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本书由来
很多人小说看多了,就以为修仙修真就如小说里面说的吃吃丹药,餐风饮露就修仙修真了。其实任你喝一辈子的甘露,你只有患风湿病的,不会修成什么仙的。
史上有真正修成仙的也不在少数,但也不多,屈指可数。他们是怎么修成功的?不如就说说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位。
此仙名叫罗英,字知恩。正史没有记载。民间知道此人的多称他罗英秀才。关于罗英秀才的记载只有区区一本县志,真是如此吗?
这样史上最后一位修仙成功的人难道就真只有民间传说和县志记载?非也,南方有道教正一派的一个支系对罗英秀才有详细记载,详细到相当于罗英秀才的一本自传。相传此书确实就是罗英秀才亲笔。
此书现存于某道观。当一位戴着老花眼镜,手上长满了老年色斑的老道士从尘封已久的藏书柜里拿出此书时,我也是醉了。
一本羊皮书,右侧用马尾线从上至下延书边缝有十几道扣子。封面没有任何文字。翻开书页,那陈旧得发黄的粗厚纸张,边缘还有密密麻麻的残缺口。还有一两个不知名的细虫子在书里爬着。看着那如刀剑般锋利的繁体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有一种立刻就想阅读的欲望。
“有些地方叫做龙恩秀才,有些地方叫做卢恩秀才,甚至两个邻村都有区别,但是县志记载是罗英,字知恩。加上这样一本强而有力的书为佐证,实名应该就是罗英秀才。”老道士说着,啪啪的拍了手中的书几下。
至于名字的乱套,想必应该是传讲故事的人吐字不明导致的错误。也许是一个夹舌巴或者是缺了两颗牙的老人给他儿子讲这个故事时咬字不明,然后他儿子又给他孙子讲,结果就演变成卢恩,龙恩,乱七八糟的了。
古书总是反着翻阅的,开篇映入眼帘的便是:
古有先賢為拯蒼生而舍身大仁,吾今有幸效之,實為道者擔當也!此去焉知福禍,唯從天意也!顯妣孕英壹拾捌月,生未得子孝,英之憾痛也!昔孟雲:不孝三者,無後其首!然吾有所異論。諸君當食人間煙火,芸芸众生,往生不息,豈非吾之後乎?……
以上开篇一段,意思是说:古时候有那些圣贤为了拯救众生舍身成大仁,我今天学他们是一种荣幸,也是一个修道者的担当,是应该做的事。我这一去,到底是死是活,只有听天由命了。只是已经死去的母亲,怀孕十八个月才生的我,在生却没有得到做儿子的孝道,真是我的一大悲痛遗憾啊。以前有个叫孟子的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是我不赞同。谁都食得有人间烟火,芸芸众生,难道不是我们的后人吗?
开篇就是这样,凡人看着繁体字也是头大,卖力还不讨好。所以咱家卖点苦力来为大家诉说这个故事。;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1/31004/17513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