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新戊戌变法 > 第二十一章 多事之秋 二

第二十一章 多事之秋 二


我想了想说道:“好,寇连材,你对朕忠心朕是知道的,以后慈禧皇太后那边你就多替我留意点。”

        寇连材说道:“奴才知道了,只是皇上身边的人,没有说自己对皇上不是忠贞不贰的。但这些人,包括奴才,都是芥微小人,皇上没有必要多费心机去辨忠奸。皇上只需在大事上多花心思,船到桥头自认直,皇上也就不必这么烦心了。奴才也该退下了。”

        我摆了摆手说道:“好,朕明白你的心意,你先下去吧,把陈倚叫进来。”

        过了一会,陈倚走了进来,问道:“皇上,这太监能相信吗,他可是慈禧的亲信。”

        我乐了,说道:“陈倚,该相信的还是要相信的,如果总是束手束脚的话,还能成什么事?”

        陈倚道:“皇上圣明,看事比奴才看的远,不知道皇上传召奴才有什么事情?”

        我起身围着屋子转了几个圈子,问道:“陈倚,不知道你在这京城有没有什么信的过的朋友”?

        陈倚笑着说道:“皇上,奴才是习武之人,家师是浩然正气门的长老,艺业初成,奴才也着实拜会了不少朋友,在京城有不少至交,不知皇上----?”

        我紧盯着陈倚的眼睛说道:“慈禧太后为报私仇,擅戮大臣,朕欲觅得一壮士单骑赴四川,传我密诏,以救我国之栋梁。”陈倚忙低声回答:“奴才尊旨!”我后面又加了一句:“江湖壮士,韩信点兵。”

        陈倚应声会意答道:“遵命。”

        我看着陈倚远去,才重新回到养心殿,想起方才和寇连材和陈倚对话的情景,我是既有点害怕又颇有点得意。紧张、兴奋、焦躁,激动,各种情绪在心中翻滚,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重新进来伺候的宫女为我除了冠服,只穿一件青色夹纱褂,这清朝的衣衫倒是华丽的紧,但是我就是看不惯,套装里面小玩意太多,什么翡翠搬指,金刚钻戒指,腰里挂着卧龙袋,汉玉件头,滴里答拉的东西着实不少,将这些东西解下,顿时觉得身心舒展了不少,踢着凉鞋踱了几步,躺倒在软榻上,头枕双手。眼望着望着殿顶的藻井出神。

        这时陈倚正骑马跑在北京的大街上,天色已晚,路径只是勉强看的清,但陈倚仍是策马急奔,刚才乾清宫一番密议,小皇帝让自己在京师挑选忠贞可信之人,为将来夺权作准备,想到小皇帝说的,既然太后在朝,那我们就在野,太后在明,我们就在暗,出其不意以奏奇效。他想到自己就要为圣上效忠,挽国家之颓势,顿觉得浑身火热,可是想到慈禧太后的势力遍布朝野,心里又是一沉:究竟该挑选些什么样的人?他心里盘算着这京师里自己相交极深的几个人来,一个个排着队想他们的人品,才能,突然脑中一闪,想到一人,这人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尤其他对于慈禧当权,丧权辱国总是常常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他倒是个最佳的人选。记得他还说过以前曾经凑巧救过丁宝桢的性命,就是他了。

        陈倚想到的人是谁?此人本姓白,北京人,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叫正谊,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由于此人极为豪侠仗义,平日总是说要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所以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

        陈倚连忙拨转马头猛加一鞭向顺兴镖局的方向急驰而去。刚穿过一道巷子,迎面来了一队巡夜的,打着灯笼远远喊道:“前面谁在骑马?下来!”说话不及,那群人已打马赶了过来。

        这群人有的提高大号的灯笼,有的打着火把,乱七八糟,但是看服色,是九门提督手下的兵勇,这群人看到马上的主穿着三等侍卫服色,不敢怠慢。为首的走上前来扎了一个千说道:“标下给大人请安,敢问大人深夜何往?”

        陈倚说道:“兄弟是内廷侍卫,奉慈禧皇太后旨意,出城公干。”那巡夜的兵勇笑道:“对不住您了,大人,兄弟们维护京畿,重任在身,还请大人明示身份,咱们才好放行。”陈倚听来人说话的腔调有点耳熟,心里纳闷,这九门提督姜维提可是太后谨慎安排的死党,如何连太后差出来的侍卫也不放在眼里?

