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论免费苦力的养成
离东方落和张良入学,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
虽然由于入秋的原因,天气逐渐转凉,但东方落和张良还是没能闲下来。
首先是住宿问题。郑玄的仆人已经帮他们买下了郑玄庄园旁一里的一个小院子,同时郑玄也把自己的几个仆人派去帮两人整理杂务。关于日用品的采购等等闲杂的事情都由仆人们一手包办了,但一些事情还是让两人感到棘手不已。
东方落派仆人去打听太史慈的家的位置后,抽空专程去拜访了一番,却没能看见那位日后赫赫有名的好汉,只见到了他的老母。据老人所说,太史慈乃是去拜师学艺,暂时回不来。东方落看老人一人孤苦伶仃,又想起了三国演义中孔融的做法,于是他便让仆人每隔一段时间就送一些布帛和粮食给老人,自己有空来东莱城的时候也往往上门慰问,争取太史慈老母的好感。
毕竟三国演义说太史慈事母至孝,当初就为了孔融的恩情,单枪匹马地杀破黄巾军的包围,最后请来了大耳贼流氓三人组当救兵,解了北海之围。
在这之后,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了——除了日复一日的学习。
对于东方落来说,是比繁体字还要难的“隶书”,以及好多年没用过的毛笔。
对于张良来说,则是厚厚的,郑玄亲自注解的“五经注疏”。
在学习的方面上,两人倒是同病相怜,而郑玄教学严厉,使得两人连去东莱城里改善伙食的机会都大大减少了。
不过,忙碌的生活倒是让两人感到十分的充实——在东方落和郑玄的联合开导之下,张良已经放弃了他那不切实际的游侠梦,专心学起了儒术(虽然在东方落的眼中看来这玩意在乱世中比游侠还不靠谱),而东方落在穿越之前好歹有一些功底,比起几乎空白的张良,他的表现要好上许多。
只是这字......
“东方啊,你这字,还真是......”郑玄站在满头冷汗默写论语的东方落身旁,有些为难地评论道,“若是在京城,老夫倒是可以让蔡伯喈等书法大家给你指点一二,可在东莱,老夫也是无能为力啊。”
“小子一定尽力,尽力。”原本觉得自己的字还算是不错的了,但郑玄作为一个和蔡邕等人谈笑风声的存在,这些自然入不得他的眼。
东方落于是在郑玄的监督与教导之下努力练字。
不一会儿,一个仆人在请示之后,走进书房,把一封信件交给了郑玄。
东方落正好练得累了,看到有新鲜的东西,便小心翼翼地放下了笔,问向郑玄,
“老师,可是有故友来信?”
“嗯,是从京城来的。”郑玄言简意赅,他先看了看太阳的方向,然后道,“快落日了,今天就暂时到此为止吧。”
东方落以为郑玄是要赶他走,好看信。闻言,他便起身打算告辞。
“不不,老夫没有让你走的意思。你暂时停笔,给老夫看看这封信。哎,人老了,晚上看东西就不清楚了啊。”
原来这老夫子夜盲啊......
东方落了然地点点头,接过了郑玄递来的信件,小心拆开,然后皱着眉头看着那写得极其工整的竖版隶书汉字。好在他有了经验,这么看过去也不至于像一开始一样那么头痛了。他一字一句地念道:
“康成吾友安否?冒昧来信,实属不安。然今宦党当道,朝纲糜烂,故为国家计,特有一事相求也。.........”
“今帝将作罼圭、灵昆苑。司徒杨赐等谏曰:“先帝之制,左开鸿池,右作上林,不奢不约,以合礼中。今猥规郊城之地以为苑囿,坏沃衍,废田园,驱居民,畜禽兽,殆非所谓若保赤子之义。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宜惟夏禹卑宫、太宗露台之意,以尉下民之劳。”书奏,帝欲止,以问侍中任芝、乐松;对曰:“昔文王之囿百里,人以为小;齐宣五里,人以为大。今与百姓共之,无害于政也。”帝悦,遂欲为之。”
“今朝廷内府有缺,而又无人可制宦党,惟公居东莱,虽遭党锢之祸,而天下士人皆知公之高义,帝虽一时不察,降祸于公,然亦以公为儒之大者。愿公手书一封,劝慰陛下,吾等亦将与朝堂之上,据理力争。若其事克谐,则可节用万金,以贴国政.......”
