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霸宋西门庆 > 第七七章 南归

第七七章 南归


做出给萧奉先调兵的决定后。有臣子委婉地暗谏耶律延禧道:“陛下。今日屯孤兵于域外飞地。万一有失。悔之何及。”

        耶律延禧笑道:“南朝西门庆是金口玉言的人。既与我约为兄弟。必不负我。”

        劝谏之人只好把话挑明了说:“萧奉先引重兵南行。若其人有甚不妥之处……”

        耶律延禧大笑:“孤之国舅。何來不妥之处。便是军有异动。绝其粮饷。便是溃散之势。。卿家却也太小心了吧。此话再也休提。”

        与此同时。萧奉先也在交代自己的心腹党羽:“我去了南朝之后。所带军队后勤之事……”

        心腹自己拍着胸脯立军令状:“大人放心。孩儿们的粮秣饷银。都交在小人身上。若有半分疏失。小的必提头來见。”

        萧奉先瞪眼道:“胡说。谁让你丰衣足食來的。待到了送补给的时候。你便慢慢克减起來。倒也是一注横财。不过其中的好处。你要拿几成出來给大家都分润分润。休要吃了独食儿……”

        那人听得可以奉令发财。心下虽然欢喜。但奴才担忧主子冷暖的天性发作。还是殷勤置问道:“大人带契着小人们发财。第一时间更新恩同再造一般。可是。。这一來那两万人马吃不饱穿不暖。又被南朝人辖着打不得草谷。到时闹腾起來。头疼得还是大人您呐。”

        萧奉先听了笑道:“这个何劳你看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只管按我吩咐的去办。我那里自有处治。”

        门下奴才看萧奉先说得胸有成竹。也就不敢再罗嗦了。只是心里嘀咕。。莫非萧大人面子大。到时南朝汉人会接手帮他养活两万军队。不过。他做梦也想不到。准备养活两万军队的不是南朝汉人。而是平日里雁过拔毛的萧大人自己。

        一切风波落定之后。上京临潢府张灯结彩。一來是欢送南朝使者程万里南归。二來也是欢庆关南十县和河北大名府正式落入大辽之手。沦为了大辽国的租界。辽国朝廷派出了大批的宣传人员。每人每天五文钱。满世界向辽国人民宣扬关南十县的重大历史政治意义。。当年辽兴宗耶律宗真如何向宋朝提出索要关南十县地。如何功亏一篑未能得逞。伟大的辽兴宗如何郁郁而终。临终的伟人如何反复叮嘱后世子孙。要他们务必实现自己的遗愿。子孙们又是如何的夙兴夜寐。可是关南十县地就是求之不得。只能辗转反侧……

        但是。今天在英明神武的天祚帝无比正确的领导下。辽国人民终于迎來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在天祚帝不懈的努力下。南朝汉人不但献出了关南十县地。而且买一送一。还将河北大名府当成了白送的添头。

        五文钱宣传者们最后深情地抒发道。。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伟大的天祚帝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惜制造出护步答冈兵败的假象來迷惑狡猾的敌人。终于在山重水复之后柳暗花明。做到了英勇的祖先们无力做到的伟业。这不仅仅是只属于天祚大帝的胜利。更属于全体辽国子民的胜利。第一时间更新只要大辽有英明伟大的天祚大帝在位。一切敌人都是纸老虎……

        这样的宣传铺天盖地。很是挑起了辽国人民朴素的爱国热情。很多人即使领不上那五文钱。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伟大的宣传事业中去。成为了光荣的自干五。从此以崭新的形象。骄傲地矗立在世人面前。

        至于燕云租界。宣传总是要有侧重点嘛。高调和低调的区别把握好了。这样才会显得跌宕起伏不是。所以有关于燕云的所有一切。都如黄金一样。静静地沉在了激流之底。

        当然。总是有一些不识势眼的人。要在这欢乐的日子里跳出來给大家败兴。对于这样的家伙。任何人都沒有好感。辽国官府早就防范于未然。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凡是这种不识大体、沒有大局观、敢于和官府唱反调的异见份子。都怀有叵测的居心。辽国铜帮铁底儿的万年江山。绝不能被这帮人煽颠了去。但凡有这类刺头儿冒出。一定要狠狠打击。坚决镇压。把所有的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于是。今天的辽国上京临潢府歌舞升平。所有人都显得很满意。辽国人民怀抱着巨大的热情來欢送南朝使臣程万里。对这位宣传中外交上的失败者。辽国人民慷慨地给予了同情的目光。当然。更多憧憬热烈的目光。是赋予自家两位前往南朝土地就职的留守使勇士的。

