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老臣 下
欧阳适的谋主所料不错,正月初二陈正汇代表杨应麒会见了塘沽各界人士,初三代表中枢和完颜虎慰问了驻防兵将,初四初五出巡塘沽各地,初六又來见欧阳适,先盛赞欧阳适才略雄大,把塘沽经营到如此气象,又道:“如今塘沽地位日益重要,事务日繁,前日沈璋也跟我说他最近办事颇感吃力,中枢方面也觉得有专设一个守臣的必要,昨日七将军來信,要我和四将军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欧阳适眼中神光闪烁,问道:“应麒想派谁來!”
陈正汇道:“卢克忠如何!”
卢克忠是津门所在的复州刺史,这些年随着汉部的壮大,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如今是以转运副使的身份兼汉部首府津门的守令,首府守臣地位与其它州县的守臣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欧阳适听见不禁有些吃惊,说道:“把他派到塘沽來,那不是降他的职么!”
陈正汇道:“塘沽是要地,卢克忠不会不知,若决定由他來守塘沽,其用意不是贬斥,而是栽培,他只会欣然,不会有怨言的,再说他在津门呆了快十年了,也需要调动调动了!”
欧阳适沉吟道:“卢克忠这十年來把津门庶政料理得甚好,只是他毕竟不明白塘沽的形势!”
陈正汇颔首道:“四将军说的也是,不过要找个资历、能耐都够,又熟悉塘沽情况的人,那可不容易啊!”他想了许久,嗯了一声道:“四将军,正汇毛遂自荐,四将军以为如何!”
欧阳适深深看了他两眼,忽然笑道:“你若是來,那我高兴得紧,可是你如今是应麒的左膀右臂,把你抢过來,应麒非恨死我不可!”
陈正汇微笑道:“在中枢、在地方,在七将军处、在四将军处,都是为了汉部,都是一样办事,正汇心中沒有芥蒂,想來七将军也不会有意见的!”
欧阳适却仍然摇头道:“不妥不妥,如今大哥不在,应麒身边需要你这样的人辅佐,他少不了你,这点我是知道的!”
陈正汇道:“这可难了,嗯,不如等辽南形势略定,便请七将军把中枢移到这边來,那便两全其美,四将军以为如何!”
欧阳适吓了一跳,说道:“这如何使得,辽南是我汉部根本所在,如何能轻易挪动,中枢一动,只怕辽口、东津、半岛北部的部民都要怀疑我们准备放弃辽南,那时人心慌乱,恐怕难以收拾!”
陈正汇道:“左右并无更好的主意,不如便请四将军从权,准我來塘沽辅助政务!”
欧阳适沉吟道:“塘沽确实需要一个主政的人,不过这事并非十万火急,人选待我与应麒商量过后再定!”
陈正汇问道:“四将军如此说,莫非心中另有人选!”
“不错!”欧阳适道:“是一位隐居于塘沽的贤人,他本來不愿出仕,近來在我劝说之下已改变主意,待我和应麒商量一下,若他沒意见便请他出山!”
“隐居的贤人!”陈正汇道:“四将军,我汉部万事草创,拔能人于草泽之中是常有的事,但现在我们的基业毕竟大了,忽然推一个隐士出來掌控这么重要的地方,只怕下僚不服,再说,这人熟悉我汉部的政制么,熟悉塘沽的情况么,知晓天下的大势么!”
欧阳适笑道:“这位贤人原本就是大宋重臣,并非未经历练的白丁,请他來主持塘沽,我还怕委屈了他呢?我与他相识已久,有事常常向他请教商量,所以他对我们汉部的政治也不陌生,塘沽中层吏员多有他的门生,以他身份,料來便是沈璋之流知道了也不敢不服,至于对天下大局,他的见识只有在我之上!”
陈正汇奇道:“塘沽还有这等人物,嗯,大宋重臣我多有耳闻,却不知这位重臣却是哪位!”
