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明末命运之抉择 > 第334章 比北方还冷的南方?

第334章 比北方还冷的南方?


在确定中华帝国的百官之后,杨昭下令所有官员、士兵全部发放正饷3倍的(一般尚书省府州县主官除了正饷之外,还有4倍的补助,一般官员为正饷的2倍),每每想到这里,杨昭感叹这大概就有点像收买官员似的。

        考虑到鞑子正兵分三路进攻汉中、襄阳、九江,杨昭对各地兵马进行调配,令杨成率领第5镇驻防四川,曹勋第1镇驻防湖南,王畅率领第2镇驻防云南、贵州,以保证后方安全。

        杨昭决定急调贺珍第8镇进入郧阳,与赵德胜的第3镇一道驻防陇东、汉中、郧阳,以对抗蛮清英亲王阿济格的西路军,防止鞑子从汉江上游夹击襄阳。

        令王光兴第16镇回防襄阳,与刘体纯的9镇、马潮第一骑兵营,洪正龙水军第一营以防备吴三桂、满达海、李国瀚率领的中路军。

        令右大都督蒋世铉率领刘维明第6镇、冯有庆第7镇、刘文秀的第13镇、杨?新水军第2营、谭宏的水军第4营一道驻防武胜关、大巴山到九江地区已防备济尔哈朗、洪承畴、岳乐的东路军。

        在应对鞑子进攻的同时,为包抄鞑子主力,杨昭决定组建南线集团,由左大都督、两广总督董克治、广东提督李定国率领董大海第4镇、王树极第11镇、李定国的第12镇、窦民望的第17镇一道进攻两广地区的尚可喜、耿忠明。

        这路杨昭认为最有希望,不但有杨昭最为倚重的左大都督董克治,而且还有两蹶名王的李定国。为了协调这路兵马,杨昭对董克治、李定国进行工作分工,由李定国担任前线总指挥,率领第12镇、窦民望的第17镇,周正水军第3营,董克治率领另外两镇巩固后路安全,以支援前线。

        考虑到广东、广西属于沿海地区,水军在对敌作战的重要性,杨昭令董克治在广西钦州打造船只,再加上第3营船只无水路到达广州、到达沿海地区。

        杨昭将周正的水军第3营与当地水军进行混编之后组建水军第5营,调步军21营参将樊明善为水军第5营参将(樊明善遗缺由马万年接任,马万年手中有1司白杆兵,极善于山地作战)。

        其时忠勇军水军已经有5营兵马,分别是洪正龙的水军第1营,驻防襄阳,防止鞑子渡过汉江攻入江汉平原。

        杨?新率领的水军第2营、第4营作为水军第1镇,正在九江、鄱阳湖地区与鞑子水军作战。

        刚刚整编而来的水军第5营,由参将樊明善率领,负责后方警戒与粮草运输。

        考虑到称帝巨大影响,杨昭令护卫镇参将杨勇与枢密院佥事马吉翔一道率领一部兵马护送内江公朱由榔与前大明次辅吴贞毓迁移到内江居住。

        安排枢密院副使黄应运、顾炎武、丞相府参议金堡、徐天佑随军前往武昌,宣布谕旨,令枢密院学士费密,丁时魁携带禅让诏书前往云贵川与陕甘各地衙门、军营,通报永历帝禅位的消息。

        考虑到鞑子攻击主力在湖北地区,杨昭则率领护卫镇、郝永忠第14镇、娄义骑兵第2营、水军第3营向回防武汉,与驻防武汉的王复臣第10镇一道组建机动兵团,以应对鞑子进攻。

        令曹勋第1镇与李来亨第15镇从湖南攻入赣南地区,以牵制济尔哈朗集团。

        现在正值3月上旬,一路上春雨不断,杨昭一面担忧各地官吏的反应,在这之前虽然各地官员、议会纷纷上书请求称帝,但会不会像袁世凯那样出几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反对呢?

