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风云史 > 第29章鸾秀银司

第29章鸾秀银司


不巧的是戴上去三分钟未了,牛魔王已经进来,一见卞为鸾,便羞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你们两个不要脸的在这里亲热。”

        卞为鸾不介意笑道:“这是怎么说?夫妻之间,天经地义,正常得很!”

        牛魔王道:“羞不羞,你们还不是夫妻,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布喜娅玛道:“这是什么意思?”

        牛魔王道:“什么意思呢?来呢影响你们亲热,妹妹有什么不解的呢?”牛魔王眼尖发现布喜娅玛戴着自己送给卞为鸾的玉佩,一把撤下生气的跑了!

        卞为鸾未来得及解释,摸摸布喜娅玛的脖子:“痛不痛?”

        “有点,阿哥快去把她追回来,我陪你去。”

        “不,妹妹发烧没好,歇着。”卞为鸾用额头试探了一下:“放心,烧退了,休息几天就恢复了。”

        “阿哥小心点,那女人是只老虎。”

        卞为鸾觉得这句话应该有个完美的下文,琢磨半天,才出来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去一看美人的人影早就没了。

        万历四十七年八月十五,中秋大节之时,卞为鸾经过深思之后的深思熟虑决定成立鸾秀银司,先期已经招募两人,曾在山西票号工作的,加上自己家族的一些商业人才,再招募一些能计会算的人,由柔秀当幕后大老板,自己负责政策控制。总号暂定为沈阳,分号暂定为辽阳金州两家,未来视辽东局势再开分号。

        在大明,北票号与南钱庄齐名,与当铺是当时古式银行业的三大势力,当铺票号钱庄的金主一般都是显贵,既富且贵,在大明势力盘根错节,势力大得惊人。

        三大势力的主要特征是:当铺以抵押放贷为主,钱庄以信用贷款当家,票号以货币汇兑称王大明。

        以生命力和数量讲:当铺居首,钱庄次之,票号为三。按实有资本排:票号第一,钱庄第二,当铺第三。

        从经营对象看:当铺面向穷苦大众,范围最广;钱庄联系小型商贸业,市场较大;票号紧贴官府、钱庄、巨富收益匪浅。

        就机构设置说:票号有总号分号之分,广设分号,钱庄少见分号,当铺独立经营,各自为战。拿资本构成看:三业均为古代的股份制。

        当铺是经营典当业务的商行。所谓典当,就是一方以动产(如金银首饰)和不动产(如房屋。土地)为抵押,换取货币;另一方收下抵押品,付出货币;双方约定赎期和利息的一种信用往来行为。

        典即抵押之意,当即作质之意,故典当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如果出当人不能按期将当物赎回,受当人即可拍卖受当物。

        拍卖当品收入扣除质押贷款的本金、利息和拍卖佣金后,所余的款项,有的退还当主,有的不退,作没收处理。月息很高一般为二分三分,带有高利贷剥削的性质。

        票号又称票庄,是主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很早就有汇兑业务,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便换、明朝时期的会票,都具有汇兑的性质。一般是异地兑换为主。

        大明朝当以山西票号最为出名,一般在大城市开有分号,连带朝廷的山西文官势力也不小。

        钱庄又称银号,业务范围与票号没有多大区别,以同地兑换为主。钱庄以主营金银铜钱三者货币间之间的相互兑换业务为主。

        自明代中后期确立银本位后,一直实行银两与铜-钱并行的流通局面,银两与铜-钱之间的比价随行就市。

        由于银两价值过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市面上直接使用银两购买商品价值太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铜-钱是真正流通的货币,而银两则主要用于大额交易、官员俸禄、兵饷和财政税收等。

        同时,银两本身也非常复杂,各地银两重量不等、形状各异、成色不均,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外国白银的大量涌入,形成了巨大的银钱兑换和银两成色评估等业务需求。

        明朝的金融业虽然号称发达,但在卞为鸾看来,商业始终维持在典型的封闭、地域性很强、商品货币化水平低的层面上,它彻底依附于小农经济和作坊经济。

        商品简单,品种单调,服务于农作物丰粜歉籴,服务于近乎原始农牧业的简单再生产以及人们充饥性的生活需求。交易场所以集市、庙会为主,成交形式以以物易物为主,以金属货币为辅,成交量也较小。

