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结束 上
刘琦目不转睛地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旧日部属,继续耐心地劝解道:“公明,当初我诚意邀请你入荆州谋求发展,你出于忠义加以拒绝,即使我心中不悦,仍然敬你是条好汉。可现在董卓逆天而行,仅仅为了避祸就害得洛阳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你徐公明也是肝胆赤诚之人,难道情愿助纣为虐?”
徐晃侧耳倾听帐外的情况,知道今日已经一败涂地,索性彻底放松下来,将长斧搁置到一边,再反驳道:“是非对错,岂是你我这些当事人可以说得明白的。我徐晃做人只求忠心侍主、建功立业,其它的留给后人评价吧!”
刘琦冷笑道:“你可曾见过那化作一片焦土的洛阳城,可曾看到那被西凉军迫得走投无路的满城百姓?这便是你口中为董卓所建下的功业!你倒是做到了忠心耿耿,可是否有一样的胆气说自己问心无愧?”
徐晃道:“记得在将军手下任职时,就听您说过‘自古英雄半屠沽’一语,今天原话回赠给将军。现在董相国暂时失利,自然任凭你们吹嘘。等到他日胜败之局轮转,自会有人主动站出来为董公说话。”说到“胜负扭转”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黯淡,似乎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
刘琦略显羞怒:“若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一决胜负,杀人再多也不为过!可是你们呢……”说着,有意无意地瞄了眼被徐晃搁在一旁的长斧,“你的兵刃上,沾染的都是无辜百姓的鲜血,也好意思在此自吹自擂?哼!好一个专杀百姓的忠义英雄!”这句话分量颇重,还包含着极浓的讥刺味道。
徐晃的脸“腾”的一下全红了,声音也提高了不少:“我徐晃敢对天发誓,从未害死过任何一个无辜之人,否则就让我不得好死!”
二人互不相买帐,犹如两个孩童般倔强地对峙着,谁都不愿先让步。
毕竟曾做过一年的同僚,而且还相处融洽,刘琦甚是了解徐晃的脾气。此人重情重义的性格很是可嘉,只是在现在的环境下就显得比较矛盾。既放不下自身的原则,一味地要求自己忠心于董卓,另一方面又舍不开与刘琦之间的情义,故进退两难。但这也正是刘琦有信心乘机将他揽至麾下的原因,否则如果徐晃真是十全忠心的人,早前只要干脆的一斧子将刘琦给劈了,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刷”的几声轻响,帐篷被人从外部割裂开,几道人影在第一时间冲入,为首的正是黄忠,只见他手上拿了一柄已经砍得起了卷的环首刀,外袍上染遍了敌血,进来后开口就喊道:“将军,您没事吧?”
徐晃先是把目光落在黄忠身上,眼中很快地闪过赞叹,又看到长长短短的兵器一齐指向自己,也不慌张,朝着众人慢慢摊开手掌,显示自己未持兵刃,并没有恶意,接着将双手负到身后,一副随你们处置的模样。
刘琦将众人挥退,严肃道:“多辩无意!究竟谁是谁非,何去何从,公明你心里应该是最清楚不过。我最后只有一句话,今天你若肯归降于我,必然以礼相待,加以重用。如若还是要一心为主子尽忠,那么……”作出手势,示意部下让出条通路,“你大可放心离去,我决不阻拦,不过我们旧时交情也一笔勾销,来日阵前交锋,不必再手下留情。”
徐晃闻言一颤,不可思议地盯着刘琦直瞧,想看看他此话到底有多少虚假多少真心。
黄忠也急忙上前劝阻道:“将军,万万不可心软呐!纵虎归山只怕会……”尚未说完,就被刘琦喝止住。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共抓了多少俘虏,让他们随徐将军一块儿离开。”
“是……我方阵亡三十七人,再有六十余人受伤。一共俘虏了敌军二百十八人,其余的都已经战死。”
听到俘虏人数竟和自己手下的人马差不多,刘琦脸上肌肉一僵,颇有些后悔刚才的冲动,一时笑不出来了。可话已出口,也不好意思反悔,只得硬着头皮道:“愿意走的就放他们离开,不要多加留难。”又转向徐晃,“公明,你现在就可以带着你的属下离开,不过兵器就不便奉还了,还请谅解!”