东方落念着念着,眉头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他侧目望向郑玄夫子,发现对方也皱着眉头,在书房里踱来踱去。
东方落于是不念了。他有些担忧地问向郑玄:
“老师,这信是谁写的?”
郑玄看了东方落几眼,然后道:“京城王允,此人素来忠直,想必是不忿宦党作祟已久,欲借为师之手,联合天下士子施压,迫使陛下放弃大兴土木。”
东方落有些惊异地看着郑玄,他之前还以为这老夫子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呢,确是没想到夫子有这般敏锐的眼力,实在令人佩服。
不过王允这名字有点熟悉,不会是三国演义中貂蝉的那个义父吧?
摇了摇头,暂时把心头中的胡思乱想甩去,东方落再次问道:
“那老师打算如何?”
“如何?这谏书啊,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哎。”
郑玄夫子再次叹了口气,
“当今天子宠信近臣,又偏偏嗜财,想要说服他,很难。但这信不写,又会寒了大臣们的心,最后归罪于我。”
“这......”
东方落倒没有想得那么深入。他只是怕郑玄劝谏失败,会被皇帝记恨上,却没考虑到大臣们的想法。这么想着,他感觉自己对郑玄的理解又上了一层楼。这老夫子能够在东汉末年这等乱世中安然终老,果然是不简单。
突然,他的脑海里又蹦出了一张属性表。
名称:郑玄(康成)
统率:17
武力:37
智力:86
政治:87
魅力:89
特技:眼力(若有未发现的在野人才执行探索的话,必定能够发现;具有相当的识人之明。)
.......看来这个属性表,只有我对某个英雄的认识程度达到一定的地步才会出现的了。东方落暗自把自己的结论记在了心里,旋即又把精力放在了这封来意不明的信上。
“那么,老师,我们到底要如何做?”
“写吧,写吧。吾多有友人在京城为官,王允这封信估计是他们一起想出来的法子。虽然应该没有恶意,但他们可是太高看老夫啦——”
东方落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一个想法。
“老师,若是老师为难的话,不如让小子代写如何?老师称病不能动笔即可。”
“哦?你来代笔?方法可以,”郑玄似笑非笑地看了东方落一眼,“但,你是有胆气,却不知文章能不能过得了那些饱学的大臣们的眼?”
言下之意就是——你写得好的话,我自然乐的让你上咯。
东方落看了看这个题材,不就是区区命题作文吗?老子写给你一篇文言文版本的就是。
于是东方落动笔写了。
半个时辰之后。
“虽有道理,然则文不雅驯,难等大雅之堂。”郑玄轻轻放下了东方落的“大作”,看着犹自泄气的东方落,笑道,“吾徒有心则好,为师已十分满足了,不过这类的劝谏书,还是要写成赋文的形式方好,你想学的话,可以看看【贾生全集】,学习里面‘过秦论’等文,那是前汉文章之精华也......”
赋文?等等,我好像以前背过一篇差不多的东西......有了!
“老师,我想好了,赋,对吧?”
于是东方落再次伏在案台之上,奋笔疾书。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写好了,老师请看。”
郑玄于是再次眯着眼睛看字。良久,他又再看了一边,然后抚掌而笑道:
“好文,好文!虽然格式不甚严谨,然亦对称,音律协和;讽谏之法,譬喻之度,深得文章之妙也!”
东方落抄了一篇后世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上去,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好评。
“只是这个字......”郑玄摇了摇头,“看来还得老夫亲自抄它一遍。”
“不不不,老师,您若动手下笔的话,那么有认得您字的大臣的话.......”
“也对,那你说如何?”
“让我张良贤弟来抄吧!他的字在您眼中还算合格对吧?让他抄上十遍,然后选出最好的一篇,您看如何?”
“此法甚妙!东方啊,你可帮了为师一个大忙啊......”
“哪里哪里,都是老师平时教导有方.......”
一老一少就这么一来一回地谈笑风生着,只有某个正在背春秋左传的大少爷连续打了三四个喷嚏,“入秋了啊......看来要注意保暖。”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0/30983/17498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