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百官捐钱
第一百二十二章 百官捐钱
“哼!”
一道冷哼传来。
兵部尚书侯骁冷冷说道:“耳根总镇好不容易打赢东胡,你们却要求和?还赏赐土地财帛打发东胡,这和割地赔款有何区别!”
“不求和,难道真要等东胡王震怒那一刻吗!”
“这位四王子可是东胡王最宠爱的儿子之一,他一死,东胡王必定是要为其复仇,届时,凭耳根城的六万兵力,和卫所一万精锐,如何同东胡铁骑抗衡!”
沈学真不甘示弱的回击:“耳根总镇吴大人的奏折里,又写明了要造什么连弩车,这高昂军费,侯大人莫非要自己掏?!”
便在这时。
昌兴帝突然挥手,让内务总管念吴宏图的另一本折子。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官绅勾结,缩绳隐田,横行无忌,夺人田宅,占人妻女之事不胜枚举!”
“士绅占有大量财富,却不当差,不纳税;赋税徭役落到贫农头顶,贫农不堪重赋,债台高筑,卖儿卖女,沦为佃户,躲避田赋,此乃死循环。”
“税收不上来,朝廷财政危机加剧,贫富分化,阶级矛盾也日趋尖锐,长此以往,根基动摇,恐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
内务总管李德荣尖声说道。
吴宏图居然想让他们和那些平头百姓一样,交税交粮?!
他怕是脑袋被门给夹了!
一众官吏脸色十分难看。
“疯了!耳根总镇肯定是疯了!”
“身为一方总镇,不好好领兵打仗,跑来用献什么政略,还采用密折文书,折奏以闻,直达天听,他想干什么!”
内阁首辅高松率先出列,心里怒火翻涌。
吴宏图汇报军事用密折也就算了,这种折子竟也用密折,不经内阁之手,是嫌内阁办事效率低下,还是觉得内阁无用?!
要是所有官吏都这样,内阁岂不成了个摆设!
“吴大人乃是武将,这些治国之策,他能写的出来?他要是有这眼力,这见解,还至于在边关戍守多年?”
“何况镇守边关才是他的首要任务,他有什么资格提出政见?此举,有越俎代庖,僭越之嫌!”
“士绅入则为官,出则为绅,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让士绅一体纳粮,是寒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心,更是在与无数士绅为敌!”
掌全国典礼事务、教育和科举等事的礼部尚书,崔庐站出来,气的手都在发抖:“若是各地读书人罢考、百官罢朝不上,他吴宏图担当的起吗!”
不过。
虽然他反对这项政见,但却不得不承认,这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唯一不利的,便是官员、士绅豪族和文人墨客。
这恰恰也是最大的问题。
皇权不下乡,朝廷要指望官绅、士绅豪族管理百姓,要是惹恼这些人,会出大乱子的。
“摊丁入亩惠及贫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且赋税能翻上数倍,快速充盈国库,但却是在士绅身上割肉!”
户部尚书沈学真出列。
户部俗称大乾的钱袋子,他自然是想要国库充盈,但却也不会同意这项政令。
在大乾,便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那也是良田千万倾,家财万贯,且身后还有庞大族群。
这要是按比例给朝廷税银,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谁能大公无私,舍小家顾大家,舍家族利益,来成全国家?!
更何况,不纳税、不服役,这不仅是官员、士绅的特权,更是身份的象征!
让官绅和平头百姓一样交税,那岂不是把和官绅和百姓划上等号?
太掉价了!
“耳根总镇吴宏图居心不良,狗胆包天!”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策便是推行下去,各官绅也会明里暗里反抗。”
“万一把官绅逼急了,高举反旗,暴动四起,那大乾可就完了!”
“吴宏图从戎数十年,从来不曾给过任何政见,依臣看来,此事一定有幕后推手,还望陛下明察,将这妄图挑起大乾内乱的人给揪出来!”
…
兵部尚书侯骁、刑部尚书邓通、六部侍郎等也纷纷谏言。
这一次。
主和、主战两派官员难得政见一致,都想让昌兴帝把密折驳回去。
一直审视全场的昌兴帝眼睛一眯,心里暗嘲:说是怕大乾动荡不安,但归根结底,还不是怕得罪以笔为刀的读书人,以及权势滔天的官绅豪族?
“东胡来犯,吴宏图以武将之身提出政见,也是想要筹措军费,实属无奈之举,诸位爱卿不必太过苛责。”
昌兴帝摆手制止群臣,颇有深意道: “凡事有利有弊,这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法,虽然会受到层层阻力,难以推行,但却也是充盈国库的一大捷径。”
“打仗打钱,现今国库积贫,仅剩十万两白银,实在拿不出钱来对战东胡啊。”
群臣手心冒汗,眼神闪躲。
就跟上课时,生怕被老师叫到的学生一样。
上次吴宏图发来折子,陛下就曾提起让他们捐钱一事,但没官员迎合,现在陛下又一次说拿不出钱来…
这是想让他们掏钱的节奏啊!
“江爱卿,你怎么看。”
昌兴帝哼了一声,直接开始点名。
听到不是自己,群臣全都松了口气。
“回禀陛下。”
“我大乾国威不可损,东胡是一定要教训的,但现今正值两国交战的胶着时期,如果强行推行此策,各地官绅恐有异动,危及大乾根本。”
太师江天和出列:“臣愿意捐献白银万两,以作军资。”
昌兴帝欣慰点头:“江爱卿有心了。”
“臣愿意捐银八千两。”
“臣也捐献六千两白银。”
“臣…”
…
三公九卿全员出动,都站了出来,踊跃捐献!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0777/30777180/141412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