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魏忠贤的崛起 1
神速记住【燃文书库】,给书友提供一个舒适靠谱的无弹窗小说阅读网。(。.)大明风云史39:更新时间:24-9-4:3:3。萨摩藩,外样大名。领有萨摩国、大隅国和日向国的一部分,位于九州西南部,石高七十七万。藩主岛津氏,战国大名,到义久执政时,控制了大半个九州。 说.b.新
57年(天文十五年)丰臣秀吉平定九州,岛津的封地削减为六十万多石,关原之战时属于西军,但旧有领导得到德川承认。7694
62年(庆长七年)在鹿儿岛建居城。十三年前派大将桦山久高出兵明朝属国琉球王国,为控制对中国贸易。
土佐藩,位于日本四国岛南部,……”
“嗯,就先选长州藩和土佐藩,除了萨摩藩外,其它的大名都要去拜访一番,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合作的,我会派一名正使,浅沼稻君作为副使负责与两位大名及德川幕府谈判和开展贸易,小岛君也为副使负责海运安全。
贸易我一向相信双赢,因此,大明各方、日本各方、你我双方都不会吃亏的,我做生意,向来都是统统的赢,不赢我还不做。
因此,需要做出改变,不能只做奢侈品贸易,还要做大宗商品贸易,既然浅沼稻君说的如此明白,我就先定利润分配,浅沼稻君小岛君两位占一成,我占七成,谢家占两成,我希望利润最低也能维持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两,上无止境。”
“将军,恕我直言,每年利润一百万两,能吓死一百万人,恐怕很难达到。”
“浅沼稻君,我很有信心,我的贸易很不一样,从你的介绍中我可以了解到中日贸易的弱点,一是日本白银流出很多,对此日本国内不可能不担心,二是日本国内急需要铜钱,三是日本出口到大明的商品不多,对于日本经济也没有多大帮助,因此从仅仅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中日贸易,日本难以说赢字。
我的想法是把日本白银流出统统运回日本和保证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铜钱以及用来购买木炭冶炼的熟铁,铁矿石,日本铜,硫磺,硝石,造船木材,漆,生锌,优质大米,锡。
同时从事中日之间的金银兑换,只要日本国内保证有足够的物资和金银可供兑换,我的打算是金银兑换直到把中日之间的金银比价达到没有利润为止。
因此目前日本的金银比价是多少?这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将军,日本的金银比价两三百年以前大约是一换二至三,一百年前上升至一换七,三十年前一换十,目前大约为一换十三。”
“大明的金银比价目前大约为一换八,利润还是很大的,要想把大明的金银比价提高到一换十三,或者把日本的金银比价降到一换八,或者两国的金银比价都在一换十至十一之间,这三种情况,没有五千万两白银和五百万两黄金兑换,我想恐怕很难,即使把这中间的利润定位二三成,我们也至少可以赚取一千万两白银,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中日双方有没有足够的黄金白银,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同时找到日本幕府将军和两大大名以上为合作伙伴,有了政治上的保障,再去找商人,赚钱是毫无疑问的。”
“将军,这个想法好,只是这又会导致日本白银流出,幕府将军恐怕有所担忧,而且将军有足够的黄金吗?”
