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41章:保护两米熊

第41章:保护两米熊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小。.更)大明风云史4:更新时间:24-9-5:3:33。周嘉谟得罪魏忠贤是由于他不满霍维华的为人,并找了个机会赶他外放出京。魏忠贤因此大怒,唆使给事中孙杰,弹劾周嘉谟是受刘一燝之托,要为王安报仇。天启元年(62)十二月,周嘉谟被罢免。    小说.。更

        第二位是顾命大臣、内阁大学士刘一燝。此公在方从哲致仕后的一段时间内,与韩爌一起主持内阁,做了不少实事。魏忠贤怀疑他在幕后组织言官攻击沈潅,便与沈潅处处为难他。到天启二年(622)三月,刘一燝被罢免。7697677

        魏忠贤的这种咄咄逼人之势,引起了东林党的反击。他们先是猛烈攻击沈潅。不成之后,又转而攻击已致仕的前任首辅方从哲,即沈潅的后台,来达到攻击沈潅、限制魏忠贤的目的。

        到了天启二年,皇帝开始看好李进忠,给他赐名忠贤,并恩准恢复原姓。他从此才以魏忠贤名世。

        卞为鸾就要考虑问题了,首先,看来小皇帝是不打算放过令其失望的熊廷弼,问题是小皇帝本人的初意是什么呢?死罪?削职?大降级?降级?留任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自己要救熊廷弼一命是肯定无疑的,好久也没有上疏了,关于熊廷弼的事,自己一句话也插不上,现在机会来了。

        如何来反驳判决书也是另外一个关键。

        反驳判决书比较容易,反而人心是难测的,尤其是一个未成年的皇帝,卞为鸾决定先从这里下手,先来熊廷弼的。

        臣认为,第一点是精锐的军队才是镇辽而辽存,去辽而辽亡的关键,就是皇帝陛下来了辽东也不管用,熊廷弼算个鸟,明军战力确实远不如建奴军。

        第二点是军事天才的作用,军事天才的作用不大于二,就是说在双方军队相差无几的前提下,军事天才式的统帅统帅的军队一般不能战胜合格的统帅统帅的两倍兵力的军队,白痴式的军事统帅当然属于例外情况。

        熊廷弼算个鸟,自然不是军事天才,而后金的高级将领绝大部分是合格的军事统帅。

        总上述两点,判决书的第一句话就错的离谱,这明摆着就是陷害,三法司的三官怎么能一开始会审未判就陷害人呢?

        法官首先犯了污蔑罪甚至是诬陷罪,臣建议朝廷先审审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三人,判决书的第一句话就是陷害人的,接下来又怎么会是公正的判决呢?

        因此,首先是三官就本身德行大有问题,莫非熊廷弼宰了三人的老妈,判决书的第一句话就要污蔑甚至诬陷熊廷弼。

        其次,判决书认为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就无意广宁矣,这又是天大的污蔑三方布置策及诬陷熊廷弼其人。

        对于三方布置策熊廷弼是分两次陈述的:

        第一次是:一、以广宁为主,重点设防,沿三岔河西岸,部署马步大军,造成有利的军事态势,以迎击后金主力;

        二、在辽南布署足够防御的力量,防止建奴夺取辽南;

        三、天津、登莱各置一支水师策应,从海上进行牵制,并乘虚进入海州镇江沿海地区,击其侧背,动摇其人心,迫使后金回师内顾,从而收复辽阳;以山海关为适中之地,设经略,节制三方,以一事权。待各镇兵马大集,天津登莱策应齐备,然后三方并举,实行战略反攻。

        第二次是一个月后,三方建置,须联络朝鲜。使其出师,连营于鸭绿江上,以助明兵声势,又发诏书悯恤辽人之避难彼国者,招集团练,别为一军,与朝鲜军合势。

        而我使臣即权驻义州,控制联络,俾与辽南、登、莱声息相通,于事有济。更宜发银六万两,分犒朝鲜及辽人,而臣给与空名札付百道,俾承制拜除。

        其东山矿徒能结聚千人者,即署都司;五百人者,署守备。将一呼立应,而一二万劲兵可立致也。

        臣认为,已经说得很明白,广宁为主且迎击后金主力,辽南不过是防御摆了,水师不过是动摇其人心,朝鲜不过是以助明军的声势,使臣即权驻义州练一二万劲兵,主次已经十分分明了,第一二三四五的顺序已经非常清楚了,怎么就无意广宁矣?从何而来的?其实三官就是在胡说八道,满嘴喷屎,莫非辽东军的主力让三位官给吃了不成?

        致以广宁告急之日,后奔广宁,那是臣与熊大人事先约定的,为的是臣在广宁城内,熊大人在城外,内外夹击,一举击败建奴大军,圣旨明明说要招臣作证的,三法司却连一根鸟毛也没来找过臣,莫非熊大人没有说清楚?莫非三官私下互相勾结断论?臣恳请朝廷明察!