        一般的商人们都是小本经营,利润虽高,但量小,所以获利甚微,所承担的税赋更是微不足道,少数例外。

        经商者在社会中没有什么作为,因而其社会地位也很低微。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社会职业的排序始终是仕、农、工、商排位。

        而且按儒家道德观念看,商人是以钻营投机牟利,非正道取财矣。这种社会氛围当然不会使商业得以大发展。

        直至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了解决北方边境卫戍将士的吃粮问题,朝廷颁布开中法,为促进商业贸易的发达、加快商业资本的独立分离,创造了有利的商业发展的氛围。

        《明史·食货志》: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岑,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

        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盐法边计,相辅而行。”

        在开中法被皇帝批准后,山西的商人趋之若鹜,其中出产粮食较丰富的晋中盆地更具地理优势,运往太原仓米一石三斗,即可贩回食盐一百斤,食盐千百年来都是官家专卖,现在特许交粮者持证经营,获利颇丰。

        更有甚者,干脆雇用一批农民到边疆屯田垦种,就地入仓贩盐,省去了驮运之费,获利更巨。《明史·食货志》:”明初,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

        开中法一直实施至成化年间,历时达百年,以平遥、祁县、太谷为主的晋商,完成了一轮资本积累,使商业资本从当时的纯封建农业经济中初步分离出来。

        成化年间废止开中法,实施折色法,商人获利甚微,然赴边开中之法废,商屯撤业,菽粟翔贵,边储日虚也。山西商帮转而瞄准全国市场,走出了山西大地,走向大明天下,到各地经营各种商品贸易。他们有丰富的经商实践经验,有较为雄厚的资本,为其他行省之商贩所望尘莫及,这就是兴于明朝早期的晋商之源。

        山西的主要代表平遥商帮自明代早期就打入京师一带的市场,而且出西口,过草原,越贺兰,进河套,较早地进入了今内蒙古、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

        那里的少数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常年需要以畜产品换取生活资料,市场广阔,而且蒙、回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他们很早就把平遥商帮当成自己人了。

        晋商成功的个中奥秘在于举国上下都有一批铁关系;从中也可看到官商勾结的一面;当然也可领略到明代晋商在各地经济领域中的地位。

        从管理制度上讲,钱庄票号等大同小异。

        然而其经营的业务品种特殊,是银两和制钱,其关键在于会票的防伪和密押的使用。

        会票即汇兑手续,皆用麻纸和宣纸,要求纸质优委,在造纸时就把印制会票的纸张做了特殊处理,四个角上印制了鸾秀银司四个水印,水印字模由柔秀保管。

        其次是印鉴,各分号印鉴由柔秀统一刻制,统一更换,汇兑时有关人员要认真辨别。再次是总号和各分号书写会票的人,必须由德才兼备、忠诚老实且字迹端秀者担任,且比较固定。

        密押即后代所谓的密码,全用数字、单位、日期的汉字代码,且不断更换。现举其中一套为例:全年十二个月的代码为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

        每月三十天的代码为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总有报,到头必分明。

        代表一到十自然数的代码是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而万千百两则以国宝流通代替,真是天衣无缝。

        这些代码不仅是密码,而且还是一些警世名言,对店员、伙计有普遍的教育意义,他人难以识破,真可谓神机妙算。由于采取了多重防伪措施,使得鸾秀银司票号在金融安全方面有了牢固的保障,无一疏漏。

        对于十万两以上的存款和汇兑,则万无一失,自己来时钱包里的几张人民币,现今变成一堆废纸,一文不值!鸟的,卖一张能卖多少钱呢?

        哦,不行,不如这样好了,当成银司的存款证明,一张当成一万两,太少了,定为十万两,反正这个世界没有人伪造,即使是动员整个世界的力量也不行。自然变成存款证明和汇兑汇票。这个主意不错,虽然不能直接得到大量的钱,可以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有钱周转,很好很好。;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7/27485/17610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