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28章:三管四职和分割天下

第28章:三管四职和分割天下


三管领,原称为执事,乃是幕府将军之辅佐,乃是幕府仅次与将军的最高职务,斯波,细川,田山三家长期垄断管领之职,因此三家亦称为三管领家。

        三管领家可类似于明国的内阁大学士,而且还是世袭内阁大学士,而出任管领之职即相当于首辅,到了足利幕府后期,时常出现管领把将军架空,自己独揽大权的情况。

        四职指得则是侍所头人,侍所的职责是对京都,包括幕府将军直辖领,进行军事警备,相当于过去三公之中的太尉,由赤松,一色,京极氏,山名四家长期垄断四职之职,称为四职家。

        此外还有七头之所,四职家加上担任武家奏者,京都奉行,关东管领,称为七头。

        这些都是老古董了,到了丰臣秀吉时期已经废除,德川幕府也完全没有用三管四职七头的职务,这些相当于分封制,丰臣德川搞的是中央集权制,不过远远达不到明朝的水准。

        现在,这些几十年前的古董又被大家拿了出来,昨日之黄花的三管四职七头是幕府武家之中最高权位,参与中枢政治,其荣耀远在大名之上。

        为了三管四职之位,所有大名在一起整整争吵五天,最后待所有大名皆筋疲力竭的时候,这场争论终于有了结论。

        首先是新的三管领之管领格,伊达家、前田家、毛利家三家晋为管领格,登上了这天下武家之中,仅次于幕府将军之席位,前田利常出任管领。

        岛津家,山内家,浅野家,黑岛家,加藤家,这五家晋升为四职家,五家家督官职为权大纳言,从三位,辅佐管领决定中枢之事。

        四职家在府中合战之中,率领四万五千大军大破德川家家两倍兵力,取得定鼎天下的胜利,岛津家家督,岛津忠恒官职晋为右近卫大将,从三位,并出任侍所头人一职。

        这亦是后水尾天皇和四大大名五人争执最激烈之处,侍所头人是掌控近畿军权的要职,后水尾天皇是想将自己的安危寄托于信得过人之手,看来岛津家是天皇的第一心腹。

        侍所头人这一实职是负责天下中心京都的警卫治安权,而天皇要托庇其下,可谓掌控京都之武卫大权,而且可获得随时调兵进京名义,既确保自身安危无恙,又可震慑他人,进可攻退可守,并且官职晋为从三位下右近卫大将。

        在日本官职中,正五位,从三位是两个分水岭,正五位,以为可以成为殿上人,拜揭天皇,而从三位官职,则代表进入了公卿的行列。

        而接下来,则是次于三管四职的七头,足利尊氏创立室町幕府以来,以武家政治统御整个日本,地方以守护大名为根基,而中央幕政则是采用合议制,相对与公家的五摄家七清华,武家则是三职七头。

        七头乃是四职家加上关东管领,京都奉行,武家奏者,而关东管领最终还是花落伊达家,独眼龙伊达政宗为关东管领后乃是一脸喜色。

        京都奉行,其实就是侍所所司,乃是侍所头人的副职,在头人的统御下对实际事务进行处理,侍所所司,亦是为侍所头人手中权力的一个遏制。

        京都奉行一职由加藤家家主加藤忠广担当,将来加藤忠广将作为岛津忠恒的副手,负责京都治安之事。最后的武家奏者,由四职家之一的山内家家主山内忠义担任。

        至此,后水尾天皇的新政府重建完毕,新的三职七头就位后,继续武家政治。

        不过官职的高低并非是众人最关心的,德川幕府显然已失势了,取而代之的以八藩为首的新进势力。

        而现在后水尾天皇除了一百多名武士外,还有一帮老掉牙的奉公众家臣,没有直辖领,意味着没有了固定收入,而幕府将军以看心情打赏的方式给天皇。

        从前的后水尾天皇除了一个大义名分外,没有什么,只有有了领地,才有了一切实力的基础,后水尾天皇只有7000石的收入,连10000石的大名也算不上。

        德川幕府灭亡之后,三分之一以上的石高的分割才是真正的好戏,幕府其实不是把大名割据打平了消灭了,是把大名割据敲打老实了,其实是保证由一定大家认可的秩序,只是面子上过得去而已,外样大名与幕府的关系其实并不好,但也不敢反抗而已。

