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清流一派 四
慈禧好不容易将张之洞的折子看完,实在是害怕这等长篇大论,无力的说道:“小李子,你看看那个折子最短,给哀家呈上来。”李莲英钻到小山一样的折子堆里翻捡了半天,拿出一个折子,喜道:“太后,还是盛昱懂事,折子上就两句话。”慈禧伸手拿了过来,打开一看,确实只有两句: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那主战的味道之浓烈,两句话表明的淋漓尽致。
慈禧太后看了这两份条陈,内心也有些激动。这洋鬼子的铁甲兵船,确实是厉害,但现在左宗棠的新练淮军在新疆是大获全胜,斗志既盛,士气旺胜,张之洞的条陈看起来也满像那么一回事。
她想了半天,又大致翻阅了其他的奏折,心中还是畏惧洋鬼子的军力,心中犹豫,李莲英绞了一把热手巾来伺候她擦脸,接着端来了一碗燕窝粥,“我问你,”慈禧太后接过碗,忽然问道,“小李子,照你看,这次崇厚签约是不是恭亲王幕后指使的?咱们大清国要是跟俄国人打起来能不能获胜?”
李莲英吃了一惊,他对于安德海的前例是紧记的,忙退后一步,垂手躬身:“这是国家大事。奴才不敢妄言。”
慈禧微笑道:“是哀家问你,说说也不打紧的。”
李莲英揣测这太后对于恭亲王一直有戒惧心理,犹豫的回答:“奴才真的不明白,太后何不问问五王爷和七王爷?”
慈禧太后点了点头,心想:这些折子很多都是参奏总理衙门军机处的,如果交到军机处,恭王一定会为了保住自己而反对这些清流言官的建议,还是得交内阁会议。如果议决要跟俄国人开仗,少不得醇王和惇王这些铁帽子王爷拱卫京畿,到时候看着恭亲王有什么说的。想到这里将手中的碗放下说道:“小李子,那就把两位王爷找来议一议,这大清他们也是有份的。”
乾清宫,陈倚满面喜色地走进来,抢步上前磕头说道:“恭喜皇上!”我手里拿着一本资治通鉴正在耐着性子细读,听到陈倚的话不由得一怔,连忙道:“陈倚,不知道朕喜从何来?”陈倚笑嘻嘻地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层层剥开来,说道:“皇上请看,上次您交代的东西,我师傅已经拿到手了,皇上不是说过欲成大事,还需它出力吗?”我两眼放光,伸手接过来那油纸包,仔细的观瞧,只见是如同冰糖一样的颗粒,忙小心翼翼将药重新包好,放在案上。问道:“这就是你师傅所说的七日一杀么!”陈倚诡异的笑道:“正是,这药是我师傅费了好长时间从一个下五门的江洋大盗手里抢过来的,听说是道家炼丹秘制投用之药,用下去要过七八日才会发作。最奇的就是化在酒里无色无味!”我看着陈倚疑惑的说道:“看来这下毒的确是件伤天害理之事,看你说这件事的时候就不像是好人。”
陈倚慌忙跪倒:“奴才是为了圣上能早日亲政而高兴啊。”
我摆了摆手道:“朕也不是怪你,束手傅脚是难成大事的,但这样的事情终究也是万不得已,朕嘱托你办的两件事情希望不会有人知道。”
陈倚这才醒悟,抬头看了看我阴沉的脸色,满脸大汗的说道:“皇上开恩,奴才刚才什么都没有说,也没看见什么,只是来告诉主子过两日太后要举行内廷会议,要求所有清流言官和王爷都与会参加,请皇上造作打算。还有就是另外那件事情我师傅也已经准备好了。”
我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陈倚的忠心是够了,但是还是要提点一下的好,免得他疏忽泄露出去。我现在算起登基也有四年了,别人看到八岁的我,总是以为我已经十三四岁了,但我心理的年龄已近不惑,这早熟的样貌也是早所难免的了。
我轻轻的坐回龙椅,早在崇厚出使俄国,我对于此事就已经是密切关注了,早就提醒翁同和铁帽子们注意,所以在外三重臣的复奏还没到,崇厚丧权辱国的真相,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形成了群起而攻之的大好局面。我歪着嘴乐了一会,才说道:“陈倚,你去通知惇亲王和醇亲王立刻和众王爷一起在廷议时攻击恭亲王和李鸿章,沈桂芬,言行越激烈越好,最好带着些年轻的贝勒贝子们,让这些愣头青打头阵,廷议后清流言官在集中弹劾恭亲王和李鸿章这些年丧权辱国的种种事迹,朕倒要看看这顶卖国贼的帽子,六叔能不能抗的起来。”
总理衙门,恭亲王坐在榻上,整个人都似乎苍老了很多,站立在面前的死党宝鋆正在唾沫星子乱飞的分析当前的形势,就听宝廷说道:“恭王,听说太后找两位王爷问话,偏偏不来问你,我看这里面一定有事情,这五王爷是个火爆脾气,素来就和咱们势同水火,七王爷闲了好几年,这会子是静极思动,在太后面前难免给王爷小鞋穿,这两双鬼拍门就已经是让人头痛了,还有那难对付的‘翰林四谏’,这一回张香涛可真是大卖气力了,不说他那三千字的长篇剧论,就他一天两三封信写给李兰荪,就没安什么好心。”
“那李鸿藻的服制快满了。”沈桂芬冷冷的在宝鋆身后跟了一句。
这句话意义深长,恭王和宝鋆不由得哆嗦了一下,这李鸿藻可是清流的当家人,他的话分量可是不比他人,恭王挠了挠头,慢吞吞地说:“清流以兰荪为首,他如果不能回军机,那我等的日子会更难过。”
宝鋆点了点头说道:“这兰荪在军机比在家里强的多,起码我们可以沟通商量,这不碰面,难免产生误解。”恭亲王和宝鋆是主张仍旧让李鸿藻回军机,向清流示好,这沈桂芬和李鸿藻平时就不对付,当然是极不愿意的。但是眼下的形势只能如此,沈桂芬叹了口气,无奈的点了点头。
沈桂芬出了总理衙门首先就想到了翁同和,现在能帮助他的恐怕就是翁同和了,沈桂芬虽生长在京城,但寄籍宛平,原籍是江苏和翁同和同是老乡,默契甚深,而且翁同和同时还是清流大将,让他到李鸿藻那里通个气,安抚李鸿藻,舒缓清流的激愤心情,想到这里暗自得意,坐上绿呢大轿直奔翁同和的住处而去。但是他是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他忽略了那个傀儡小皇帝,忽略了我搅混池水摸向大鱼的双手。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9/19523/12716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