        熊大人在第一次经略辽东之时,明明干得很好,此时朝中东林党势力大涨,辽东经略马上就换成东林党人袁应泰,一个军事白痴。

        熊大人第二次经略辽东之时,东林党人王化贞掌握十三万大军,熊大人身为总理辽东军事,是辽东各军统帅,却只能指挥五千兵力,只有东林党人王化贞的几十分之一。

        啊,为什么又一个军事白痴且又是东林党人实际掌握了辽东军权?两次都是东林党人坏了大事,臣恳请朝廷明察,有没有人在其中串联,发挥了极坏的作用。

        臣尤其听说兵部尚书张鹤鸣尤其深信王化贞,只要王化贞放个屁,他就说好吃,味道不错,其擅自将援辽各军派遣给了辽东巡抚王化贞。

        而且还不让熊廷弼知道,而处处为难辽东经略熊廷弼,就难怪王化贞有了军事行动也不报告熊廷弼,臣认为兵部尚书张鹤鸣罪责不在辽东巡抚王化贞之下。

        而王化贞只有在屁股擦不干净才将事情告诉辽东经略熊廷弼,臣推测,广宁会战时正是此番情况,而且,王化贞自持朝廷廷议的经抚功罪一体,按此推论,要是王化贞从广宁逃跑,一直逃到广东,莫非朝廷和三位法官也认为,熊廷弼大人也是一直逃到了广东,这可是狗屁不通的论断啊!

        广宁撤退令上盖有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官印,莫非朝廷和三位法官也认为广宁撤退令上盖有辽东经略熊廷弼的官印,这可是千古奇闻啊,莫非朝廷想让后世贻笑一万万年?

        王化贞在臣命令五六千盖辽军死守广宁城,而其后有数千辽南各军救援广宁之时,王化贞仍然弃守广宁城,仓惶逃出广宁城,丢下数十万军民和数百万的军事物资于不顾,这不是白白的送给奴酋?

        因此,臣怀疑王化贞实际上是建奴的奸细,莫非朝廷和三位法官也认为,熊廷弼也是弃守广宁城?仓惶逃出广宁城?熊廷弼也是汉奸?然而,恰恰相反,是熊廷弼到广宁城坚守!

        臣认为熊廷弼的判决死罪的理由根本难以令人信服,难道以熊廷弼独刚愎性存,坚不可破,以争毛文龙功罪一事判决熊廷弼死罪,臣请问,熊廷弼犯了大明律中的哪一条?判决书根本就没有提及?那么大明律今又何在?有何罪过?广宁会战前方罪在辽东巡抚王化贞一人,后方罪在兵部尚书张鹤鸣一人,臣恳请朝廷严厉制裁狼狈为奸的二人。

        那么小皇帝对熊廷弼的态度改变是十分明显的,一开始其对熊廷弼的宠爱是连候补辽东巡抚和经略人选王在晋也像大姑娘一样的吃醋,后来,日复一日的下降,就连王化贞也跨越巅峰超过了熊廷弼。

        不得不承认的是王化贞的战略要比熊廷弼的战略更能代表大明的主流看法,即用军事进攻来解决辽东战事。

        官员和舆论的主流看法日日夜夜包围着小皇帝,不可能对其没有影响的,这实在是说不过去的。

        因此纯粹从感情的角度看,卞为鸾认为小皇帝是从爱的比你深,到伤的比你深,最后是恨得比你深,恋爱时是对你爱爱爱不完,失恋之后是对你恨恨恨不完。

        尤其不要忘记小皇帝还是个未成年人,对于其皇帝的身份来说,更是未成年人,或许是第一次谈恋爱,初恋啊,对象可是脾气极坏的老处女熊廷弼,第三者可都是几十年的官场老油条,自己还是菜鸟一只,没的说了。

        那么有没有人对小皇帝施加决定性的影响呢?应当说小皇帝当初是没有想到要把熊廷弼抓起来,更不必说处死他了,因为熊廷弼先是留职后是革职回籍听勘最后才是三司会审的。

        不能肯定也不能排除,如果是的话那现在问题就来了,谁呢?能影响小皇帝的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办到的,从自己掌握的情报看,内宫好像没有,内阁也是没有,朝堂上或许也没有。

        焦点就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了,小皇帝的大伴李进忠和小皇帝的老师孙承宗,一个是陪伴皇帝一起长大的,一个是帝师,两人一个是亲信,一个是眷顾的不得了。

        问题是魏进忠和孙承宗出于什么动机呢?与熊廷弼有私仇?没有听说过,个人的价值观,自己不清楚,不好判断。

        大明风云史4: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1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