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睁开眼:娇妻在怀儿女双全 > 第395章:老板大方啊!

第395章:老板大方啊!


 王世风骑着幸福250载着自己的婆娘娃娃刚到老徐家的院子外就听见知客司的声音。
  知客司看见院外停着一辆气派的摩托车,顿时眼睛就亮了起来。
  徐老妈和徐友良也在门口迎客,看是王世风来了热情的上前迎接。
  “王老板来了,这是你爱人吧!
  哎哟这两孩子长得可真俊!
  今儿有这两孩子压新床,我可真有福了,我儿媳妇要是也给我生这么漂亮两个娃,我这老太婆,做梦都笑醒!”
  “恭喜!恭喜!”孟晚秋打着招呼。
  一行人尤其是徐老太盯着孟晚秋,羡慕得不得了也喜欢的不得了。
  老太太一手拉着一个小奶团子,招呼着孟晚秋就往院子里安排了座位。
  高兴的直嚷嚷:“这王老板呀,可真真是有本事的人,
  娶了这么漂亮的媳妇,又生了这么漂亮的两个娃!”
  “贵客到,屋里坐!”
  知客的人一般见客人来了都会热情的招呼着。
  王世风打量了一下这八十年代普通人家的婚礼还有那个味儿!
  比前世看见的那些价值几百万的婚礼,都让人有感觉。
  没有奢华的装饰,没有豪华的车队,也没有动不动就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一件的婚纱,而人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锅灶上热气腾腾。
  粉蒸肉,扣肉的香味铺满了整个院子。
  一大群婶子大姐们正在肉装切盘。
  客人被迎接进去就安排了座位。
  桌面上摆着瓜子花生糖果还有香烟。
  在没有开始之前,客人们就嗑嗑瓜子聊聊天。
  王世风在院子里张望着就看见搭着一张条桌。
  拿的纸和笔的人。
  这正是收礼金的。
  一般收礼金的有两人。
  一个是负责写名字的。
  一般都是字写得很好的人。
  一个是负责收钱的。
  一般都是主人家的亲信。
  王世风走进一看礼布上的登记:
  “张明智一块。”
  “金三春五毛。”
  一本红色的礼册上面字体公正,大小写分明。
  这可比后世的微信转账更富有仪式感。
  “这是我的,我叫王世风。”
  王世风将提前准备好的用红纸包着的钱递到了礼金人的面前。
  院子里真的嗑瓜子的一些人很是好奇,都拥了过来看徐永良的老板到底送多少?
  大多数人心里估摸着也就是个3块5块的。
  “一百块!”
  数钱的人打开红色的纸包,看见十张大团结,惊讶的嘴都合不拢!
  “王老板,你厂子里还招人吗?我,我也可以的。”
  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激动的问道。
  “暂时不招,但后面肯定会招的。
  “你为什么想来我那里上班?”
  王世风很好奇这人这时候问这样的话。
  “我也想要一个有钱又大方的老板呀,因为我下个月也要结婚了。”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王世风也被逗乐了。
  这会儿徐永良赶紧说道:“老板你这礼金给的太多了,这我受不起呀!”
  王世风拍了拍徐有良的肩膀道:“这次去贵州受苦了,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100块钱对于王世风来说小意思,但对于普通人家,随你随个5毛一块的,那就显得太多了。
  徐友良暗自在心里下定主意,这辈子就跟着王世风干到底了。
  这么好的老板,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哎哟,100块呀,这我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大的礼。”
  “这老板可真大方呀,咱们家可没这个福气,徐婶子你家友良运气真好!”
  徐老太太心里那叫一个得意脸上掩都掩饰不住。
  这正是她的大智慧。
  果不其然,请王世风一个人可以抵他这里十几二十个人的礼钱。
  “我家友良这孩子从福气就是好!
  不仅有个好老板,就连他这媳妇儿都是这老板送的哩!”
  徐老太脸都笑烂了,打着趣儿,开始显摆。
  “啥,上班还带送媳妇儿的,还有这么好的老板?”
  众人那叫一个羡慕!
  余老太今儿可算长足了脸。
  嫁给老徐家这么多年第一回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陶碧玉坐在屋子内透过窗户听到外面的声音,心里也暖暖的。
  趁着没人,悄悄的从窗户缝隙朝外面看。
  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本身预计了6桌结果做了10桌。
  幸好准备的食材都有多的。
  这年头一个人送5毛的,都会带上一家子来吃,感觉很划算!
  当然像王世风这样的大户,一个人送100,带着老婆和两个小奶团子,那怎么都吃不回去的。
  中午十分.
  该来的客人都来了。
  小孩子们打着闹着,女孩子们跳着皮筋,口里还唱着:
  “小汽车滴滴滴马兰花开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男孩子们两人一组,相互摇晃着拉扯着,嘴里唱的都不同。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也要去。
  今儿搭棚,明儿挂彩。
  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二百!”
  ……
  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
  知客司扯着嗓门要喝道:“开席喽!”
  拼凑来的桌椅板凳上顿时坐满了人。
  上菜师傅传菜用的是托盘,用木头做的油漆刷成大红色,一般每家每户都会备一个,来帮忙的时候都是自带的。
  上菜的顺序一般都是先凉后热。
  先上的是7个凉菜。
  三荤三素,中间是,松花蛋。
  八个热菜。
  最受欢迎的就是扣肉。
  干香的梅菜垫底。
  不薄不厚,肥而不腻,就算不喜欢吃肥肉的人也能吃上几口。
  下面的梅菜下饭也是很香的。
  寓意着蒸蒸日上的粉蒸肉也是奇妙必不可少的一道肉菜。
  红薯垫底。
  上面粉子裹着肉片,吃起来香而不腻。
  下面的红薯香甜软糯,还浸着厚厚的一层油。
  在这个缺油少盐的时代里,吃上几块还是过瘾。
  老人小孩都喜欢。
  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就是一条大鱼。
  这里用的是红烧的方法做的。
  每一道菜品一上大家都吃得喷喷香。
  也没有那种拿着红色塑料袋上菜被秒抢的做法。
  大家都是熟人,除了不会这样做,更主要的是这年头吃肉那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即便是在城里的工薪阶级,一家要养五六个孩子也不常吃的上肉。
  顿饭吃完桌子上基本上也没什么剩菜。
  王世风本想给两个小奶团子夹菜的。
  一转眼看见两小家伙那速度,那吃的叫一个香!
  以前家里没吃的时候,潘赛金带着去吃席,两个小家伙早已练就出了一身本领!
  硬菜一上,筷子速度一定要跟上!
  不说话不东张西望,埋头大吃就对了。
  这是他们奶奶潘赛金教的吃席秘诀!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21113/21113802/200526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