        其他地区不敢保证,就像鲁监国朱以海统率的舟山水师,郑成功所统帅的兵马为了争夺权力可能激烈的反抗,对这些杨昭早已经拟定应对之法了。

        对云贵川湖广广西与陕甘等忠勇军控制地区,杨昭还是有把握的,这些地区可都是自己亲自带兵光复的,可不像袁世凯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完全不同的势力。

        那个时候共和思想已经深入到官绅心里,而这个时候大家认为皇帝是理所当然的,皇帝是万民主宰。

        还有,即使有个别将领不服,但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就像李定国的第12镇通过不断整编其老部队也不过6成而已,再加上军中有委派文职的参军主管着行政、后勤、战功等工作,在军中基本上形成了二元结构。

        话虽如此,但称帝毕竟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再加上鞑子正迫在眉睫,对此杨昭还是忧心如焚。

        这天天空下着细细的小雨,经过一天行军大家住下,迎着微微挂起的寒风,杨昭打了一个寒颤,身体微微颤抖不已。

        为了了解军心动向,杨昭这天带着几个参谋前往各营巡视,一路之上看到将士们兴致非常之高,隐隐约约感到很多将领夸耀自己是多少期忠勇堂毕业的官员,是天子门生。

        一些人更是夸耀自己是从龙功臣,自己在什么时候加入忠勇军,在战场上立了什么功劳,曾经受到何等奖赏,看到杨昭一行走过时更是满脸欢喜。

        而新加入的将士纷纷感叹忠勇军待遇基本上达到边兵的待遇,有的更是声言刚刚收到家里托人传来的口讯,家人可以免除一人丁赋,家人可以以优惠价格购买4担粮食。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县里兵房文书逐个拜访查核军属,看到县衙门的老爷竟然去拜访贫困农家,周围乡亲非常羡慕。

        现在听到只需要1分银币(10个铜板),就可以通过驿站邮寄家信后,特的托村里那个落魄老秀才帮忙写一封,以让自己在前线放心的杀敌立功。

        那个脾气乖戾的老秀才平时挑三拣四的,这次不但免费写了一封书信,现在大家正有声有色的读着。

        每次进入一个帐篷,看到中队长组织大家大声的朗读着,看到大家兴致非常之高,杨昭显得特别兴奋,有时问下是否谈到家乡收成如何?是否谈到税赋如何?有的时候还拍了拍众人肩膀以示鼓励。

        但就在这时,一阵呵斥声在耳边响起,一个文书模样的人正在呵斥几个刚刚俘获的那帮孔有德部俘虏。

        原来几个包衣奴才竟然能忍受不了南方冬天的煎熬,竟然想享受忠勇军待遇,跑到大帐之中烤火

        几个忠勇军士兵正对耷拉着脑袋的几个包衣奴才拳打脚踢,参谋处处长杨威感到非常吼道:“这帮包衣奴才真的可恶,从前跟随其面前主子欺压我大汉子民,现在竟然想在我忠勇军军营耍特权,你们真是贼心不死啊。

        来人,将这些包衣奴才全部发落到军屯场所,让他们军屯,为其过去卖身求荣,出卖祖宗行为赎罪吧。

        那几个正招呼包衣奴才的一听大喜过望,连声答允,准备将这十几个包衣奴才押往军屯所。

        但让杨昭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包衣奴才死活不愿意,一个个大呼小叫跪在那里,希望杨昭应允,即便他们到了军屯场所,也要允许他们烤火。

        杨昭感到颇为惊异,满脸怒容道:“你们这些包衣奴才,怎么至死改不了奴才本性,站起来,好好做人可以不?在这寒天腊月,大家都没有火烤,你们竟然要求烤火,真是八旗子弟啊。

        一个人眼中充满泪水道:“监国,我等并不是冥顽不灵,实在是这江南地区太冷了,冷得我等直打哆嗦啊,监国,若没有火烤,我等宁愿王爷杀了我等啊。

        杨昭大惊,睁大大眼问道:“你这个包衣奴才,在本王面前怎么说谎话呢?要说寒冷,那北方可是寒冷百倍,你们在北方不喊冷,怎么在这江南地区喊冷呢?

        这个包衣奴才满脸噙满泪水道:“监国,也不知道怎么搞的。

        监国,说来也奇怪,北方虽然冰天雪冻的,每家每户可是烧炕烤火,在家里蛮暖和的。即使在外面,大家只要穿得厚实一点,稍稍运动,也不感到怎么冷啊。

        而在这南方,那不是一点冷,而是感到蚀骨般的冷,这两天风顺着衣领直往身上冒,让人感到冷到骨头里面啊,这个冷,与北方的冷可不一样啊。

        杨昭最初不信,连问数人,大家都感到奇怪,那些被俘获的包衣奴才都喊冷得受不了。

        听着众人略带调侃的笑话,杨昭突然恍然大悟,前世在广东打工的时候,一些东北同事大喊受不了吗?

        江南潮湿,北方干燥,虽然江南温度比北方高很多,但是给人感到特别的冷。

        如此看来水土不服不仅仅是鞑子要到北方避暑这么简单,就是这种潮湿的冬天天气也是受不了的,想到这一点杨昭心中不由得有了主意。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6/16312/90734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