“嗯,是要考虑,我用足够的铜钱提供作为弥补,黄金,浅沼稻君不用担心,找到政治经济军事三种实力强大的合作伙伴才是关键。我们赚钱与大明南方的商人不同,如果跟他们一样,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的途径是商人赚钱,我们的途径是政府赚钱,我相信,在政府的垄断下,钱一定是我们和日本大名的。”
“将军,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没有人会眼见大把的钱而不赚的。”
“好,那日本方面就多多拜托浅沼稻君,就让我们共同致富,我还可以向日本大名提供武器,这个要私下说。”
“是,将军。”
四月份,第一次出发去日本是用的两位日本人的两条船,带去的贸易物资只有五千两黄金,五千贯铜钱,一些兽皮人参等,最主要的还是卞为鸾请人代写的文书,第一次只是试探一下。
四月二十五日,卞为鸾就接到了十位贵客光临,一位太监和九位锦衣卫,太监是老相识战高明,拿着熊王二人的判决书和天启皇帝的意思,是带着任务上场的,是征求卞为鸾的意见。
卞为鸾好好招待一番后,拉了家常之后,问清楚了自己的投资有没有回报,结果是王安死了,李进忠的权力大涨,成为了小皇帝天启的亲信,表示今晚就公开上疏。
从战高明口中卞为鸾了解到两位大太监的主要英雄事迹。
王安,万历二十二年,陈矩向万历皇帝推荐他,任命为皇长子朱常洛的伴读。王安也是处处维护皇长子,善加调护,梃击案一事发生后,王安为太子起草,颁下令旨,解除群臣的疑虑,万历皇帝非常高兴。
朱常洛即位后,将他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待他很厚。王安劝泰昌皇帝实行一系列善政,发放国库及内库金银接济边防,起用正直的大臣邹元标、王德宗等人,朝廷内外一致称赞他贤能。大学士刘一火景、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人都敬重他。因此王安与东林党的关系极为密切。
泰昌皇帝即位一个月后就猝死,王安骗李选侍将皇长子朱由校抱出来,择吉日即位,李选侍移往别宫去,小皇帝天启也是心中感激王安,对王安的话无不采纳。
王安为人刚直而粗率,又多病,不能常见天启皇帝,李进忠刚进宫时,与王安名下的魏朝结交,魏朝早晚都称赞李进忠,王安相信了。后来王安怒魏朝和李进忠争夺客氏,勒令魏朝退出,而对食二人转李进忠、客氏日益得志,很忌恨王安。
天启元年五月,皇上命王安执掌司礼监。王安引故事推辞。客氏劝皇上批准他的辞呈,与李进忠图谋杀害他。
李进忠犹豫不忍,客氏说:“你我比西宫李选侍怎么样,还想留下后患吗?”
李进忠才下了决心动了杀机开始行动,唆使给事中霍维华弹劾王安,将他降到南海子充净军,而以刘朝任南海子提督,让他杀死王安。
刘朝,是李选侍私阉,原先因涉及移宫和偷盗仓库财物被下狱,后得宽宥出狱。他到任后,不给王安饮食。王安取篱笆中的芦苇和萝卜来吃,三天还不死,刘朝于是将他打死。
令人费解的是王安的盟友执掌朝政的东林党人没有任何表示,也就没有竭尽全力去救援王安,实在是蠢得不能再蠢了。小皇帝天启实际上也是过了河就拆桥啊!
在此时朝廷的官员中,最有实权的是东林党人及其同情者。同时,李进忠的势力也开始急剧膨胀。
李进忠则在内依凭小皇帝的信任和权威,在外则广植亲信,自成一大政治势力,成为仅次于东林党的第二大势力。
李进忠是河北肃宁县的一位无赖浪子。他从小就在社会底层闯荡,很有些江湖阅历,能骑善射,喜爱赌博,拥有赌徒的那种冒险心理。
这样的人通常是做事心狠手辣,绝不拖泥带水,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更重要的是,他们视人生如赌博,敢于冒险,敢下大注。
当在肃宁老家混不下去时,李进忠愤然自施宫刑,到天子脚下去搏杀一番。且不说自残在当时医疗条件下所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疼痛,单就当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类道德准则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就足以让一般人对这种富贵捷径望而生畏了。更何况即使做了太监,也未必就能出人头地。但李进忠就敢下这样的赌注。
李进忠入宫后,投到太监魏朝的门下。那时他的名字仍叫李进忠。他曾做过天启皇帝生母王才人的典食,大概是管理王才人饮食之类的宦官。后又排挤魏朝,改投太监王安门下,开始在甲子库供职。当时王安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他最早是泰昌帝做太子时的伴读,后又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力很大。这位王安与外廷关系很不错,东林派的官员在许多问题上都要依仗于他,也很看重他。
李进忠开始时不仅走魏朝、王安的路子,而且还结交了一位十分重要的女性,即客氏。客氏原是河北定兴县侯二的妻子,后来被选为天启帝的乳媪,即奶娘。
这位客氏,开始时也私侍过魏朝,当时宫中称之为“对食”。这本是宫中宫女、宦官解决生理心理失衡的一种常用办法。结成“对食”的两人一般也地位相当,差距不会太大。
李进忠挤走魏朝后,便与客氏打得火热。这位客氏,与天启皇帝感情很深,形同母亲,在皇帝面前很能说得上话。李进忠因此也能通过客氏,亲近皇帝。
皇帝其实也是人,不过是被神化了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与常人无异。
大明风云史39: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1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