间都不一样。而且大部分宫殿构造基本相同,几年轮换一次宫殿的开启,弄得所有人都是不清楚这座宫殿是否曾经出现过。
刚刚眼神极为炽热,率先进入通道的那些人,立即救赎遭到了宫殿的机关攻击……那是灭神弩的箭矢!!
灭神弩,顾名思义,用来弑神的巨弩。在数千年前,在战场上兴盛一时。后来随着各种强大无比的灵宝出现,加之灭神弩的材料极为难寻,这才退出了世人的眼前。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可否认的是,灭神弩依然在战战场上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其威力依然是所有战争兵器中威能最大的一个!!
即便是如今的大夏军方,也是有着少量的军队装备着灭神弩。据说,神都有着数以百计的灭神弩来防御。
当然,这威力最大的战争兵器指的是最为强大的灭神弩。因为灭神弩也是分为好多种,主要还是因为灭神弩制造用材料极为到珍贵和难寻。
威力最大的灭神弩,除了有着灵言大陆第一战争兵器的称号之外,也是有着极其强大的不可破坏性,主要还是制作灭神弩的材料之中,有着一种极为强大而又韧性极好的金属,所以灭神弩实在是太过坚硬了啊!
不过也不是没有缺点,威力越大,越是坚硬不可破坏的灭神弩越是笨重,这也是灭神弩的一个致命缺点。所以,一般来说灭神弩适合防御。
据悉,大夏神都星幽城的那几百架灭神弩就是用来守护的,这些灭神弩已经千年没有发出过灭神箭矢的怒吼了。
所以,这里因为是海上天宫,那个昙花一现的强大帝国的国都,有着灭神弩倒也是不稀奇。但是落星辰也不会相信一座小小的宫殿就能安装那种以数十万斤计算的笨重灭神弩。
毕竟那需要着强大的国力,制造一架灭神弩,那种花费,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所以即便是统一过灵言大陆南部的强大帝国,也是弄不到多少架,据说这个帝国到开过帝皇也曾经因为此事而暴跳如雷。
因此,这座宫殿的灭神弩应该也是简化版,而且从两千年沧海桑田来计算,那时候的灵言大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口、帝国的税收来看,与如今的大夏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所以落星辰敢认定,这座神秘宫殿的灭神弩,绝对绝对是简化版中的简化版。
果不其然,凡是深入通道之中的那些人,只要是在启灵境五座灵台以下的,皆是立即在这灭神矢下身死。而启灵境五座灵台,则是没有箭矢射来。
毕竟灭神弩的箭矢也是极为的珍贵,数量有限。两千年过去,这次的箭矢全部射完页数极有可能。
若是落星辰等人来的时候,发现灭神弩没有射出箭矢,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离去,等待下一个宫殿的开启。
因为这说明,这个宫殿里面的东西早已经被前人给搜刮干净。即便有着漏网之鱼,那种可能性也实在是太小了。而且就算还能搜刮出点残渣,那么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
落星辰和南华宗一行,都输启灵境五台修为以上。毫无疑问,他们安然无恙的通过了第一个机关。
他们选择的是中间那条通道,其实一般来说,虽然每条通道的机关可能不一样,但是难度应该差不多。
毕竟要给后来者机会,能够令他们有人通过。
幽暗的通道,针落可闻。每隔五步,通道的两边墙上皆是有着烛光摇曳,那是……长明灯!!!
落星辰呼吸一滞,这世上居然有着长明灯的存在!什么灯能够燃烧两千年而不灭?毫无疑问是长明灯!!
