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的钱哪去了
在长江三角洲不少地方,都有关于沈万三的传说。随着江苏的周庄和浙江的南浔成为旅游胜地,沈万三的故事更是不胫而走,流传各地。周庄等地随处可见的旅游商品“万三蹄”,打的也是沈万三的招牌。
致富的原因还是个谜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沈万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祖上迁居长洲(今江苏苏州)东蔡村,到他父亲沈祐时迁至湖州南浔镇。沈祐至少应该有四个儿子,但见于记载的只有他的老三沈富和老四沈贵,分别被称为万三秀(秀是当时对男子的美称)和万四秀。沈富因此被后人称为沈万三,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连《明史》提到他时也称为“沈秀”。
有的书上说沈在南浔发了财,民间传说则称元至正二年(1342年)南浔一带大水,贫民纷纷逃往他乡,沈祐亦在此时迁往周庄。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肯定沈万三已经富可敌国。对于沈万三致富的原因,主要见到三种:一是“点金术”,称沈万三能够点物成金,因此黄金源源不断。二是“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三是“通番”,即与外国人做买卖。
前两种说法荒诞不经,显然出于民间传说。由于沈氏实在太富,致富原因又没有公开,一般人无法想像,只能用神话来解释。前几年我看到香港一位科幻作家的小说,说沈万三实际是获得了外星人馈赠的特殊透镜,能将阳光汇聚成一束高能离子束,产生的高温高压能将含碳物质聚合为钻石。想像力极其丰富,可惜至今还不是现实,何况600多年前?
但是,最后一种说法完全有可能。元朝时海运发达,外贸畅通,来中国贸易的外国人不少。元人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220余个,远远超过了宋朝的《岭外代答》和《诸番志》等书。江南经济发达,在宋元之际未受到什么破坏,到元朝后期已为全国之冠。江南的商业也很繁荣,不仅有本地的农产品、手工业产品,还流通由各地贩运来的商品。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加上外贸能获得丰厚的利润,沈万三迅速致富并不奇怪。
获罪的原因是太富了?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曾征调“方国珍旧部”与沿海贫户11万多人充当“船户”。其中大多数应该是有航海经验的水手。34年后的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就率领庞大的船队挂帆远航。这些都离不开元朝时就存在的外贸和航海基础,因此元朝末年出现沈万三这样的外贸巨商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当时江南的巨富不止沈万三一人。
有一种说法是,从朱元璋开始并没有找到沈万三什么罪名看,沈万三的致富似乎并没有什么违法行为。这种说法只是某种推测,不过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当他得知京师(今南京)要筑城墙,就主动承担13的费用,还表示愿意捐资犒赏军士。
谁知祸从天降,朱元璋大发雷霆,要将沈万三处死:一个平民百姓竟敢劳军,这不是要造反吗?
幸亏马皇后劝阻:我听说法律只杀违法的,不能杀不吉祥的。沈万三一介平民却富可敌国,是他自己不吉祥,这种人老天爷会降下灾祸,何必由陛下去杀呢?朱元璋这才免他一死,发配云南。沈家的财产自然全部被查抄,据说光田地就有数千顷。
要是沈万三不主动捐款劳军,其他罪名也会按到他头上。在朱元璋眼中,沈万三富可敌国就是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之要将他的财产全部归“公”(应读为专属皇帝的“私”)为止。
沈万三致富的合法性,我们至今无从考证,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发展需求得到尊重的文明社会。
《华东新闻》(2004年03月31日第十二版)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8/28153/15082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