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4章:救援东江镇 2

第4章:救援东江镇 2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小说.b。更新)大明风云史4:更新时间:24-9-279:22:29。在朝鲜半岛西北部,朝鲜控制了鸭绿江的东、南岸,于这一地区先后设置了西北四郡:闾延郡(成祖永乐十四年)、慈城郡(宣德八年,闾延郡西南)、茂昌郡(英宗正统五年,闾延郡东南)、姚芮郡(英宗正统八年,闾延郡西南)。    小。。

        并在以上地区也修筑了城堡,总计十六座大城,二十五个小堡,从朝鲜南方强制迁徙大量居民在该地区定居,逐步实施对北部地区的有效控制。77635

        至英宗正统八年,朝鲜将鸭绿江南岸地区纳入了版图,鸭绿江随之成为中、朝两国西段边界的界河。

        在朝鲜半岛东北部,朝鲜在几次边界争执中均以公崄镇作为划界要求。但实际上从公崄镇以北直至图们江的广大地区,都逐渐为朝鲜蚕食,明朝对此基本上没有激烈反应。

        朝鲜通过对这一地区女真人的大力招抚,控制了图们江的东南沿岸,先后设立了庆源(434年)、会宁(434年)、钟城(435年)、庆兴(437年)、稳城(44年)、富宁(449年)6个军镇,合称东北六镇。

        朝鲜在图们江南岸的女真属地建立六镇,始于女真猛哥帖木儿被害之后。诱杀把儿逊后,朝鲜不敌女真部落的报复,于4年将庆源府移于镜城,兵马使无与守者,遂罢其镇。

        433年猛哥帖木儿遇害后,建州女真实力大为削弱,434年朝鲜趁机迅速将庆源府北移至苏多老;将原置于石幕的宁北镇移至伯颜愁所,后又移至阿木河(斡木河),置会宁镇。

        435年,朝鲜在伯颜愁所的宁北镇设钟城郡,以镇节使兼知郡事,后将该郡移至愁州,升为都护府。

        437年,朝鲜于孔州置庆兴郡,后升为都护府。

        44年,朝鲜于多稳置稳城郡,徙庆源及吉州以南,安边以北各官户实之,翌年升为都护府。

        449年,朝鲜于石幕增设富宁镇。

        至此,朝鲜在图们江中下游南岸地区置成六镇,并采取了招募民夫修筑邑城、设置镇堡等措施来巩固对新开拓地域的管理。朝鲜沿图们江,从会宁的秃山烟台起,直至庆源训戎镇修筑了数百里长城和数十个城堡,并颁布实施优惠政策动员南部地区人口向六镇迁移,不断加强北部六镇地区的防卫和开发。

        朝鲜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会宁、富宁、姚城、稳城、庆源、庆兴六镇,标志着今图们江中下游地区的中、朝两国东段边界线的形成。朝鲜世宗在位三十二年,在开疆拓土上空前绝后。《李朝世宗实录》曰:新设四邑,我祖宗肇基之地,以豆满江为界豆满江,天所以限彼我也。

        以上是朝鲜王国开疆拓土的基本过程。”

        “朝鲜王国的行政区分为八道:

        京畿道,含汉城府、开城府。首府在汉城府。

        庆尚道,含庆州府、尚州牧、晋州牧;设左兵营、右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庆州府。

        全罗道,含全州牧、罗州牧;设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设水营。首府在清州。

        黄海道,含黄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黄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宁边大都护府、义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护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咸镜道(宁安道),含咸兴府、镜城都护府、北清都护府。首府在咸兴府。

        道之下设州、府、郡、县。其中,庆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两道。宁安道(咸镜道)分南北两道。平安道分东西两道。江原道分岭东、岭西两部。

        除了行政划分以外,朝鲜还按传统习惯将全国划为六个大区:关北(咸镜道、平安道);关西(黄海道,平安道南部,以及江原道西部);关东(江原道太白山以东的部分,又称岭东);畿湖(京畿道全部和忠清道的一部);湖南(忠清道一部分加上全罗道);岭南(庆尚道)。”

        “从一百五十年前的朝鲜成宗时代开始,朝鲜的统治结构逐渐扩张。官僚阶层日益增多。文武官僚阶层人数增多。以协助世祖篡位的武将勋贵权臣为主的勋旧派,同与儒生和士大夫为主的士林派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拉开了朝鲜党争的序幕。

