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赝品帝国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宋臣之谋 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宋臣之谋 中


“爱卿还有何妙计?”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孝宗皇帝实在不愿意看到有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肆无忌惮地瞎胡闹,况且他在去年刚被人指着鼻子臭骂了两次也正憋着一肚子的火,实在是想要做点什么来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这个大宋官家是有能力的是不会屈服的。怎奈既熟知兵略又勇猛过人且善于驾驭兵将的虞允文英年早逝,满朝文武无论是吴拱还是吴猎亦或别的能征善战之士都无法被完全信任并委以重任。三军无帅,还琢磨着要采取武力反抗,岂不是在自取其辱?

        被迫选择了隐忍不发委曲求全,如今却听说还有别的法子可以在不调动朝廷大军的情况下就把金兵给糊弄回去,孝宗皇帝怎能不感到眼前一亮?要知道,在大宋朝若遇敌军入侵,甭管是大宋军民一心把对方给揍跑了,还是敌人跑来抢了个盆满钵满自行回家过个快活年,反正大宋的史官们都会慎重其事地以“今年我军击退侵略者一次”这种方式进行记载。

        对于思维正常的大宋官家来说,金军是否南侵不重要,金军折腾得大宋境内遍地狼烟也不重要,金军能否遭到沉重打击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入侵之敌必须退走,以便让孝宗皇帝在史书上多留下一下辉煌的业绩为后人所敬仰!所以孝宗皇帝不但对史浩的前一个提议抱有浓厚兴趣,更对即将知晓的应对之策充满期待。

        “招安鱼寒,赐其官爵……”有多久没被官家用这种期盼的目光注视过了?史浩实在有些想不起来,但当重新享受到这种待遇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也自然而然地将腰板挺得更直,语气也是显得更加坚定,为的就是要给人一种信心十足的感觉。

        “史相公此议甚妙,儿臣附议!”作为未来必将继承大统的一国之君,大宋太子殿下当然需要通过参加这些重要会议学习到治国理政的经验,只不过赵惇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杵在旁边一言不发。而这一次他或许是感觉到了危机也或许是受到了史浩那种态度的激励,居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支持。

        “哦?太子也认为此计甚可?”正所谓知儿莫若父,孝宗皇帝可是非常清楚自己选定的这个接班人到底有多少能耐的,虽是有些不喜却也默许了赵惇在重要朝会时如空气一般的存在,毕竟一个没有野心不会谋朝篡位的太子对于皇帝来说才最可靠。这时见得宝贝儿子突然发言,诧异之余也难免感到了一丝欣慰。

        “启禀父皇,以儿臣之见,鱼寒此子虽是有些桀骜不驯且及其贪婪,却也不失为胸怀奇才之士,若我大宋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则……”却似乎并没有搞明白这次朝会讨论的议题,也没弄清楚史浩提出这个建议的缘由,赵惇只是牢记着李凤娘前一天晚上所吹的枕边风,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鱼寒这一次是如何避开了金军的重重堵截出现在中都城外,这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但那混蛋在撞上大运之前是如何欺负大金国勇士的,却已是天下妇孺皆知。大宋君臣也和金人一样彻底明白了火器的出现以及大规模应用将会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也清楚谁能在这个方面占得先机,谁就有可能把对方彻底踩在脚下。所以大宋朝堂之上没人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进行新武器的研发生产,而赵惇在这个时候提议将那个最擅长此道的小混蛋给召回大宋委以重任,其实也还是非常正确的提议。

        至于李凤娘为何会突然关心起军国大事,还偷偷给赵惇出了这个注意么……鱼寒若是继续蹲在牟平,中间隔着一大片大金国的领土,想要收拾起来还真不太容易。可那混蛋一旦成为了大宋臣子回到了临安,想要报了李家断根之仇,那还不简单?况且大金国主子派遣密使前来以自家夫君继位之后的三十年和平相处为条件提出的要求,这是能随便予以拒绝的?

        金人通过李凤娘去糊弄赵惇然后让孝宗皇帝把鱼寒给召回大宋?这话听起来有些绕口也有些匪夷所思,可谁让当今的大宋朝堂之上替大金国办事的重臣实在不少呢?大金国既然没办法直接从鱼寒那里获得帮助,就干脆让那混蛋去给宋国朝廷效命呗!反正只要那混蛋肯出力,结果也只能是大宋这边的武器研发工作还没有取得任何在进展,大金国在火器的生产及运用上就取得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咳咳……”赵惇正在严格按照自家老婆的嘱托侃侃而言,瞧那架势也正是兴致盎然的时候,倒是最先提出这个建议的史浩却面色苍白汗如雨下,以至于实在忍不住要用这种法子打断太子殿下的谈兴。