这些长明灯看起来和普通的油灯毫无区别,令人很难相信这就书传说中的长明灯。
长明灯落星辰也是第一次见到,在大道三千中也是有着不多的记载。
千年不灭的长明灯究竟怎么回事?其实大道三千里面有着一些解释和猜测。
灵言大陆上还有很多有关“长明灯”的传说,大多数都是王侯将相的墓穴中出现,光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是全自动化无需值守,教人如何不迷恋。
大汉帝国于大陆历1358年在今灵言湖东边内一处圣殿内发现一盏长明灯,据殿中铭文记载,此灯掌于大陆历850年——也就是说亮了整500年,堪比五行山下压某猴子的跨度。
这是目前灵言大陆最早发现的长明灯,燃五百年。
后来到大陆历3534年,东秦帝国第三代君主在如今汉河旁的地下,发现了一座陵墓,陵墓竟有一盏灯仍在燃烧。这陵墓乃是大约大陆历2300年建造,如此推算下来,长明灯燃超过1200年,这更久了。
灵言大陆也这方面的记载数不胜数。《圣记·圣始皇帝》这样写道: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用“人鱼膏“作为蜡烛,就可以长久不灭。如是则圣始皇帝陵中也是常年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那么这“人鱼膏“究竟为何物,又是怎么做到”不灭“的呢?
在落星辰看的大道三千古籍中,对“人鱼“之类的物种有多种看法。
《山海经·海内南经》提到一个“氐人国”,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搜神记》则记有“鲛人”:“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这一形象其实自古便为人津津乐道,李商隐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便是取了鲛人泪可成珠的典故。
另一种记载则是纪实类的,比如《圣记》中关于“人鱼“就引注了下列说法:人鱼似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
这段注解就很有指向性,特别是“声如小儿啼“,自然让人想到娃娃鱼,即灵言大陆北部盛产的大鲵。大鲵正是因为叫声像小孩儿哭声,所以才有“娃娃鱼“的昵称。
又说”形如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鳢“是什么品种。
和两栖动物大鲵不同,鳢是鱼类,却能在淤泥里呼吸,且离水后仍能存活较长时间,倒有些许两栖动物特质了。从鳢鱼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它和娃娃鱼长得确实挺像的,头大而扁,身体黑褐,并且都是食肉动物。
另一条引自《异物志》的注释,则有更详细的说明:
人鱼似人形,长尺馀。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灵州有之。
但是信息多了,疑点也跟着多了。“似人形,长尺馀”仍是大鲵的特征,大鲵前肢有四指所以像人形,但是“皮利于鲛鱼”就有问题了。
鲛鱼即鲨鱼,鲨鱼皮粗糙且坚韧;而娃娃鱼的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是软的,不会比鲨鱼皮更“利”。另一方面,大鲵成年后用皮肤和肺呼吸,脖颈处也没有“小穿”。最后,大鲵是两栖动物,只生活在淡水里,不可能出没于灵言湖。
有的古籍就对“人鱼膏”的具体配方成分持不同观点。
《太平圣记》引注《九秦记》云:“圣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灯。”从燃料的角度来考虑,鲸鱼膏的说法要比娃娃鱼膏要更加可信。
尽管数千年前的灵言大陆是一个农业行大陆,但史书上并不鲜见关于鲸鱼的记载。数千年前的晋帝国《古今注》就写道:
“鲸鱼者,海鱼也。……眼如月明珠。”《新唐帝国书》记载,北方的拂涅国在开元、天宝年间八次上京进献鲸鱼的眼睛。不过以唐帝国朝贡国或者秦帝国的技术条件,到大洋猎杀巨鲸不太现实,如果有这些有关鲸制品的记载属实,则来源应当是搁浅鲸鱼。
虽然古书中“人鱼”多指娃娃鱼,但是《异物志》中的描述里有些特征与鲸更相似。鲸生活在深海,其皮肤需要抵抗极高的压强,故有可能“利于鲛鱼”。而“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非常像鲸的换气过程。
《述异记》记载“南海有珠,即鲸鱼目瞳,夜可以鉴,谓之夜光。”鲸的眼珠可以如宝珠般发光,所以才有“眼如月明珠”的说法,也因此才有进贡的价值。
总之说白了,真正意义上的长明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之所以长明,必定有着其可以理解的原因。
虽然落星辰好奇,但是还是没有把长明灯放在心上。这里机关重重,要是触发了什么机关就不好了。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1/31067/17550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