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小年
宋明强撑着精神站起来,对着妻子道:“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猜想,并无根据,是自己吓自己也说不定。”
“即便皇上真的要让小乖……要给她赐婚,定然也要等到她回京,但重建北地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中间还有转圜的余地。”
“一会儿我便给小乖写封信,将今日之事告诉她,让她也有个准备。小乖聪明,说不定能想出破局之法。”
柳氏暂时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只能点头应下。
“老爷,那小乖送来的货物?”
宋明道:“若皇上真有那个想法,不会因为咱们家一时低调就改变主意,所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就算最后……小乖的手里多攥些钱也不是坏事。”
当天晚上,宋明熬夜将所有货物盘点一遍,然后按种类区分,第二天邀请了相熟的朋友上门,十来个人花了一天时间将东西分完,迅速将资金收回。
宋明写了厚厚一封信,连着银票一起,赶在年前送去长平城……
腊月二十三,小年。
放眼望去,整个长平城内到处都是人。
天气虽冷,但每个人都热情洋溢,凑在一起交流不知传了几道手的消息。
“我听说今儿个的饺子不限量,吃饱为止,不怕你们笑话,我现在都跟做梦一样,晕乎乎的。”
“听说今儿有猪肉饺子和羊肉饺子两种,我头回在吃饺子这事儿上犯难。”
“老刘他儿媳的娘家二嫂的表妹被选去包饺子了,她说分猪肉饺子的地方是红牌,分羊肉饺子的地方是蓝牌,你们可别站错了。”
“你这消息可不全对,我娘家姑妈家的儿媳也被选去包饺子,她说公主临时又给信佛吃素的人新加了素菜饺子,不过吃素的人少,只宋记粮店还有南城门口那两处地方有,素饺子前头竖的是酱色牌子。”
“真的假的?我婆婆就吃素,你要没骗人,我可叫我婆婆去粮店门口排队了。”
“当然是真的,昨儿下午贴出来的告示上都写了,不信你找了告示去看。”
“信信信,我马上回去跟我婆说。”
巳时,锣鼓声响起,衙差开道,衙差身后是挑着箩筐的壮汉和扛着大笊篱准备大干一场的妇人们。
“来了来了,饺子来了!”
众人眼巴巴看着箩筐进了队伍最前方的酒楼,然后又听衙差喊:“里头水已经烧好了,饺子很快出锅,所有人排成两排,别挤别插队,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
“插队的拎出来从最后面开始排队,大伙儿都睁大眼睛瞧清楚,如果有人插队,不用跟他们吵,举手叫我们过去就成。”
“最左边一锅是六十以上老人和十岁以下小孩儿优先,老人小孩儿往左边挪!”
“成年男女每人可以领二十个饺子,老人孩子每次可以领十二个饺子,如果没吃饱,还可以后头重新排队。”
如今溪山城的百姓都习惯了宋令仪的作风,领棉衣要排队,买粮食要排队,买杂货也要排队,因此之前虽没人说,百姓们也都早早排好了队。
酒楼里六个大锅同时开火,一炷香的时间,饺子就出锅了,因此排队的人虽多,但队伍走得也快。
而像这样规模的地方,在城内外足有三十个,能确保大家不用等太长时间。
在酒楼左右的路口,还有人守着。
若看到有人端着饺子离开,她们便会上前劝阻:“饺子只能在这里吃,不能带走。”
宋令仪在酒楼二楼的窗口看到这情况,转头问迎霜:“这是你安排的?”
迎霜摇头:“公主,奴婢并未安排,在巷口劝阻的都是善堂的人。”
“她们说公主一片善心,不能叫人钻了空子。万一有人打了饺子送回去,然后再来排队,其他人有样学样,公主不知要往里面搭多少钱,待到下午没饺子领了,兴许还会惹来非议。”
“因此善堂的婆婆们早早将分饺子的地方看过,并且分配了任务,奴婢觉得她们的担忧有道理,便答应了。”
其实迎霜在接了任务后就想到这点,不过善堂的人提出来后,她便按下想法,只努力配合年迈又操心的婆婆们。
公主在北地出钱出力,总得叫公主知道,她的所作所为并非枉然,有人心疼她。
宋令仪笑问:“她们若要守在路口,岂不是吃不到饺子?”
“公主放心,婆婆们排了序,一会儿会有人来接替她们,而且善堂大些的孩子也领了任务,会排队领了饺子后给婆婆们送过去。”
不得不说,这意外的安排当真让宋令仪欣喜。
她开心道:“我记得咱们买来的猪肉和羊肉还有剩的,迎霜,你将东西分一分,然后送去善堂,让他们在除夕夜添盆肉菜。”
迎霜朗声应下,又问:“公主,您可要下去走走?”
宋令仪摇头:“不必,让他们安心吃饺子就是。对了,长平城之外,其他地方也都安排了饺子吧?”
迎霜道:“公主放心,好几天之前就将消息传下去,并且说迎风会去抽查,他们应该不敢敷衍。”
宋令仪看着下方来之不易的喧闹,说话的声音带了些狠意:“行,你跟迎风沟通,务必将这事儿盯紧,若有那手脚不干净的,就拖出来杀鸡儆猴。明年是最关键的一年,绝不能让自己人拖后腿。”
迎霜闻言,嘴角的笑意骤然收敛,眼神变得犀利:“请公主放心,奴婢绝不会让人坏了您的事。”
*
因着请全城百姓吃饺子的事儿,宋令仪在百姓中的形象更上一层楼。
百姓们在小年敞开肚皮吃了一顿白面肉馅饺子,似乎有了更多勇气对抗生活中的苦难,对未来也有了更美好的期许。
虽是寒冬,长平城却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袁彦年前最后一次给宋令仪汇报城内事宜时一揖到底,郑重其事地道谢:“公主,若不是您,如今长平城怕是跟一座死城无异,您就是长平城所有百姓的再生父母。”
“微臣知道您最近深居简出是在避讳,您不能受百姓拜谢,微臣便替他们道谢,谢您侠肝义胆,谢您仗义疏财,谢您赠长平城生机,谢您在百姓们心中播撒希望。”
宋令仪亲自将人扶起:“袁大人,实不相瞒,我来北地意有所图,实在当不得你如此夸赞。”
袁彦眼神坚定:“公主,微臣不知您所图为何,微臣只看到在您的帮助下,长丰城以及周边城镇全都焕然一新。”
“微臣人微言轻,身无长物,但若公主有需要,微臣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宋令仪:“……”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8784/28784792/498209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