        德川幕府将军控制着600万石以上的土地,外样大名控制着900万石上下,其余400万石在亲样谱代大名手中。

        众大名围绕此,进行一番异常激烈的你争我夺,这一结果,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凡是今后不从于新秩序的大名,支持德川家的势力,统统会被清算,大名破家之后,甚至连浪人武士都不如,积累多年的财富被刮光,妻妾为强行掳走,甚至本人也会被破切腹或砍头,下场好一点的是四大皆空,跑去出家当和尚。

        清空旧有势力,利益为新的征服者所有,千百年来的战争目的就是如此。

        灭亡德川家后所留下六七百万石之地,顷刻被瓜分一空,还是以天皇八藩说起。

        首先是后水尾天皇,获得了近畿五国五十四郡,山城国、大和国、河内国、摂津国、和泉国,总石高1413433石。

        伊达政宗获得了陆奥国五十四郡,总石高1672806石。

        前田利常获得了越前、加贺、能登三国二十郡,总石高1250440石。

        岛津忠恒获得了武蔵国、相模国、常陆国三国四十郡,总石高1393310石。

        山内忠义获得了尾张国、三河国、远江国三国三十郡,总石高1116512石。

        加藤忠广获得了近江国、美浓国两国三十一郡,总石高1368379石。

        毛利秀就获得了周防国、长门国、丹波国、丹后国、但马国、因幡国、伯耆国、出云国、石见国、隠岐国十国六十四郡,总石高1282741石。

        浅野长晟获得了安芸国、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美作国、播磨国六国六十三郡,总石高1357593石。

        黑田忠之获得了筑后国、肥后国、日向国、萨摩国、大隅国五国六十一郡,总石高1184845石。

        上杉定胜,佐竹义宣,藤堂高虎,池田光政四位大名只要站在天皇一边,战后会获得大概40至50万石的领地,上杉定胜,佐竹义宣,藤堂高虎三人不改封,池田光政改封在纪伊和伊势两国之内。

        卞为鸾获得了豊前国八郡,总石高143070石。

        长宗信野、真田盛宗、后藤智石三人获得了肥前国十一郡,总石高390935石,每人十三万石。

        从中可以看出,八强藩占了全日本一半的土地,十二强藩加天皇占了全日本土地的三分之二,其它大名在消灭德川家之后也只占三分之一。

        这其中有些人有不满的,伊达政宗认为自己的领地内没有那么多的石高,强烈要求多分一国三四十万,最后达成了妥协,要看以后伊达家的出力表现再定夺。

        前田家也是没有增加多少,前田家本身就已经高达百万石,岛津家、山内家、加藤家三家需要从德川家虎口中夺食,加藤家最好,山内家其次,岛津家只怕需要血战。

        另外后水尾天皇的界町,位于大阪附近,这是日本第一繁华大港,因为其商贸优越性,重要性不亚于一国。

        如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加藤忠广、毛利秀就、浅野长晟三人皆是靠近近畿,商贸利润颇大,不可以石高论之,而且有可能在未来的局势中发挥重大作用。

        伊达政宗、岛津忠恒、黑田忠之地理位置最差,都在京都的边远地区,前田利常、山内忠义次之。

        总之,天皇和八大强藩将会势力大涨,四个中上强藩次之,其它大名基本上失去了影响力,只能站队来获得保护。

        日本天下百姓皆期望这是一个长久的和平盛世到来,但是尘埃仍未落定,德川家的精锐军队已经没有了指望,但是德川家目前是财力最为雄厚,领地石高最多的。

        最后是政治上的事项,早在之前,后水尾天皇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对幕府的痛恨而主张严惩德川家,此次领地划分主张又将岛津家和山内家拉上了战车,卞为鸾的代表严茂荣出于利益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均势,其它大名和老百姓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大家都主张德川幕府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势力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方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德川幕府如果没有被彻底消灭,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三方的那一方,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后水尾天皇希望能取得德川幕府的金库以尽快建立自己的军队。

        后水尾天皇的主张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德川幕府对战争进行战争赔偿,当众处死德川幕府将军,由战胜各大名瓜分德川幕府的领地。

        尽管西南四藩领地在战争中未遭多大的损失,但仍有许多士兵在战争中丧生,因此仍希望严惩德川幕府,但在具体措施上较后水尾天皇为轻。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3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