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四卷 西川经略 第二十二章 治军之道 1

第四卷 西川经略 第二十二章 治军之道 1


第四卷    西川经略    第二十二章    治军之道(1)

        “属下认为,治军之道,首在将帅。        ”当我与李庭芝在一间军舍中坐下时,李庭芝才从刚才的情景中缓过神来。        他恭敬地为我敬上一杯清茶,然后垂首对我说道:“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军队如人体,将帅为头颅,士兵则是手足。        只有头脑睿智清醒,手足才会伸展自如建立功勋。        将帅英明果敢,疲弱之军亦能击败虎狼之师;将帅懦弱无能,虽强悍之师亦难撼疲弱之敌。        ”

        不错,我点了点头,示意李庭芝继续说下去。

        “宋军力弱,在很大的程度上便是由于以文统武,好以文官为将。        一军若是由武将统领,则往往要听命于文官,或是受制于监军。        ”李庭芝喝口茶润了润喉,接着说道:“宋廷的文官全都是科举出身,上任之前大多都未上过战场,也未习过任何作战、为将之道。        他们赖以为官为将的,无非便是脱口能诵的孙子兵法,这些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至于那些监军……”

        说到这里,李庭芝只是摇头苦笑,没有再说下去。        我知道他不屑说下去的原因——监军。        所谓的监军,顾名思义就是监视军队的意思,也就是皇帝派下来监视军队的人。        在宋朝担任这一职务的有皇帝庞信的文臣,也有长居宫中的太监,在军队中监军名义上虽没有实权,但实际上权力却是十分大。        用现代的话说,监军就相当于皇帝地特派员。        他是直接向皇帝汇报情况的人。        所以在军中无论是将军也好,元帅也好,都得把他们当作祖宗伺侯着。        这还也罢了,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些不懂打仗的监军,却最爱在军队里指手划脚地瞎指挥,战败之后却在皇帝面前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所以在宋朝为官为将的。        没有不讨厌监军的,当然只能在心里讨厌。        所幸我在做骁骑军统制的时侯。        赵昀还没有派哪个监军来监视我,也许是赵昀觉得骁骑军不过是一支一万人地军队,没那必要吧。

        “那么李统领觉得我等要在此点上,该如何改革呢?”

        “重用武将。        ”李庭芝抬起头来望着我说道:“数日之前,大人以杨贵妃一事点醒了属下,让属下知道了民风不是掌握在百姓手中,而是掌握在朝廷手里。        宋廷以文治军。        以科考选官,百姓中便有重文轻武之风。        反之,若我等以武治军,以军功晋官,那么百姓自然便会慢慢转变为重武轻文,甚至还会出现大宋境内的武人纷纷投往西川,而西川境内地文人也会不堪其虐,纷纷避往宋境的情形。        是以属下便拟了一套以军功晋官的晋升制度。        请大人过目。        ”

        接过李庭芝草拟好的制度,粗略的看了一遍之后,我暗暗欣喜自己果然没有用错人。        李庭芝作了十分大胆的改革,在这份制度里几乎已经看不到宋廷晋升制度的一点影子了。

        比如说:士兵只要斩获蒙古鞑子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        斩杀地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也就越高。        甚至还可获得仆人。        然后视军功和能力,再给予晋级。

        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还有仆人。        那么,百姓的整个生活就跟打仗挂钩了。        可以想像,一户十余口人,只需有一名青壮当兵,且这名青壮一旦取得一定的爵位,那么这户人家全都可以衣食无忧了。        这么好的事又怎能不让百姓争相当兵?又怎能不让当兵者拼死效命?而且这样的条件开出来,我好像也不用当心逃兵地事了。        因为若还有人逃兵。        也许他一回家就会被家人给骂死了。

        若是这样的一套晋升制度在军中实行,可以想像那些不会打仗的文人是没办法在军中取得职位的。

        只不过……

        我苦笑了一声。        说道:“这些制度好是好,可是我等哪来这许多的土地和宅子来奖赏军士?”

        “有。        ”闻言李庭芝一挺胸膛,铿然说道:“成都以北的大好河山,随时等着大人去取。        ”

        “说得好!”我呵呵一笑,大赞一声道:“李统领好气魄,如此便让我等以鞑子地头颅,来换取百姓的土地。        ”

        “一言为定,干。        ”说着,李庭芝遥遥举起了茶杯。

        见此我哈哈大笑,举起了茶杯与李庭芝一干而净。

        “不过李统领这套以军功晋升的制度,却也有几点不足之处。        ”放下茶杯后,我又细细品味了一遍李庭芝草拟的制度,说道。

        “大人请说,属下洗耳恭听。        ”

        “无需如此见外。        ”我呵呵一笑道:“正如李统领所说,这套制度一旦在西川全面实施后,必会有大量的文士外流,但这些文士之中还不泛有能征赏战之士,比如说曹友闻曹将军,还有与我等一起的张珏张统领便是特例。        ”

        “大人说的不错。        ”李庭芝点了点头说道:“此点属下也想过,却又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还请置使大人赐教。        ”

        “不若就设一个招贤馆吧。        ”我笑了笑说道。

        闻言李庭芝喜道:“以招贤馆招揽文人名士,一旦发现可用之材,便可召辟(破格录用)。        妙!属下将此点补上。        ”

        “还有。        ”见李庭芝心急的样子,我不由有些好笑道:“李统领的晋升制度,郑言以为还有一个更大地缺点,那便是晋升之人大多都是粗野莽汉。        这些人实战经验虽足,但若智计方面不足以当大任,李统领将来如何选将呢?”

        “这个……”闻言李庭芝略感尴尬地说道:“这点属下倒未曾想过,不知置使大人有何良策。        ”

        “依郑言之见。        ”我微微一笑,趁势提出了存在心里许久地想法,说道:“我等可在军中设立军校授兵法,传韬略,并以军校中的考核做为上位地条件。        如此过上一年半载,西川的将帅自是不用愁了。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9/19417/12495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