        一位大名府留守使自然是立志做一番大事业的新任北院枢密使萧奉先。。在官方统一的口径下。辽国公文告示中将正式的“大名府租界留守使”名称朦胧中变成了“大名府留守使”。在节约墨汁、环保低碳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样的。还有一位变成了辽国意义上的“关南十县留守使”的人。这个人叫做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字重德。第一时间更新生于公元一零八七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八世孙。正统的辽国宗室出身。但是。由于他这一宗血脉离皇室实在是太遥远了。到了耶律大石这一代。已经沒有了世袭的官职和爵位。成了顶着一个尊贵姓氏的平头老百姓。仿佛于当年的刘备刘玄德。

        不过比起只能以编草鞋來创业的刘大耳來说。耶律大石的天份与命运可要强太多了。他在辽国天庆五年(即一一一五年)。参加了辽国的科举考试。凭真才实学取得了殿试第一名的好成绩。俗称状元及第。

        不管在哪朝哪代。状元郎都是一项巨大的殊荣。很快。耶律大石就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不久升任翰林承旨。契丹语中的翰林又名林牙。所以耶律大石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翰林承旨是皇帝左近伺候的近臣。耶律大石又是宗室出身。最妙的他还是宗室远支。这种身份使他既不会背叛皇室。又不会威胁皇权。再加上耶律大石精通契丹、汉两种文字。有胆有识。。当然。在天祚帝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耶律大石擅长骑射。。所以深受喜欢打猎的皇帝耶律延禧的喜爱。

        皇帝开心。耶律大石的前途当然一片光明。按照历史原本的走向。在今后的五年之内。耶律大石会按部就班地出任泰州刺史、祥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成为辽国重要的封疆大吏。但是。。现在西门庆出现了。他一弹指间。世界格局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耶律大石的命运也无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大名府租界留守使一职已经给了萧奉先。关南十县租界留守使一职呢。耶律延禧只是略一思索。就随手将之交到了深受自己信重的耶律大石手上。

        此时的耶律大石还是个未经历练的年轻后生。德不足以服众。气不足以压人。派这样一个孺子前往担任南朝重地的留守使。也只有耶律延禧这种昏庸无脑、任人唯亲的昏君才能做得出來。

        不过。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后來的历史在评价辽国这位昏庸皇帝时。虽然对他的诸般所作所为颇多诟病。但关于他对耶律大石的任命一项。任何人都无话可说。

        现在。两位前往南朝的留守使骑马走在长街上。出于宣传的需要向着欢送的人群频频挥手。马头所到处翻起了欢腾的簇簇浪花。萧奉先扬眉吐气。做为一个敬业的贪官。他有生以來可从沒象今天这样被这么多人发自肺腑地欢呼崇拜过。一时间飘飘然的几乎要从马背上掉下來;耶律大石却是心有所思。容色冷峻。举手扬鞭间尽显契丹男儿硬朗的风范。

        在两位留守使的马后。是南朝使者程万里的座驾。当然。在程万里车后。少不了那一口有备无患的棺材华丽丽地追随。

        但是。现在程万里心中。却再也顾不上那口晦气的棺材了。曾几何时。燕云十六州是所有中原人心中永远的伤口。但今天。这个伤口在自己手中被弥补。被缝合。这名垂青史的补天大业。居然在自己手中完成了。

        谈判的时候。程万里和一帮子幕僚只顾着和辽国人针锋相对。意图争取自家这方利益的最大化。根本沒意识到这一切背后的荣耀。但现在所有的谈判都结束了。国书签定了。印章国玺也盖上了。火漆铅汁都封存了……所有的事务完结后。程万里等一干人都有从天上掉下來的感觉。

        不过从天上掉下來。沒摔死。却摔进了巨大幸福的棉花堆里。一切都显得似真似幻起來。

        马植混迹在使节团人群中。也是心潮澎湃。。自己许下的宏誓大愿。居然就这么达成了。而且达成的方式。竟然是如此的和平。

        程万里和马植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祖国。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们。这正是:

        都护玉门关不设。将军铜柱界重标。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2/22777/13986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