欧阳适哈哈道:“这个人却还是你的父执,当初还是你领了他來,我才认识!”
陈正汇惊疑更甚,忙问是谁,陈正汇微笑不答,只命童子去请陈老先生过來,陈正汇听说“陈老先生”更感奇怪,问道:“哪位陈老先生!”
欧阳适微笑不语,不久微闻门外一个沉稳的脚步声,陈正汇因欧阳适说來人是他父执,连忙起立,童子掀起帘幕,走进一个步履凝重、须发稀疏的老者來,陈正汇见到这人大惊,下拜道:“原來是老尚书,正汇不知老尚书在此,竟未來拜问,大罪,大罪!”
那老者却是陈了翁的故人,大宋的前户部尚书陈显,当初杨应麒南巡大流求时候曾与他有一面之缘,之后他应杨应麒之请留在大流求讲理财、政务之实学达半年有余,半年时间说长不长,但那时刚好是汉部急着需要对文官进行培训的时候,陈显在那个时候进入,不经意间便打下了一个极为广泛深厚的人脉。
要知道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固然与老师的学识、教学手段有关,但在官场上老师的身份地位有时候却更加重要,青年儒生在管宁学舍、蓬莱学舍、桃源学舍等学习,对那些普通的教师最多也只是心怀敬意而已,但对于杨应麒、陈显等人,哪怕只是旁听过他们一次讲论,在外也往往自称是杨应麒、陈显的门生,而学生之间也经常因这等联系而互相指为同门,,此理无它,以杨、陈两人位高名重罢了。
眼下汉部文官有两大“产地”,一个是津门的管宁学舍,这个不用多言,另一个就是岱舆的桃源学舍,桃源学舍和管宁学舍不同,从这里出身的高材生大多不是在桃源学舍从无到有学起的儒生,而是原本就有根底的江南、福建学子,特别是欧阳适在陈正汇促请下大开门户延引的第一批青年儒生,这些人大多到了桃源学舍以后可以说只是经过一段为时不长的“培训”便走马上任,而陈显的出现恰好就在那段时间,所以后來陈正汇带到津门、欧阳适带到塘沽以及留在岱舆、远赴麻逸的青年文官大多曾在他门下行过师礼,这批南方士子经过这些年的奋斗逐渐已成为汉部文官系统的主力之一,则陈显的地位不言而喻。
陈正汇忽然见到陈显心中也是惊疑不已,口中问道:“老尚书,听说你在岱舆讲了半年学后便回去了,正汇等时常想念,不意老尚书竟然在此!”
陈显微笑道:“我本來已回浙东,只是后來收到你父亲的信,才有再次出海之念!”
陈正汇心中一凛,想起父亲那几封信里确有一封是寄给陈显的,只是不知信中写了什么?当下垂泪道:“先父信中,可曾提到我这个不肖子么!”
陈显叹道:“了翁亡故之年虽算不得早夭,不过以他有为之身当此乱世,如此故去未免令人扼腕,他信中也曾提到你,对你颇怀厚望,只是有些担心你孤身在外,事务繁忙、功名扰心而忘了我儒三省之修!”
陈正汇惶恐道:“先父遗训,无时敢忘!”
陈显微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陈正汇和陈显叙过旧后,转向欧阳适道:“四将军刚才提到塘沽守臣,莫非是要推荐老尚书么!”
欧阳适问道:“你觉得合适么!”
陈正汇道:“由老尚书镇守塘沽,那是大材小用了!”
欧阳适一笑道:“我也知道是大材小用,不过这事也还不急,就等我去津门和应麒商量过再说吧!”
三人言语未到关键处,便听急报传來:金国东路军渡河了。
陈显与陈正汇闻言都是脸色一变,欧阳适却冷笑道:“渡河了,宗望的动作倒也真快!”
听欧阳适这么说话,陈正汇叹了一口气,陈显则眉头微微一皱,低头不语。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2/22784/14012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