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作原则解释 必看 -完
1.武力级别解释
本书的基本设定,以《三国志》正史为蓝本,但不会拘泥于此。要不然,笔者写的就不是小说,而是读史笔记。所有笔者认为有趣的三国资料,包括三国游戏在内,都可能加入书中。
对于本书的武力标准,作为一个【伪】合理党,笔者会尽量在书中营造一种相对“平衡”的势态。
本书中,将不会有以一敌万的强者。即使是强如吕布之流,在激烈的砍杀了一阵之后,也将陷入疲劳状态,而导致战斗力严重下降。而通过己方数量上的优势,低一级的武将,在战阵中也是可以勉强抗衡高一级武将的。比如说,一个普通的千人破,在几名百人斩的辅佐下,可以勉强对抗一名普通的万人敌。
作为表述武将实力层次的“十人杀”、“百人斩”、“千人破”、“万人敌”,其来源是网文远古时期,在“龙的天空”网站看过的一本书,叫做《虎翼鹰扬》。那书的情节倒不是太讨我的喜,但书里的“十人对”“百人杀”“千人斩”“万人敌”的武将划分标准,即使是多年以后,笔者依然印象深刻。
好东西要拿来用,是不?【笑ing】
另外,作为多年玩三国志系列游戏的后遗症,书中将会有少数高人,掌握了一些了不得的法术。当然,为了平衡,这些高人的施法,将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对于出场人物,笔者玩多了三国游戏,总觉得非历史人物【包括小说人物】不能成为重点。所以,本书的所有原创人物,除了猪脚张狂,都不会得到太多的笔墨。而三国豪杰之间的斗智斗勇,方为本书的重点。
就连张狂这位猪脚,其实也主要为了串联起整本书的故事,才被安排出来的。笔者想要架构的,是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三国。不管有多少人欣赏,这本书都会坚持到完本,算是圆一个梦,一个笔者心中的三国梦。
由于猪脚的行为,是逐渐对汉末的世界产生影响的。所以,本书前几卷,确切的说,是前四卷,基本上遵循历史记载来展开。不过,从第五卷开始,张狂对汉末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历史也会在这里,走向另外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假设真的有这么一个平行世界的话。
按照写作计划,第六卷里,整个汉末历史的格局,将发生彻底的变化。但是,这种凭空架构,也是本书写作上的一大难点。如何让那些三国豪杰,在截然不同的局面下,做出符合他们自身性情的行为,对笔者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另外,对于一些在汉末历史记载中描绘不多,但能够让笔者读史时觉得很有特点的人物,笔者将按照个人喜好,对其加大戏码。而一些三国小说中公认的人物形象,比如袁绍、董卓等人,笔者也将按照个人理解,重新对其进行塑造。我们写作的口号,就是尽量不落俗套——当然,也许笔者本人就是一个再俗套不过的写手也不一定?
总而言之,描述东汉末年,各个三国豪杰在面对天下大势演变时的行为,才是本书的基本意图。笔者的最高愿望,就是各位读者在看完本书的章节之后,能够接受本书对三国一众豪杰的形象描绘,而并不觉得违和。
2.卷名解释
对于自己的第一本正式长篇小说,笔者可是很重视的。为了给文章分卷,真的死了好些脑细胞。对于目前的分卷和卷名笔者表示很满意,有个人的独特风格。而每一卷卷名后的注解,则挑选一句比较应景的词。
不过,笔者还是有点儿小小的遗憾,那就是对作品简介,总觉得不够满意。如果有哪位书友愿意帮忙提点儿修改意见,也许会更有吸引力一些。
第一卷会群英
张狂初入汉末,自然要四处游荡一番,收罗一些豪杰当部下。不过,作为他未来对手的那些英雄们,也可以乘机露一小脸,至少是混个眼熟。哪怕只是一个人名,也先亮一亮再说。以后英雄们出场,也不会让各位书友觉得很突然。
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便是此意。
第二卷解太平
黄巾起义是太平道所发动的,冀州为太平道的发源地,本卷试图为各位看官解析一下太平道发动起义的背景和原因。不过写完之后,本人认为不是太满意,感觉没能写出太平道的那种带着神秘和狂热的味道。
“将军百战声名裂”说的是董卓战败丢官;“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指最后张狂率部遁入太行山,而张角及太平道主要人物尽皆死去。这句词,感觉很形象的描述了本卷的剧情走向,个人表示很是满意。
第三卷肉胡虏
大汉尚强,不可明图。所以张狂借讨伐北方胡虏为手段,抢夺地盘,壮大自身。匈奴、鲜卑、屠各胡之流,统统都要成为张狂盘中的菜,为太行军势力的发展壮大提供养分,哈哈。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一句所取的用意,是这句词的后面一句。那句话有些过于血腥,故而略作掩饰。想想三国之后的西晋,居然弄出个“五胡乱华”的场面来,对那些未来的敌人们稍稍狠一点,应当不算过分吧?
