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3章:魏忠贤的反击

第3章:魏忠贤的反击


相比于东林党人员的政治手段,魏忠贤就高明了许多,一出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出手不凡。

        魏忠贤跪在皇帝面前,泪流满面,哭诉着自己的无辜和清白。魏忠贤还强烈要求辞掉提督东厂这一摊子事。言下之意是自己只是为皇帝您卖命,你就不管啦?

        而魏忠贤的老搭档客氏,则为皇帝剖析朝廷格局、人际关系以及魏忠贤为什么如此招忌的缘由。她要让皇帝明白,朝廷两派对立,各为其利,这时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魏忠贤为皇上尽心竭力做事,哪能不得罪人呢?像杨涟这样的官员,怎么能不恨魏忠贤呢?

        如果东林党赢了,以后谁来为你做事呢?你的权力也就大部分被东林党抢走了。

        宫中的那班兄弟死党也纷纷登场。他们以事实竭力在皇上面前称赞魏忠贤的耿耿忠心,并让皇上相信,像魏忠贤这样的忠臣,真是难得,难道要东林党那样的捣乱份子,东林党人袁应泰和王化贞,把大半个辽东都给你老人家丢了,要不是魏公公,辽东说必定也已经差不多了。

        皇上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大伴魏忠贤,便温语安慰他,而在第二天打回杨涟的奏疏,痛加斥责。

        杨涟既被斥责,魏大中以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抚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侍郎岳元声等七十余人,纷纷上奏魏忠贤的不法事。叶向高和礼部尚书翁正春请将魏忠贤遣回私宅,以平息公众的指责。天启皇帝皆传旨切责之。

        工部郎中便上了一份奏疏:忠贤尽窃大权,生杀予夺,在其掌握。致内廷外朝,止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岂可一日尚留左右。

        王体乾倡议用廷杖威胁廷臣,魏忠贤随即矫旨廷杖万燝一百,结结实实地打了一百大板下去,打得万燝气如游丝,四天之后,万燝便一命呜呼。

        御史黄尊素痛斥魏忠贤,不过最后是不了了之。

        御史林汝翥是首辅叶向高的外甥,大概是有点仗着舅舅的牌子,做起事来便自然有些盛气凌人的味道。巡视北城时,对为非作歹的太监曹进、傅国兴,惩以笞刑。

        那么御史有没有单独惩罚的权力呢?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期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可见明代御史的权力很大,御史的品级却是很小。

        但是明代一般的御史并没有单独惩罚的权力,除非你是代天子巡守的巡按御史,各省或者地区比如辽东巡按,比如大名鼎鼎的袁可立,大明朝的巡按御史满员有二十一人,可与省区行政长官分庭抗礼﹐知府以下均奏其命﹐往往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对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朝有大政﹐可以预议。

        林汝翥是一般的御史,职位为巡城御史,不是北直隶的三位巡按御史之一,因此也就没有单独惩罚的权力,知法犯法,按照大明律,凡御史犯罪﹐罪加三等,魏忠贤的死党司礼监王体乾以林汝翥为外官擅自处罚内监触犯大明律,上奏天启皇帝,要对林汝翥处以廷杖之刑。

        当时工部主事万燝因弹劾忠贤被廷杖毙命,林汝翥恐冤死杖下,偷偷逃出都门,投顺天巡抚邓渼,并恳求邓渼为他递《劾魏忠贤疏》给天启皇帝。疏中林汝翥沉痛陈言,历数魏阉罪状,指出:禁垣之间,惟惮忠贤之威福,不知有皇上之威灵。劝天启皇帝帝吸取唐文宗纵容仇士良酿成甘露之变的教训。

        宦官中使却认定是叶向高把这位外甥藏在了家中,便把大明朝的首辅叶向高的住宅团团围住,逼他交出人来,叶向高无人可交,中使就不断骚扰叶向高。

        叶向高是个明白人,他知道中使为什么敢公然上门侮辱内阁首辅。于是他便给皇上上了一疏,其中写道:朝廷立国二百余年以来,还从来没有宦官中使围困内阁大臣住宅这样的荒唐之事,我还有什么颜面去见天下士大夫!

        叶向高话说得十分明白:像我这样的天下文官的领袖,你们也敢如此侮辱,斯文何在?

        天启皇帝至此自然不能再不作表示,他优旨慰留叶向高,并撤回中使。

        这一百大板虽打在林汝翥的屁股上,却伤在舅舅叶向高的脸上。你叶向高脸皮再厚也再也不能安坐在内阁首辅的位子上!

        叶向高确实再无脸面安于其位,他先后给皇帝上了二十余次疏,要求辞官回乡,天启皇帝最终同意他致仕。当时,叶向高已加官至上柱国少傅中极殿大学士。七月初九日,叶向高致仕,天启皇帝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

        叶向高的致仕,后来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在东林党人中,叶向高属于那种政治上较为成熟的少数官员之一。他一方面要压制住魏忠贤等人的势力,但又要不露声色;另一方面,他又冒着被严厉指责的危险,顶住或缓和了东林党阵线中那些激进人物的言行,因为这些言行往往于事无补,甚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叶向高在复出之后,基本上是做到了局面的平衡,尽管有不少事情尤其在军事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

        叶向高是朝野众望所归的首辅,万历天启两任皇帝也非常尊敬他,但叶向高抓权却不行,两次当首辅都被吏部架空,先是孙丕扬,再是周嘉谟赵南星,实际上是东林党激进派架空东林党温和派。

        叶一进入仕途即遇到官场上的门户之争。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为了自保,也为了排除晋升的障碍,纷纷结党以互相攀引。他们或故意制造事端、或寻找对方缺口以互相攻击,而对于朝政大局和国家大事却置之不理。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2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