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四章 道门有忌三不问,无关神秘为礼仪
朱学明喊了一声:“师父,我来了。”
江源则是躬身行了一礼,说道:“道长好。”
道长点头致意,很随和的说道:“来了,坐吧,陪我一起喝茶吧。”
朱学明倒是很随意的直接一屁股坐下,江源心中暗间摇头,最起码的礼仪啊!
“多谢道长!”江源道谢后,才坐在朱学明身边。
接下来的聊天过程中,江原才知道了一些事情。
原来,道长姓吴,道名元通。原本并非在清山观的,而是外地过来的,在这里住了有十来年了,上任主持羽化之后,由吴道长接任主持之位。
之前在门口碰到的那位“师兄”,其实并非吴道长的弟子,只是一般观内道士出于对主持的尊敬,大多是以“师父”相称。当然,有些人还是称吴道长为“主持”。
观中有道士十余人,不过真正拜在吴道长门下的只有两位,和观中其他道士同辈,为清字辈。至于吴道长的师承倒是没说,江源也不好发问。
江源知道道门有三不问:不问师承,不问年龄,不问修为境界。这不是明文规定说不能问的,而是约定俗成的。
道门讲究讳师不讳祖,不问师承表示尊重。有些人不懂这个,一上来就问:“你师承何人?你师父是谁?”等等,常惹人反感,让人觉得非常没有礼貌。就像第一次见面的人问“你爸妈是谁?”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会让你觉得反感呢?
不问年龄,是因为道门修行,讲究问道长生,这里边有个很重要的思想“悦生恶死”。并且,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年纪真的不是特别重要。在道门里边,问道长年龄也是比较没有礼貌的。
而不问修为境界,这个有些人表示更不理解,这有什么不能说的?确实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但是修为境界,对于非修炼的门外之人来说,其实很难说得清楚。因为这个修为境界,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度量标准,非要让人说,不是为难人么。修为境界,其实只有修炼的人自己最清楚。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修炼上。
吴道长介绍说,他这一门的修炼体系,最是讲究禁欲清修,以丹道为主,法术方面倒是涉及的不多,符咒之术亦有所涉及。
吴道长还说了一个故事:“贫道的师爷,精修本门丹法。某日自言将于某日某时羽化飞升,果然,时间到的时候师爷安祥端坐,顺利羽化飞升。当时贫道与先师俱在师爷身边,亲身经历。满室异香,且玉柱双垂的异象也显现于身。”说完,一脸钦佩神往的样子。
朱学明这时候问了一句:“师父,什么是玉柱双垂?”
吴道长解释道:“玉柱双垂是一种异象,羽化飞升者常显现于后辈弟子。羽化时,鼻中流下如涕之物,色白如玉,从双鼻中垂流而下,但粘连不断,如玉膏状,像两根玉做的小柱子,所以称之为玉柱双垂。而此时,必然同时会有异香,充满整个房间。”
至于这个,江源倒是听自家师父说起过。按师父陈明渊道长所讲,凡是临去前,出现玉柱双垂者,不能称之为修成。修炼之人,若是真的炼精化气完成,只要进入炼气化神阶段,哪怕是没有修成,最后坐化而去,也不会出现玉柱双垂之象。
玉柱双垂,实际是什么呢?是积精累气的过程中,元精不断积累,但是却没有真正炼化。在人去世时,无法再行固摄在体内,结果就是外泄,就是从鼻中泄出。玉柱,实际上就是平日所积累的精气。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功夫不到家,要么是没有得传正法无法真正的炼精化气,积累了很多精元在体内,却不能将之炼化。
有这种异象的修炼之人,大多生前无需他人照顾,且知道何时走。至于去哪,大多数人是认为自己飞升了,或者觉得有神佛前来接引而离开。但是不管怎么说,至少修到这个阶段的人,死后大多不会入恶鬼道就是了。只要是正法修行,若没有一定的功行,也达不到这个境界。
倘若真的炼精化气完成,那么坐化之时,室中飘出异香是正常的,气散了出来。但是却不会有玉柱双垂之象。当然,这里边有时候很难分得清到底是修成了,还是没有修成,大约只有修炼的人自己知道了。
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江源却也不会这时候傻傻的去争论什么。再说了,江源自己炼精化气阶段都没有完成呢,也没有资格去说什么。
朱学明倒是一脸叹服而神往的表情。
接着,吴道长去把自家的两个徒弟找了过来。虽说不需要怎么布置,收朱学明为徒算是俗家弟子,并没有举行什么皈依仪式之类的,但也需要做一点点小小的布置。比如供上祖师牌位什么的。
一般来说,世俗之中,道长收徒,首先做的就是要求弟子先皈依,然后才有可能接触到修行的东西。
额,像江源那样的实属少见。像朱学明这样的,也不算多见。
江源趁机告辞,说是要去观里拜拜。其实江源的想法是,人家拜师门里的事,他这个外人倒是不太好掺在其中,有点捌扭。如果是举行皈依仪式之类的,而道长又允许的时候,旁观一下倒也没有什么。
吴道长也没有挽留,只是说了句:“福生无量天尊!小友慢友。”
接下来,屋子里发生了什么,江源倒是清楚了,也没有多大兴趣了。江源猜测他们这一脉的修炼法诀,可能不是太过高明。但是,至少有人修到了临去前有玉柱双垂之象,让朱学明学学倒也没有什么不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法。
江源倒是看得很开。
而且江源看吴道长,可能修炼境界还没有自己高,但是一身气息倒还算纯正。这也是江源没有阻止朱学明拜师的原因之一。
倘若江源看出什么不妥之处,肯定会拉着朱学明走人,不管怎么说也是朋友一场。
江源去观里拜神、上香,临出来时还往功德箱里放了十块钱。虽然不多,起码是一片心意,心意到了就是。
在门外空地边上,江源无聊的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朱学明才走了过来。
拜师仪式终于完事了。
“怎么这么久啊?”江源问道。
一脸兴奋的朱学明说道:“刚才拜师仪式倒是一会就结束了,只是师父讲了一些门中规矩和一些其它事项,所以才等到现在。一会师父还要传法,我怕你等急了,就出来跟你说一声。”
“对了,师父说相见就是有缘,托我给你带了一道灵符,赠送给你的。”说着,朱学明递了一道折成三角形的黄色纸符。
江源接过灵符,对朱学明说道:“好,替我多谢你师父。你先去忙吧,那我先回去了,回头聊。”
“行,那江哥回头聊。”说完之后,朱学明急匆匆的转身走了回去。
江源打量着手上的灵符,运用看光看气之法,发现灵符上面有着淡淡的灵光。虽然灵光并不是很强,但是用于一般人护身倒是足够了,戴着这道灵符,一般的阴邪之气倒不敢近身。当然,也仅限于一般的那种气息。
“回去送给宝贝儿倒是不错”,江源心中暗道。
随手把灵符往幻影戒中一塞,下山搭车回家。
正是:
道门有忌三不问,无关神秘为礼仪。
修道有途分层次,玉柱双垂非道成。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9/19304/12256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