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重生世界首富 > 第三十四章 国学与科学之辩

第三十四章 国学与科学之辩


谢鸿这个愤青虽然醉后胡诌吓人一跳,但总体而言,给王小平带来的是使命感和力量感。是啊,回头去看华夏近现代史,哪一个人能够甘心?记得前世读初中的时候,有个兄弟总该拿支笔在世界地图上“勘定”边界,把好地方都圈上,这大概是后来YY小说流行最坚实的民族心态的象征吧?但这些没有用,一切的根源在于教育,——这却是最难改变的。然而,王小平已经决定战斗下去了。

        文化基因,这种东西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一种遗传物质,它根据生存环境以及社会语言文化环境来决定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遗传,要改变,尤其是进步,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比如近现代百余年的受欺凌、受侮辱、被压迫的苦难耻辱。苦难的影响还未曾消退,但文化基因当中那些糟糕的东西,那些最顽固的癣疥一样的存在,已经开始冲击华夏前进的步伐。

        特异功能、气功大师,披着科学的外衣,通过对外星人的幻想来蒙蔽世人,这不是新的东西,这是旧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开放了,也改革了,开放的是国门,改革的是制度,但思想的改革开放呢,缓慢而艰难。

        国学当然不能丢。信仰也并非毒草。美帝国主义也有信仰,他们多数人信仰科学。国学与科学存在矛盾吗?这要看怎样定义国学。科学早有定义,有自己完整的逻辑体系,国学呢?谁都可以说自己的东西是国学,不管是传统的巫术还是从国外舶来的新巫术,全都是国学,这样的国学,谁敢要?

        即便抛开这些神秘主义的垃圾,传统的东西就能够拿来指导现代人?仁恕之道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周天子拥有最大地盘、最多军队的基础上,没了这些,孔子一辈子也只能徒唤奈何。历史反复证实的事实,为什么要闭上眼睛说“我没看到”?

        迷信权威,而不是推崇理性;迷信传统,而不关注现实;迷信国外的荒谬文化而不分析审辨。这就是如今国学的构成了。有什么益处呢?

        为什么还说国学不能丢呢?因为国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不可能全都是坏的东西,总会有一些精华存在。我们的国学精华是什么?是劳动创造,是团结一致,是仁爱包容。除此以外,还需要有别的什么吗?需要搞复古的一套吗?

        张之洞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对的。但是,要想用好西学,身体也要锻炼才行。如果身上有暗伤、未曾治疗的疮疤,不能不尽早除去。

        一切人性的卑污都是我们需要批判战斗的对象。但有一点例外,不是不需要批判,而是无从批判,那就是: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这是社会主义进行不下去的根本原因,与其相比,生产力的不发达反而是次要的。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话十分准确。但他又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而已。在他看来,士是不用吃饭穿衣的吧?历史上,除了受大宋朝廷厚待几百年的士大夫们集体蹈海殉国之外,还有多少士如此做过?在国人看来,读书人天生就是要做官的,这样的观点,再过一二十年也不会变。无恒产而有恒心,不就是因为可以做官吗?可是,做官之后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蠹虫一样的东西,值得我们这样推崇吗?

        ……

        ——可以想象这些文字会招致怎样的攻击。但老百姓其实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怎样让自己过上好生活。这个时期,通货膨胀出现了,社会并不稳定,老百姓的怨言自不必提,大学生也有很多闹事的,因为生活难以保障,而他们习惯了过那种有保障的安稳日子,不愿意改变。当然,还会有更大的风波将要出现,但眼下是顾不得的。王小平将自己卷入了舆论的风潮之中,像唐吉可德一样,要同风车巨人展开殊死的搏斗。

        事情不断地发酵,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双方决定举行一场公开的辩论。而辩论的地点则定在港岛。

        文沙,一个留着长胡子的老头,六十多岁,刚被从监狱放出来没多久,自称政治犯,却有知情人士说是流氓罪,——即便“流氓”的含义太广泛,多半被认为无辜,五十多岁的流氓罪罪犯,终究是引人白眼无数的。但他不在乎,依然潇洒地出场,自称章炳麟章疯子的学生,鲁迅的师兄弟,却一点也不疯,一点也无狂狷的气象,在台上十分的和气生财。

        项亚夫,国画大师,五十多岁,精通风水易数,推崇古典文化,人称张大千之后第一人。

        曾不二,六十多岁,虽然标榜国学,实质上却总爱提及SH滩的繁华,不知他的国学究竟是什么,是洋学还是别的什么。

        柯卫东,不到四十岁,著名作家,神秘文化研究者,不知为何凑热闹站到国学复兴派这一边。

        王小平这边有谢鸿、区强、张千,其他的大多是看热闹。由于破四旧的气势太吓人,这个时候的遗老们还不大敢站出来,但是,同传统作斗争,也不是多数人所能具有的勇气。

        辩论在红馆进行,此时建好才四年的红馆是能够进行大型电视直播的地方。港岛的各界知名人士都来参加,无线的老板邵先生,明报的老板金大侠,塑造了卫斯理、原振侠等YY人物而躺枪的倪聪,亚视的新老板邱得根,招商局的实际负责人原更,和黄的李超人,船业的包大王,实业家霍关泰(此时为基本法起草委会委员)等也都到场。

        这让王小平很不安,不至于吧,虽然说如今这些人都是超级大老板,不需要亲力亲为去做事,可是,也没有这样闲吧?怎么都来了?

