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移宫案与红丸案 2
(小。.更)大明风云史2:更新时间:24--4:2:。话又说回来,像李选侍这样的女性,年纪轻轻,毫无经验,满朝大臣都明着欺负她,她除胡搅蛮缠之外,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小说.。更
天启皇帝终于正式登基了。757397
为了年号问题,也曾有过一番争执。
泰昌皇帝即位时,曾议定第二年启用泰昌新年号,没想到泰昌皇帝即位仅一个月,就撒手归天。
新天子天启皇帝即位,按理明年就应启用天启年号,但这样一来,泰昌年号实际上就没有位置。
无奈之下,朝臣们想了一个变通之法,即把万历四十八年(62)的最后四个月算是泰昌元年,到第二年启用天启年号。
这种做法,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天启即位之时,朝廷局面还算过得去。
虽然内阁首辅仍是方从哲,但当时被称作是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以及不少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官员,在朝廷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具备一定的优势。
但东林党人并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机会,树立绝对优势,反而抓住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大做文章,闹得沸沸扬扬,到后来连自己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左光斗等人仍抓住李选侍的问题不放。
李选侍移宫时,手下人大概顺手牵羊,从乾清宫中盗走一些宝物,被发觉后交法司严办。
一时宫中人人自危,谣言四起,说李选侍被逼得要上吊,皇八妹(李选侍之女)要跳井云云。
御史贾继春很是看不过去,便上书内阁,对朝廷的这种做法提出批评。
他说:新天子刚刚即位,不应诱导他违忤先帝之意,逼迫庶母(指李选侍)。
先帝尸骨未寒,而其妻女却已不保。
因事及移宫,左光斗、杨涟坐不住了,立即纷纷上书,论争由此再起。
天启皇帝回想起李选侍凌辱其生母、要挟先帝册封皇后,以及妄想垂帘听政诸状,不禁火冒三丈,当众历数其恶,并严责贾继春,闹得朝廷一时沸沸扬扬,不得安宁。
作为首辅,方从哲的做法就跟左光斗、杨涟不太一样。
在他看来,处理这类事情,大可不必如此。
因此,他从一开始就反对杨涟、左光斗那种逼李选侍移宫的做法,后来更是反对天启皇帝公布李选侍的罪状,从其位置来看,方从哲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东林党人绝不会同意!他们认为,方从哲的做法,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是贪恋权位!因此,在移宫之事平息后不久,他们又抓住泰昌皇帝的死因,大做文章,重提红丸案,把矛头直指方从哲。
所谓红丸案,就是要追究泰昌皇帝猝死的治疗责任。
泰昌皇帝从起病到驾崩,时间很短,而且在去世前曾服用了两粒红丸,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所以东林党人纷纷指责这是误诊误服,要追究所谓的医疗事故责任。
其实,泰昌皇帝服用红丸的经过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而且也是泰昌皇帝自己点名要服的。
八月初十那天,泰昌皇帝已感不适,召御医诊治。
到十四日,内侍崔文升进泻药去火,泰昌皇帝服用后,一昼夜泻了三四十次,病情恶化。
京师一时纷纷传言,说这是郑贵妃指使的,是想谋害泰昌皇帝。
于是给事中杨涟、左光斗与吏部尚书周嘉谟逼郑贵妃移宫,使其不能插手治疗,并要求首辅方从哲查办崔文升,督察御医慎重下药等等。
首辅方从哲也都一一照办了。
但问题还是发生了。
鸿胪寺丞李可灼本无医术,但不知从何处找到一个偏方,说可以医治皇帝龙体。
第一次进药时,被首辅方从哲拒绝。
但李可灼仍通过宦官把这件事告诉了泰昌皇帝。
泰昌皇帝在临终前一天的晚上召见大臣时,就问首辅方从哲:鸿胪寺进药者安在?
方从哲当然不敢说泰昌皇帝是病急乱投医,只能说鸿胪丞李可灼自称有仙方,但臣等不信,没让他进药。
泰昌皇帝坚持要李氏进药,大臣们不放心,商议再三,决定让两人先试服,结果是一人益一人损,没有把握。
正在犹豫之际,泰昌皇帝坚持服下了第一粒红丸。
服下以后,泰昌皇帝感觉良好,并连赞李可灼是忠臣。
但第二粒服下后,病情逆转,到第二天清晨就归天了。
从治疗过程来看,以方从哲为首的大臣们还是十分谨慎的。
至少方从哲本人是没有什么把柄可以给人抓到的。
给皇帝治病,历来是件棘手的事。
按理说,皇帝是半人半仙式的人物,本应万寿无疆,而不会像凡夫俗子那样食五谷、生百病的。
但事实上,即使是皇帝本人,也知道这是骗人的把戏,皇帝也一样会生老病死。
但皇帝生病,毕竟与凡人不一样。
首先是生了病不能讲,至少是不能随便讲,甚至是明知有病却还要故意讲些万寿无疆之类的谎话,遮人耳目,以免动摇人心。
其次是没人敢主动去治,但被点到后也没人敢不去治。
治好了自然有功有赏,但治坏了甚至治死了更是担当不起的罪名。
所以给皇帝治病时都要组成一个班子,由官员和太医组成,共同承担责任。
在具体诊治时,更是议了再议,先求平安无事,绝不冒险。
方从哲自然深晓此事关系重大,绝不会乱来。
或许是泰昌皇帝也深知其中原委,求治心切,所以自作主张,先服崔文升进奉的泻药,后又坚持要服李可灼的红丸,导致病情恶化而猝死。
所谓仙丹红丸,极有可能是用道家方法炼出来的一种红汞化合物,一般呈红色,有微毒。
这种药物在当时是一种可治百病但实际上什么病也治不好的东西,服多了会引起慢性中毒。
李可灼身为鸿胪寺丞,并不是御医,本不应该去进什么药。
他或许是邀功心切,或许是忠心可嘉,硬是进奉此药,没想到不仅没有神效,反而惹下此祸。
但细论起来,李可灼也没有多大罪责,药是泰昌皇帝自己要吃的,服完以后还称赞李可灼是忠臣。
大明风云史2: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1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