        一百多年前的燕山君被废黜后,勋旧派权势如日中天。随着勋旧派人物的不断逝去,士林派开始崛起。

        朝鲜中宗时代,士林派因王位继承人问题,不断发生内讧和分裂。

        明宗时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时的东人党(岭南学派)和西人党(畿湖学派)。东人党在政治斗争中得势后又分裂为以李滉(李退溪)为首领的南人派和姚荥植为首领的北人派。

        北人派由于拥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得势。朝廷中的北人党又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主张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姚雍庆为首、主张拥立嫡子的小北派。

        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受到打击,柳永庆被赐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而大北派则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

        南人则分裂为清南和浊南。总之,目前朝鲜王国是在混乱而无休止的党争中度过的。

        除了党争外,李朝的王位更迭也纷繁复杂。先后发生过第一次王子之乱(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乱(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废黜燕山君)等多次政治变动。每一次政变都会带来士祸的诛戮和贬斥。

        由于朝鲜是接受中国册封之国,所以其君主称国王,国王的正室称为王妃,法定继承人称为世子,先王妃称王大妃或大妃,再前任王妃称为大王大妃。按照朝鲜的传统,年幼的国王在不能亲自处理政务前,由王大妃摄政,称为垂帘听政。睿宗、成宗、明宗时的王大妃或大王大妃都曾经垂帘。此外,中宗时的敬嫔朴氏、文定王后都曾经用自身的影响干预朝政。”

        “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业税收。税收以贡米为主,杂以少量地方土特产,很少征收货币地租。因此农业成为经济的关键。

        在土地问题上,李朝确立了高丽末期开始的科田制,废除了贵族占有大片土地的现象,并解放了大批奴婢。世祖时期制定了职田制,田地只授予在职官员,在其去职后由国家收回,以提高国家的税收,防止贵族对土地的兼并。

        随着开垦荒地和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货币的机能逐渐提高。因此,不仅各地商业日益发达,对外贸易也进入正常的轨道。

        私营的手工业场取代了官营的工场,刺激了为出售而生产货物的手工业发展。商业活动的增加还促进了商业性农业的兴起,而商业性农业的兴起又促使农村生活开始性发生变化。

        朝鲜的宫廷用度、百官俸禄都来自田税米谷,此外一切恒常及临时使用之物,如丝绸、药材、马匹、衣料、纸张、菜蔬等等均责之于土贡。”

        “大明与朝鲜的贸易,朝鲜每年均遣使向明朝朝贡,岁辄四五至焉。特别是每年正朝、节日、千秋,朝鲜都要进献方物。

        除此之外,朝鲜每隔四年还要向明王朝进献**一次,每次五十匹。朝鲜政府为保证进献的**合格,要求各道在进献前两年就要把进献马选好,加意喂养,保证进献马都要高大而体壮。

        朝鲜向中国输出的大量商品是纸张。除了纸张以外,朝鲜向明朝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土特产,特别是各类皮张、人参、鹰犬和各类海产品。此外,明朝要求朝鲜,每年都要向明廷进献朝鲜少女。

        明朝向朝鲜输出的物品主要是绢帛、瓷器以及乐器、书籍和药材。《李朝实录》就记载:本朝乐器、书籍、药材等物,须赖中国而备之,贸易不可断绝。

        在明朝与朝鲜的贸易中,除正常的朝贡贸易外,还存在着一种强制性与指令性贸易。比如,明初由于辽东开垦土地与发展农业,短缺牲畜,因此明政府曾强制性的从朝鲜购买耕牛。

        明朝与朝鲜的贸易,除了朝贡贸易外,还存在一种边境贸易。永乐二年,朝廷决定在镇辽千户所设市,如果朝鲜人要将物货来做买卖的,听从其便。这是两国间的民间贸易。与朝贡贸易相比,这种边境的民间贸易,后来发展的很快。

        此外,朝鲜的水田生产发展较快。永乐二十一年,明廷曾派使节海寿到朝鲜求取稻种。朝鲜国王命平安道监司,选择早稻种石,晚稻种5石备于义州,海寿回国时赠之。

        从贸易关系中不难看出,明朝与朝鲜的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宗主国与属国的关系。”

        “目前朝鲜国王是光海君,是颇具争议的朝鲜国王,在位时间目前为十四年,是朝鲜王朝第十五代君主,朝鲜宣祖庶次子。

        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爆发,临海君李珒被俘,宣祖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的李珲摄政国事。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李珲的这个举措振奋了朝鲜民心军心,对全国团结一致打击倭寇很有作用。

        大明风云史4: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2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