        而这些人的到来,使得文沙等人十分兴奋,这是扬名的好机会啊,如果在辩论中出彩,以后随便找个靠山,人家漏漏指头缝都够吃一辈子了!

        不过,当原更领着王小平去认识那些需要人们仰望的富豪们时,文沙等人都像是吃了猪苦胆一样,脸都扭成麻花了。原更介绍道:“这是包船王,前几年上了岸,不得了,渣打银行给他买了15%的股份,吓坏一批人呵。”包船王点点头,说道:“我们这些老家伙半只脚都踏进棺材了,今天来这里,主要是看看风头。”原更笑道:“放心,不会让你们失望。”

        王小平疑惑地问:“原爷爷,你打算做什么啊,这件事是你在捣鬼?”

        原更拍他脑袋:“臭小子,什么叫捣鬼,这叫运筹帷幄。要不然,你以为这些人会来看一个小孩子和一群脑袋进水的人辩论?”

        王小平点头:“是啊,时间就是金钱嘛,这句话还是你喊出来的。”

        原更宠溺地拍拍他的肩膀:“好,是我喊出来的,今天就看你能喊出什么经典的口号了,喊得好,有奖励。”

        主持辩论会的是一个王小平不熟悉的人,叫周建华,据说很有名气,不知后来为什么淡出了,以致他都不知道有这个人。周建华宣布了辩论的主题,即,究竟是国学还是科学能够复兴中华。然后公布了辩论的规则,不准人身攻击,不准造谣污蔑,不准纠缠与辩论无关的话题,等等。

        文沙第一个发言,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请问这位天才儿童,你口口声声要科学不要国学,在你眼里,科学是什么?”

        张千回应道:“老沙啊,你这话就不对了,我们什么时候说过不要国学?我们说的是不要那些糟粕,你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我们拒绝回答。”

        文沙吃了憋,不肯罢休:“你们说是糟粕就是糟粕,你们有什么证据?黑格尔还说过存在即合理呢,你们不能信口雌黄。”

        王小平怕张千说错话,连忙应道:“对,存在即合理,我承认这句话是对的。”

        文沙有些得意,抓着自己的胡子抖了抖。

        王小平顿了顿才继续说道:“天花、霍乱、疟疾、恶性感冒等传染疾病夺走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它们的存在促使人类发展医学,所以,它们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我们却要消灭它们,这也是合理的。”

        这下轮到张千得意了,他早就看文沙这家伙不顺眼了。

        柯卫东反驳道:“疾病危害人的生命,怎么能够和我们争论的文化问题混为一谈呢?文化无论如何都不会危及生命的。”

        谢鸿举牌示意,要求发言。王小平和张千是主力,他和区强则是助理,发言时需要经主持人同意。

        主持人同意,谢鸿便大声道:“文化不会危及生命?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该说的话吗?西门豹治邺的故事难道你没读过?因为发生旱灾,人不去想办法寻找水源,却搞巫术,拜河神,还把年青女子扔到河里去,这不是害人是什么?生了病,只要吃些药就能好,偏偏去拜神求佛,最后一命呜呼,这不是迷信文化在造孽又是什么?你们这样昧着良心说话,简直是披着人皮的豺狼!”

        嘀!主持人按响了警示铃,出示了警告牌,告诫谢鸿不要过界,不要发表涉嫌人身攻击的言论。

        柯卫东的脸微微一红,辩述道:“我认为对方把无知、迷信这样的罪名强加给国学是不对的。历史上的事情不该拿到这里作为否定国学的理由,国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文化最核心的内容,那些无知迷信只能算是探索途中的歧途。”

        王小平追问道:“那么,你是同意‘文化会危及人生命’这个观点了?”

        柯卫东反辩道:“科学难道就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吗?梁任公启超就是信任西医动手术,结果被割错了肾,五十多岁就辞世了,要不是当事人披露此事,我们至今都还被蒙在鼓里。不要忘记两次世界大战,死了那么多人,这是什么造成的?是科学,也是西方文化。所以,我们才要弘扬国学。否则,这个世界必然会被西方文化毁灭。”

        王小平笑着问:“科学当然是文化,可是,科学代表了西方文化吗?”