徐晃呆立了很久,脸上的表情苦涩中带着无奈:“我等要是安然无恙的回去,岂不是更惹人怀疑?罢了!”后退一步,单膝着地,“徐晃愿意投降。”
刘琦也不上前相扶,站在原地道:“虽说是‘良禽择木而栖’,但也要是心甘情愿。我任你离去,纯粹出于旧交,决不是想借刀杀人。公明,你如果只是勉强屈从,我宁可你另投他人。与其上下二心,不如分道扬镳。“
徐晃明白刘琦话中的意思,把头垂得更低,惶恐中神色愈发恭敬:“徐晃投诚之心决无半点虚假,日后愿为主公效命沙场,万死不辞。”言下之意,将自己看作了刘琦的家臣。
刘琦这才走近,双手搀扶起徐晃,歉然道:“公明,你莫要怪我把话说得直白,现在我们与董卓战和未定,不得不小心行事。把有些东西憋在心里,还不如坦言以对。”
徐晃道:“属下明白。”顿了顿,又道,“将军,此次一同前来参与伏击的士卒都是来自西凉,他们的家室多在雍凉一带,恐怕难以劝降。属下斗胆,希望将军能够枉开一面,放他们一条生路。”
刘琦笑道:“没想到你徐公明还有如此心慈手软的一面。好,这件事就由你去办吧。还是那句话,愿意留下的,既往不咎。想走的,我也不会有任何阻难。”
“谢将军。”徐晃口中道谢,人则快速的往囚禁俘虏的地方赶去。
眼看着徐晃走远,黄忠才上前问道:“将军,即使是旧友,您也不该如此轻信哪。刚才要是他选择离开,您真的放他走?”
刘琦不答反问道:“你觉得徐晃此人如何?”
黄忠沉思片刻,开口道:“先前看他的营帐布置和兵士的战力,就猜想是个熟于战阵的老将,没想到竟会如此年轻,而且刀剑加身仍能从容不迫,可知将来必是个大将之材。如果真能一心一意辅佐将军,那定会成为您的左膀右臂。”
刘琦道:“不错。徐晃有大才能,但也有大脾气。要是刚才我要么让他投降,要么干脆杀了他,照着他的心高气傲,即使有心降我,也不会付诸行动,因为他觉得会被人看成是畏死而降。那种情形下,十有八九他自己就先举刀自刎了。”
黄忠恍然大悟,接口道:“所以将军故意声称要放他离去,这样表面上体现了您的仁义,实际上也给了徐晃一个台阶下。如此一来,大家都保住了面子,即使他真的离去,那也欠了您的情,今后也没脸和您动手了。”
刘琦笑得很奸诈:“不,我料定他不会离开。徐晃是个聪明人,心里明白别人要是知道他即吃了败仗,又莫名其妙的被放回去,哪会不起疑心?与其在董卓下面郁郁不得志,还不如到赏识他的人这儿来。”
黄忠笑道:“看来将军打从一开始就使上了心计,一直在算计他呢!”
过了一会儿,徐晃回来报告,二百多名降卒中倒有一百余人愿意投降,当下直接把他们归入了徐晃麾下,不仅是为了方便管理,也是想暂时将他们与荆州兵分开,毕竟两者之间交锋日久,难免会有些敌视情绪。
大致清理了一下战场,把尚未被烧毁的可以搬动的辎重一概运走,回到早前藏兵的山谷,与大部队会合后,快速向洛阳赶去。
经历了一整夜的血战,疲惫不堪的刘琦坐在马背上,开始担心起曹操的状况来。根据徐晃告诉他的消息,董卓原先命令了大将李荣埋伏在曹操走的那条退兵之路上,也不知现在到底是什么状况。
心不在焉地走了许久,刘琦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忍不住对徐晃道:“公明,我有一事不吐不快,还希望你可以如实回答。”
徐晃恭敬道:“将军尽管问,末将不敢有丝毫隐瞒。”
“好……这个,如果我并没有看出路上有埋伏,那必然就会遭到你的偷袭,要是在那时你认出了我,你可会下手杀我?”
“恩……这……”徐晃一时间迟疑不决,不知如何开口。
“尽管直言,不必有所顾虑!”刘琦不断催促。
徐晃如实答道:“将军,末将是个军人,自然是按照军令行事。”回答的很老实,也很模糊。
刘琦闻言,心中若有所思,也不禁暗叫侥幸,咂咂舌头,扮了个鬼脸,似乎又恢复了少年人的活泼样,也不清楚这与先前表现出的冷血杀戮,究竟哪个才是他。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7/17911/94035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