        陈倚冷笑道:“大爷的事还轮不到你来过问,别说你们姜提督了,就是他老子李莲英见了我也得恭恭敬敬的。”

        那人很淫荡的一笑说道:“京城是天子脚下,你一个大男人半夜里奉的哪门子懿旨?就是姜军门在此,老子还是要查的,你要是拿不出来的话,别怪本营绑了你!”

        九門提督这个职务只有北京城有一个,而且属于旗营体系。全名是九门提督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禁兵中步军营的长官,最初叫步军统领。正所谓物以希为贵,这个关键的职位比每省的提督军务总兵官大得多。康熙年间,命步军统领提督九门事物,这九门就是北京城的內九门,即: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城、西直、德胜、安定等门。至于巡捕五营則是绿营的体系,中营由一个副将管,另外南北左右四营由四个参将管。所以九门提督的全名可以理解为,提督:九门、步军营、巡捕五营的统领!除了管旗兵之外,还管绿营兵。权力极大,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卫戍部队,清朝历代宫廷政变都和这九门提督有关,所以这个二品的武将职位一般由本职更高的当权者的亲信大臣来兼任,不会专门任命的九门提督。

        现在的九门提督是叫姜维提,怎么做了李莲英的干儿子?原来,姜维提的哥哥姜维康,曾通过李莲英的

        关系,放了一任粵海道台。姜维康从此就紧紧抓住抓住李莲英这条金线不放,多次用重金贿赂他,又通过李莲英,把他的胞弟姜维提由一个卫队的小头目提升为京师九门提督。姜维提万分感激,但苦于无以回报,便干脆拉下面皮磕头认李莲英为义父,愿意终身当李莲英的牛马。其实姜维提和李莲英的年龄差不多少,但是姜维提的脸皮厚如长城拐弯,加上这李莲英的权势熏天,所以就义无反顾的做了李莲英这个阴阳人的干儿子。

        陈倚对于这位不要祖宗的无耻小人极是看不起的,他的手下还能有什么好东西,自己再怎么说也是皇帝身边的人,翻身跳下马来,正待发作,哪知道借着灯光一看,站在前头的营官不是别人,竟然是自己的师弟钻天鹞子柯炳森,小名叫大饼,不禁哈哈大笑道:“柯大饼,你小子要真的绑了我!看你嫂子怎么跟你算帐!”

        柯炳森一听对面来人竟然连自己的小名都叫了出来,用手摸着大头,小眼闪烁着诧异的光芒走了上来,在火把的照射下,瞪眼一看是陈倚,当时将手里的火把随手往后一扔,没成想将后面的一个兵勇的衣服点着了,顿时爷爷奶奶的大骂起来,柯炳森在自己手下的问候声中扑上前去,翻身就拜:“原来是大师哥!你让我和三师弟想得好苦啊!”陈倚忙将他搀扶起来问道:“难道三师弟武和轨也和你在一起啊?”话音未落,人丛中早就有一人窜了出来,如同见了荤腥的猫似的扑了过来,差点把柯炳森压倒。

        师兄弟一别多年,陈倚万没想到能在这京师见到他们,心中的喜悦就甭提了。三人搂腰报膀子的跳了一阵,乐了一阵子,等平静下来,陈倚问道:“你们两个怎么也跑到到京里来了?”?”

        柯炳森笑道:“师兄不知你出师的早,我们兄弟想跟你一起走的,但是师傅这个破老道偏生不放,说什么艺业未成,不能下山,如若私自跑了,就不要自称是正气门的,免得丢了他老人家的面子。”

        武和轨这时也插话道:“是啊,我们听说师哥高中武举,我们知道自己的功夫差得远,就老老实实的继续学艺,这不,我和二师哥去年学艺下山,想到京师寻你,但是没有门路,这不我们就走你的老路,也去考武举,中了后,就被派到这九门提督手下当了个营官。”

        “也真是难为你们了,我这个当师哥的这么久也没给师门捎过信,唉,我是一事无成,无颜见师傅啊。”陈倚不禁感叹道。

        另:本人写完后,会对初稿进行仔细修改,对于各位提的建议一定认真考虑,使本书更加的耐看。谢谢。

        风飘雪

        2005.5.31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9/19523/12716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