        柯卫东警惕地想了想说:“西方文化就是扩张的海洋文化,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发动战争,科学是其帮凶,否定信仰,只讲理性,却带来的是理性的狂暴,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否定一切,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番话倒也不算错,科学的确是开放体系,的确讲究理性,的确不承认一切缺乏确切证据的理论,但是,西方文化的掠夺性质与科学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偷换概念了。

        王小平反驳道:“未经确认的事情当做事实来讲,而且还要让其他人相信,这样的文化不要也罢。”

        柯卫东趁机追问:“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是未经证实的东西都不该存在呢?”

        王小平警惕地说:“未经证实的东西是否存在是未知的,怎么谈该不该存在?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没有讨论的意义。”

        柯卫东笑了,说:“按你的观点,基督、佛陀、道祖、伊斯兰教等宗教都没有讨论的意义,因为他们的创始人是否存在是值得怀疑的。”

        果然够阴险,把话题引到宗教文化方面,这是个雷区啊,对于那些信徒而言,他们所信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你所认为的理性,在他们看来是歧途,无论你怎样解释都无济于事的。不能去刺激他们,招惹他们,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就像是带着镣铐枷锁跳舞,何其艰难!

        王小平一边极速思考,一边回应道:“我认为你在试图让我们讨论的主题偏离预定的方向,我们讨论的是科学与国学哪一个能够复兴中华,而不是宗教是不是应该存在,有没有意义。”

        文沙道:“我们华夏领先世界几千年,只是到了近代才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这只是说明我们科技落后于人,并不能证明我们文化落后于人。要想复兴中华,只能首先复兴传统文化,这是没有疑问的。”

        他的话让很多人都皱起了眉头,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一直到内战结束新中国建立,一百多年里,传统文化在哪里呢?

        张千反驳道:“科技是工具,科学文化附属于社会文化,一个社会的文化落后才会导致科技落后,进而引发全面的落后,传统文化不支持科学文化,只能造成社会的退步,根本不可能复兴中华。我是搞传统艺术的,我认为这是修身养性的好东西,但我不认为靠这些东西我们能竞争过西方国家。”

        柯卫东抓住时机道:“假如传统文化不支持科学文化,那么,我们就要否定传统文化吗?但是,那是我们的根!我们要斩断我们的根吗?不是有首歌叫《把根留住》吗,好像还是你们出版发行的吧?怎么,到了这里,你们要把根斩断吗?”

        王小平轻声笑了出来,把根留住,一剪梅,太有才了。他对柯卫东说:“我们已经说过,华夏文化的精华是劳动创造、仁爱包容,科技文化属于劳动文化,怎么会和传统文化矛盾呢?要说矛盾,也只是和士大夫官僚文化矛盾。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传统文艺,那都是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但是,我们绝不认同把这些东西的地位提升到科学之上的做法。吃饱饭才几年时间,就已经有人忘掉了苦难,开始用那些荒谬的东西去占领人们的头脑,把科学文化强行赶出去,让人们无从学习生产相关的先进知识,这是违背社会发展潮流的举动。”

        柯卫东祭出自己最后的法宝:“研究发现,我们的祖先是非常重视科技的,远古时期,山海经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非常先进的科技知识,所以,我们从未反对科技文化。刚才我只是做一个假设。问题是,我们的易经其实是超越时代的科技成果,蕴含了超越时代的文明知识,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部分是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文化的,真正要复兴中华,就要靠这些文化精华,而不是依靠学习西方的科技,学习别人的东西,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超越他们?”

        ……

        后世的人如此评价这次辩论会:

        柯卫东是个人才,的确是个人才,如果没有他,科学兴国一方必然大获全胜。他提出一个致命问题:假如我们跟在别人后面学习,能够超越我们的先行者吗?王小平对此的回答不能说失败,他指出日国在经济上紧追美国,在科技上重点突破的事实,并且指出华人科学家在国外的影响力,证明后来居上不是不可能,华人也并不缺乏科技方面的天赋,这条路是可以走得通的。然而,柯卫东的话反映的是不少人内心潜藏的欲念,那种奇怪的和自卑纠结在一起的民族自豪感使这些人坚持要证明华夏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无论这种文化曾经腐化到了什么程度。对于他们来说,科技当然是好的,但是只能服务于华夏文化,不能独立为一种有生命的文化。理性这种东西是可怕的,没有它也就没有乌托邦,没有人为的社会运动造成的灾难。这是王小平所代表的科技兴国、实业兴国一方无法辩驳的,他们并不希望出现什么社会运动,只想通过劳动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惜,现实的社会里,只有在那个有些扭曲而疯狂的年代里,劳动者才被推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除此之外,掌握话语权的总是那些所谓的“劳心者”。科技工作者不是“劳心者”,他们“劳”的是“脑”,什么是“劳心”呢,就是搞管理,负责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勾心斗角……

        ——摘自大历史学家洪坤《改变华夏命运的十个人》第九卷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9/19245/12189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