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登基大典 三
一八七五年一月二十日,我的登基登基大典正要举行,登基是清宫中最重要的典礼,标志着旧统治者的结束和新统治者接管权力的开始。登基大典气氛十分严肃,大殿两旁陈列着庞大的仪仗队,虽只是陈设却显出典礼的隆重。大典的最后要举行颁诏仪式,新皇帝要发布施政纲领和大赦令,以表示新皇帝秉承上天的意志,君临天下治理国家,清朝入关后,曾举行过十次登基大典,荣幸啊,我居然是其中一个。有评上十大杰出青年的感觉了。
太和殿外彩旗招展,号带飘扬,锣鼓喧天,太和殿又俗称金銮殿,建立在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2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殿檐下摆满各种金银器皿,光彩照人,旁边依次排列着木制的斧、爪、戟,再远处插满各种伞、盖和旗帜,在微风的吹送下彩旗呼啦啦地迎风舞动。大和门东西檐下,放置着各种乐器,有编钟、编磐、笙、琴、萧、鼓、云锣、木管各种民俗乐器是应有尽有,我坐在龙椅上,喃喃自语道:“要是十二乐坊的姑娘们能在此演奏,估计这些下面的禽兽一个个都要痴迷了。可惜的是在也没有机会了。”突然我大吼道:“让他们站着演奏,我坐着他们怎么也坐着那,成何体统!”他妈的,我看到演奏者是太监就不爽,连眼瘾都不让我过。执事太监扭头看了看两位太后,慈禧想着尽快将这些烦人的程序尽快结束,只好依着我了。
漏壶滴到寅时整,随着执事太监一声吆喝,各种器乐长鸣,只是有点不稳定,原因就是因为重心不稳,一时间是鼓乐齐鸣,煞是热闹,乐声由缓变急,越来越高昂,中国民乐前途无量,声乐中透着高贵和威严。那些摆在几案上的铜炉,铜鹤凡是能冒烟的都飘起袅袅香烟,看来是极品香料,浓重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太和殿,我闻着这过于浓重的香气,实在是难受,但是肃穆庄严的气氛让我只能忍受。在我看来瓦斯的味道都比这样过于浓重的香气都好闻。慈禧看着在明黄色的团龙朝服包裹下的幼小而瘦弱的光绪,发现他正在用小手一一点着衣服上的图案,嘴里年年有词的,嘴角闪过一丝冷笑。这皇帝的朝服上除了必不可少的龙,还有四十三条,十二章纹饰。这十二章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米粉、黼、黻。天子之服十二种图案都全。反正是花里胡哨的,我从换朝服就一直在数着数目,彻底推翻了我以前的认知,让我十分的懊恼。唉,看来我这身龙袍到了后世我肯定是要发了。
我坐在宽大的龙垫上,戴着银白色珠顶,红色帽绒的冬朝冠,颇具兴趣的望着下边跪满了一大片戴着红缨顶子的年老的与年轻的官员。他们一个个的嘴脸看起来没有多么大的差别,不知道这帮腐朽的老家伙还能干什么,看着这些人滑稽可笑的馍样,我呵呵的笑出了声音,偶然向旁边望去,看见站在慈禧身旁的太监正用冷眼瞪着我,看模样倒是十分的俊俏,就是没胡子,我认识他,他就是李莲英。我瞅了瞅他,冲着他笑了笑,李莲英却不屑一顾的扭过脸去,我心里大怒,他妈的,当太监都这么大的谱,我这个当皇帝的还怎么混那。
我刚要发怒,但是一想到身后这薄帐里的那张女人的脸。只好忍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老太婆先让你得意一阵子,向身后转过脸,正碰上那冷峻的目光,我狠狠的吐了口吐沫在自己的嘴里。
转脸看去,登基大礼已进行到高潮,百官山呼万岁,然后是三跪九叩首大礼的朝拜,礼炮齐鸣,一队队大臣排着队进来,跪下,站起,进进出出,好不热闹。有点像遗体告别的架势。
该最后的礼炮响了,等了半天,这声礼炮没响,顿时负责的执事太监着了谎,连忙跑到前面,伸手取下礼炮,捧在手里仔细检查,慈禧旁边的李莲英也是十分的着急,这可是他亲自安排自己的亲戚临时组建的烟花作坊出品的家伙,连忙向那个执事太监招了招手,执事太监抱着礼炮一溜小跑到了近前,人们都聚精会神地关注着事情的进展,突然一声震天的响动,那礼炮在太监的怀里炸响,我就知道是引信的毛病,我安检员不是白当的,但是我就是不说,最好把慈禧吓死才好那。只见李莲英和那个执事太监一脸黑灰的傻了,慈禧手捧心脏差点没背过气去。甭提多么的狼狈了,我哈哈大笑。看到敌人的失败就是自己的胜利,我要学习阿q精神。
这一声响,殿前顿时乱了套,一时间人声嘈杂,好端端登基大典顿时变成了街头集市上看耍猴似的。我假装被巨响吓哭了,不住地揉眼。慈安太后从帘后走出轻拍着我的后背说:“别哭了,还是皇上呢?真正的皇帝可不是这样的,要做真正的皇帝啊。”
慈禧刚缓过神来,一听慈安的话,脸色一沉,也掀了帘子出来说道:“别哭!再哭,我拧掉你的耳朵,这不是快完了吗!你再忍一忍。”
我一听马上说道:“太后,什么完了,是我还是大清啊?”
慈禧一听,顿时一愕,吃惊的看着我,脸上的粉底朴朴索索的掉了一大片,我意识到刚才图一时痛快所说不妥,一声不响地退回来悄悄坐下。但是我知道那双恶狠狠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我。使我不寒而栗。
我远远的在队列中看见奕譞。呀,奕譞瘦多了,我知道他是害怕居多,想我这个儿子占少部分,他害怕明朝的事情让皇太后对他产生怀疑,所以上书明志,也实在是难为他了,可惜他不知道我在精神上并不是他的儿子,象我这样即位的情况在清朝是绝无仅有的,但是明朝的正德皇帝是和我一样的遭遇,明武宗正德皇帝死了之后没有儿子,让他堂弟嘉靖帝朱厚熜继承了皇位。这就发生一个争议,叫“大礼仪”,就是嘉靖称他这个父亲叫什么?继承那个父亲叫什么?这不有个礼仪问题吗?朝廷官员分为两派:一派说,你亲生的父亲叫“本生父”,亲生了你,本生父。继承那个父亲,叫“皇伯父”。另一些大臣不干,说不能这样子,你已经过继过去了。嘉靖帝是个杠头,坚持称亲生父亲是“本生父”。这一来事情大发了,何孟春等135个大臣,到金水桥的南面跪着哭,对着大门嚎哭,声震朝野,哭了足有两个时辰,嘉靖受不了了,再这么哭金水桥都要被淹了,于是先劝说,这帮人不听,嘉靖大为光火,就命人将编修王相等大约有180人统统拉到午门前打屁股,一口气打死了17个人,好大的手笔啊,醇亲王奕譞现将明了这个事情,到时候和我无关,全都是皇帝的责任。这个老狐狸,凡是与自己可能有关联的责任都要推的一干二净,ISEE,我们那个时代是个人就懂。
当天的登基大典在虎头蛇尾中草草结束,王公大臣们像是腌萝卜似的,全都蔫了,可能是夜里泡mm,早晨没来及吃早饭的原因,看天色应该是中午了,看来是饿的没精打采的。最后我在太后和群臣的簇拥下告祭天、地、庙、社。他们所有人都不知道我心里向老天说了什么。要是知道了,肯定吓死丫的。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9/19523/12716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