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各自的盘算
飞燕宫!
燕妃双眼红肿,看起来有些憔悴,可即便如此,也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喜悦。
一旁的二皇子李承庆明显有些兴奋。
“监国!竟然让我监国!”
他在嘴里喃喃念道,由于太过激动,乃至于浑身都有些颤抖。
刚才在皇帝的寝宫里,他的心情可谓是一波三折。
原本以为带兵出征肯定是自己的事情,却没想到皇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祝王,当时的他简直难以接受。
谁都知道三位皇子之中,就数他李承庆的武力最高,且自幼熟读兵书,皇帝这么做明显就是捧三皇子而打压自己。
这是他当时的想法,可没想到皇帝接下来的那番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竟然把监国这种事情交到了自己手上。
要知道监国这两个字的分量极重,而且历来都是由太子担任,如今太子出征不在京城,但皇帝还在呀,虽然身子有恙,但也不至于就让他人来监国。
皇帝之所以这么做,或许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磨自己,至于为什么要打磨自己,李承庆觉得其中的理由合情合理。
首先皇帝病重,吐血加昏迷,谁也不知道能坚持到哪一天。
其次太子出征有风险,自古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这么做也是以防不测之举。
这些道理明眼人一想就通,所以李承庆也不会觉得皇帝这么做有何异样,毕竟他是二皇子,从礼法上讲,若是太子不在,那也正该轮到自己。
燕妃看着有些激动的儿子,忍不住轻声提醒道:
“监国这件事情非同小可,陛下既言让王元及六部辅佐于你,你当虚心请教,万不可掉以轻心,亦不可自作主张!”
李承庆闻言连连点头,心中却有些犹豫。
因为此前对于运粮一事他刻意拖阻,此刻轮到自己监国,那前方的战事自己到底是大力支持还是袖手旁观?
这实在让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大力支持吧,太子和祝王如果凯旋,这功劳也未免太大。
袖手旁观吧,若是战事不利,自己这个监国也难逃其责,甚至还会被人贴上无能的标签。
见到他脸上如此为难的表情,燕妃莞尔一笑,提醒道:
“都已经说了,既然有王元及六部,你又何必担心。”
话音落下,李承庆一拍脑门,恍然笑道:
“对呀,娘亲这句话倒是提醒我了,有功是我,至于有错嘛,呵呵,那可就是他们了。”
.
玉柳宫!
张陵这位老将军已经在此等候多时,此刻眼见着祝王和柳妃终于回来,立刻迎了上去。
“怎么样了?陛下情况如何?”
他连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
“父皇刚刚醒来过,然后吐血又昏了过去,此刻又醒了过来,看架势不容乐观。”
李承祝冲着自己的外公说道。
闻言,张陵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自言自语道:
“如此这般反复吐血,可着实有些不妙。”
一旁的柳妃微微点头,皱着眉头说道:
“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是亲眼看着陛下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偶有咳血,但也不至于像今日这般连续吐血,刚才我看太医的颜色很是复杂,就怕是......”
柳妃的话没有说完,但其中的意思已经极为明了。
“果然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张陵跺脚叹道:“如今南魏攻势大增,陛下又昏迷不醒,流年不利,我大炎可真是有些艰难。”
柳妃似乎是有些疲惫,她缓缓的坐了下来,想起刚才寝宫里的那一幕,冲着张陵开口说道:
“爹,陛下巳命祝儿领军二十万出兵潼关,兵部尚书孟疾风随行。”
张陵闻言大喜,捋着胡须笑道:
“这是好事啊,潼关已破,南魏增兵,太子兵力不够,祝儿此去正好建功立业。”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咬了咬牙这才继续说道:
“也罢,此番就让外公陪你,如此就可放心。”
李承祝连连摆手:
“外公年事已高,怎可再经鞍马,若有闪失,孙儿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张陵瞪了他一眼,傲然说道:
“外公虽然年岁大了点,但若论上阵杀敌,可不比你们年轻人差!”
李承祝有些无语,于是看向了柳妃。
后者点了点头:“你外公久经战事,有他在,当可保你无忧。”
见到自己的娘亲都这么说,李承祝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
“爹,陛下命庆王监国了。”
柳妃皱着眉头说道,明显有些心事重重。
“监国?”
张陵似乎对这个消息倍感意外,他在殿内缓缓踱步,良久之后这才站定,脸上却浮现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
见到张陵如此模样,李承祝与柳妃对视一眼,均感莫名,却只听张陵开口说道:
“监国未必是件好事,尤其是对于庆王。”
“爹,您这句话是何意?”
柳妃不解问道。
张陵嘿嘿笑道:
“看着吧,或许好戏就要开始了。”
.
皇宫深处的一间佛堂里,大炎国皇后王嫣盘膝坐于蒲团之上,身旁的心腹宫女垂手而立,胸口微微起伏。
她刚才一路小跑而来,将寝宫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这位当今皇后。
王嫣虽是六宫之主,但这些年皈依佛法,诸事不理,每天便在这佛堂吃斋念经。
皇帝李武对此也只是笑笑,后宫佳丽三千,他自然不缺女人,况且他这些年宠爱柳妃,皇后不来,他也乐得清闲。
此刻听完宫女的汇报,王嫣的表情波澜不惊,只是那一双峨眉却微微了起来。
她是太子李承庆的生母,虽然吃斋念佛,但终做不到六根清净,三位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她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过问而已。
但这一次就有些不同寻常了。
皇帝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太子与三皇子出征,二皇子监国,她有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俄顷,她从蒲团上站了起来,声音清冷的说道:
“传本宫懿旨,明日招宰相王元进宫!“
.
三日之后,大炎皇帝在朝堂之上骤闻潼关失守后吐血昏迷的消息传到了南魏,同时传来的还有三皇子李成祝领兵二十万,赶往潼关方向以助太子李承志的消息。
南魏皇帝高权闻之大笑,立刻再次增兵二十万,即刻往潼关方向进发。
如此一来,南魏此次用兵的总人数达到了五十万,而大炎方面太子和祝王的总人数也不过三十余万,力量如此悬殊,高权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大炎皇城的身影。
太上皇高盼在咸安宫沉默了整整一天一夜,于第二日见到了自己的儿子高权。
他苦口婆心,直言高权不可如此用兵,换来的却是高权嘲讽的眼神。
于是从这一天起,咸安宫的大门关了起来,太上皇高盼终日饮酒,大骂高权昏庸。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8962/28962545/498204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