第四卷望连环
所谓“连环”者,连环计是也。不过,此“连环”与王司徒的“连环计”还是有所不同的。到底本卷的“连环”,是什么样的“连环计”呢?看过的书友,应该不会失望吧?我可是灵机一动,才想出这个情节的。别的不说,至少这一情节,做到了不落俗套吧?
一计“连环”,卷入多少朝廷大佬,倒下多少英杰人才?“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正是说的此计之惨烈后果,搅动整个大汉朝廷。袁绍这个正史中曹操的老大,BOSS中的BOSS,岂可等闲视之?
曹魏建立以后,为了洗去自己过去的卑微,将这位汉末真正的霸主描写的不堪一提。但在笔者心里,袁绍、袁术两兄弟,才是三国初期最重要的角色。故而,以此卷来纪念袁绍这位汉末被低估的人杰。
第五卷窥关东
关东英杰蜂起,大汉烽火连绵。张狂坐拥并州,休养生息,以待天时。
既然有一个“窥”字,意味着张狂本卷中依然以坐观为主,偶尔之间,张狂也会展露峥嵘。不过,主要的情节,依然是在历史的大势下,推究汉末的局势演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便是给汉末的英杰们最后一个把握天下大势演化的机会。
本卷之后,天下大势将彻底进入张狂推动的过程。而张狂一统天下的过程,也会是一次跌宕起伏的智勇之争。
第六卷战河北
对河北的争夺,是整个三国征伐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谁能平定河北,谁就是天下最强的霸主。而在历史大势已经出现剧烈变更的情况下,谁能够在这场河北争霸战中笑到最后呢?
“天下英雄谁敌手?”问的正是张狂袁绍二人。谁能够占据冀州,谁就有资格成为最有可能平定天下的那个英雄!
第七卷定风波
有句老话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所谓中原,指的便是现今河南、河北一带。张狂幸运的击败袁绍,独霸冀州之后,实力一跃成为天下诸侯之首。接下来,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错误,徐徐图之,天下早晚到手。
实力大增的张狂,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文臣武将集团,一步一步的侵吞其余诸侯。从青州到徐州,再到豫州和兖州,天下的强力诸侯纷纷败倒在北地骑兵的马蹄之下。而这场天下之争,到本卷也已经是尘埃落定,风波不再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英雄豪杰们一个个落幕退场,留在新王朝记忆中的,将只有被文辞修饰过的一卷青史。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只有透过历史的曲笔,才可能弄清楚真实的历史。但过去的事情,后人们终究是无法完全搞清楚的。本文最后以此为标题,便是深觉自己对三国历史还有着太多的疏漏,无法探究历史的真相,而做出的低级感慨。
3.完本感言
写书不易,写长篇殊为不易。
长篇对故事的整体构架必须要有明确的把握,一不小心便会写崩。本文最早的预期中是一百万字,后来写着写着,便开始延长故事线。但是在写到第六卷时,忽然发现张狂既然已经是最强诸侯,接下来的故事只怕便没有什么精彩。因此,为了不至于将后面的情节变成水文,也由于对自身笔力的缺乏把握,不得不忍痛砍掉了预定中的“合袁曹”、“忆江南”两卷,直接以“定风波”结尾。
但是不管怎么样,在一本一百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写完之后,我在精神疲惫之余,也很有满足感。那种感觉,有些像是儿子出生时,初为人父的感觉。哪怕再扑街,我的心血终究还是没有白费。回头再看看自己写过的那些文字,忽然觉得正是我想要的那种。有此一种,其余也就不在话下了。
最后说一下收益。本书完本之时,均定三十多一点儿,可谓扑街的很。在完本之后的一个月里,陆续上涨到五十二左右,还是扑街。这样算起来本书的总收益,大约便是四百元左右。
不管怎么说,谢谢那些曾经订阅和打赏过本书的书友。“沈杨”“亚瑟王妃的萝卜”“风飘衣”“专业看书八年”“bzwsq3”“安澜”“最后の祷言”等热心书友。虽然我不指望这本书的收益,但能够花钱来支持本书的书友,绝对是真诚的书友。还有“东哥当道”为本书写下了长篇评论,也是一位热心的书友。在这里,要再次感谢各位。
下一本书,不是历史。历史题材会有的,但需要酝酿一段时间。原本准备写写以西游为背景的书,但几个开头写下来,都觉得不足。我想要写的是一本能够自成体系,并让人看完之后,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书。但是目前看来,我的笔力积累还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因此,西游的写作计划暂时搁浅。下一本书暂定为异术超能,对抗异界魔族入侵的内容。当然,写作若不顺利,不排除再换题材的可能。总而言之,若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无趣,我宁愿不发。
这是我的选择。不知道到时候发新书,还会不会有书友记得我?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6/16734/91585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