        “太子能有此番见解,朕甚是欣慰。然则火器铸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朝廷尚需待得金人退去之后再行商议……”平日里沉默不语的宝贝儿子突然变得聪明起来,能够有理有据地阐述正确的见解,确实让孝宗皇帝很是有些高兴却也还不足以让他晕了头而不顾眼前的现实困难就去做出什么糊涂的决定。

        把鱼寒招回来?先不说这事到底如何进行,就是那预料的后果也让人不敢轻易为之啊!如今还只是因为大宋朝廷的一时疏忽没把那小混蛋革除功名就让完颜雍找到了出兵借口,若是把他给招回临安并委以重任那还不得彻底激怒大金国的君臣?到了那个时候在大宋境内撒野的怕就不只是这十万铁骑,很有可能再次招致对方兴举国之师南下问罪!

        “太子睿智,官家圣明!依臣之见,铸造武器之事实不宜在此时提出……”向来主张割地议和的汤思退都被数百年后的金国余孽称为“乃属救时之相”,他那宝贝儿子大宋的兵部尚书汤硕当然也不会显得太差,虽然最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受到了北边主子们的忽视而未能参晓很多机密事务,他却没打算就此默默无闻。而为了表示自己对大金国的忠诚,他在没有接到任何指示的情况下只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大宋占得先机。

        先是结结实实地把那俩大宋朝最尊贵的父子都给捧了一句,汤硕又赶紧老生常谈把当初阻止孝宗皇帝下旨研制红夷大炮的借口给提了出来。不过他说的也确实在理,新武器的研发生产那可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大宋富有,但那是朝廷富、官员富、士绅富,而南方民众却是因为国运衰退宋室南迁而承担着更加繁重的苛捐杂税早已不堪重负!

        这个时候朝廷若是沿用原来的老办法让南方民众承担这么一大笔费用,那可就是真要把他们给逼得没了活路起来造反。照说百姓造反原本不算个事,但再加上金军的入侵,在大宋朝缺乏岳飞和虞允文那种外能击贼寇内能惩乱民的将帅之才的情况下,那可就真得陷入内忧外困的险境!以孝宗皇帝的英明肯定能够发现这么做的危险,所以他才会数次犹豫,但如果事情真到了危急的时刻他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不能再对百姓加税,孝宗皇帝为了保住锦绣江山就势必会动用国库储备,甚至是找大宋官员和天下富绅来一起共渡国难。而当汤硕极其隐晦地把这种可能提出来之后,立即使得在场的大宋重臣最少得有一半忘了此次会议的主题,转而开始想尽各种理由阻止官家召回鱼寒开始新武器的研发。毕竟官家要动用国库没事,要他们喊口号也问题,但要打他们家产的注意那可就是天理不容的大事了!

        “各位同僚!各位同僚……”刚起了个头就让人家岔开了话题,史浩虽不知道同僚们正在无意识地破坏金人设下的曲线求助之计,却非常清楚同僚们为何会如此的激动。也顾不上君前失仪了,赶紧站出来大声嚷嚷道:“老夫虽请官家招安鱼寒,却并非是让其南下助我大宋研制火器等物!”

        招鱼寒回朝?史浩傻啊?虽然他并不知道当今官家和太上皇当年做了什么,但根据大宋的传统和听到的那些个小道消息也能猜出个大概。说实话,他并不反对孝宗皇帝做出那个决定,毕竟对于大宋朝廷来说北地弃民也确实是心腹大患,若是处理不好还真就有可能动摇国之根本。

        官家要除掉鱼寒,太上皇要把那混蛋给凌迟处决,这些决定的本身都没错。但那俩父子难道就不懂得事机不秘必受其害的道理么?要收拾掉鱼寒,就非得赶在他奉旨统帅喻口军民驰援淮阴城的时候动手?要说这时机没选对也就算了,干嘛还得找那么个不靠谱的内侍怀揣密旨去办这事?结果却是人没除掉,反而把那混蛋给逼得反出大宋朝廷率军逃到了金国!

        如今朝廷和鱼寒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化解,那混蛋手底下又有一支差点就把大金国国都给拆成了废墟的虎狼之师!这个时候去把他给弄回临安来,若是一个没处理好那还不得把这大宋朝野闹个鸡飞狗跳?史浩跟鱼寒非亲非故的,干嘛要去冒这个风险?

        不是要那混蛋回来帮忙花钱造武器?那你招安他干嘛?群臣傻眼了,孝宗皇帝也略微有些糊涂,赶紧问道:“那依爱卿之意……”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680/18101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