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怪书生传奇之内外风云 > 二六回 田忌赛马小计谋 九宫八卦伪阵图2

二六回 田忌赛马小计谋 九宫八卦伪阵图2


世宗和百官在殿中等了许久不见鞑靼使臣到达,世宗有些不耐烦,脸上愠色渐起。严嵩借机责问学士道:“徐大人,圣上等了大半天鞑靼的使臣还没来,这是怎么回事?”

        严世蕃也说:“圣上,鞑靼人太不将您放在眼里了。”

        世宗不爽地出了一个长气。

        学士赶紧解释道:“圣上息怒,鞑靼来使绝非不将您放在眼里,而是瓦硕公主要先沐浴更衣,再祭拜神明,这才能来拜见圣上,还请圣上耐心等候。”书生差董泰告诉学士的正是这句话。

        世宗惊道:“他们也有这番讲究?”这些礼仪是朝拜重要人物才会有的。

        学士道:“有。”

        世宗道:“行,那朕就再等等。”

        少顷,侍卫来报:“皇上,鞑靼使臣已到宫外。”

        世宗道:“宣。”

        书生带着瓦硕等人缓缓走进宫中,宫中旌旗飘扬,号角争鸣。迎接使臣的规格向来高,何况大明忌惮鞑靼,礼仪上更是做够了排场,以示恭敬。

        鞑靼众人站殿店外,书生先进入殿中,跪拜道:“段世昌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鞑靼使臣瓦硕公主和前军主谋扎鲁那吉等人到。”

        世宗道:“爱卿平身吧!”

        书生道:“谢皇上!”起身站至一旁。

        世宗向杨公公示意,杨公公用尖锐的声音吆喝道:“请鞑靼使臣进殿!”

        瓦硕和扎鲁那吉左右并排进了殿,其余鞑靼人在后。鞑靼众人却不跪拜,尽数站着身子,手抚胸口,微微鞠躬。瓦硕道:“鞑靼国土默罕之妹,耶律瓦硕。”扎鲁那吉说:“鞑靼国前军主谋扎鲁那吉。”瓦硕和扎鲁那吉齐说:“参加大明圣上。”

        众臣见鞑靼使臣不跪拜,颇有微词,世宗心中亦不悦,但对鞑靼畏忌三分,不敢追究,只说:“两位使臣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免礼!”

        瓦硕说:“大明圣上,此行匆忙,未备厚礼,皇兄托我向大明圣上呈献十二株千年人参,可延年益寿,祝大明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扎鲁那吉差人将礼物呈上,太监接过后端给杨公公,再由杨公公端给世宗。世宗看了看,一个精致的盒子,其中装了十二株硕大的人参。世宗说:“好,来人,赐坐瓦硕公主。”

        太监端来一把椅子,放在瓦硕身旁。

        瓦硕说:“谢大明圣上!”泰然坐下。

        世宗说:“近年来,两国边境不乏冲突,受苦的皆是两国百姓,此次听闻使臣前来商谈边境之事,朕十分欢喜,只盼与贵国和睦相处,两国军士免受劳苦,百姓免遭祸患。”

        扎鲁那吉说:“大明圣上爱民如子,真乃大明之幸。主公与小臣此番前来,一来商谈和事,二来听说大明文治武功,人才济济,特带了几个不成器的下属,想先向贵朝学习领教。”

        世宗一瞧两人身后的六位壮汉,个个身如猛虎,眼如雄鹰,心中犹豫:“这——”

        严世蕃出列道:“启奏圣上,鞑靼重使远道而来,想一睹我大明国威雄风,圣上自当恩准,再者我大明不能固步自封,当多与外人交流,取长补短,现在鞑靼高手来到,正是良机。”

        严世蕃这话堵住了世宗的退路,世宗只得说:“好,不知使臣想怎么个比试?”

        扎鲁那吉说:“我们带来了五名勇士,欲与贵朝五位勇士较试高低。我们带来了一张七石宝弓,欲在贵朝中寻求能拉开它的英雄,赠与他。小臣不才,偶得一张阵型图,见其精妙却不能破解,听闻贵朝不乏智士,特来请教。”

        世宗一听,心中想骂,这哪里是商谈和事,分明是来挑衅的,看了看学士,强装镇定地说:“徐爱卿!”

        徐阶答道:“臣在。”

        世宗道:“此番接待来使交由你负责,你看来使的要求如何处理?”

        学士道:“启奏圣上,鞑靼重使远道而来,我们理当满足他们的要求。”

        扎鲁那吉见缝插针道:“多谢大明圣上和明朝大臣恩典。”

        世宗已经下不了台,说:“好,移驾校军场。”

        杨公公随即吆喝道:“移驾校军场。”

        众人来到校军场,点将台上,世宗居中而坐,瓦硕在左上方坐了,丫鬟侍候在旁。瓦硕其下是扎鲁那吉,六壮汉站立在后。与扎鲁拉吉对位的是严嵩,旁边是徐阶,再严世蕃及几位重臣。其余官员在后方坐着板凳。

        书生是主客司郎中,官职太小,连坐板凳的机会也没有,一番张罗,尔后上台报道:“启禀圣上,俱已安排妥当,可以开始比试了。”

        世宗说:“好。”

        学士道:“公主,扎鲁大人,不知先比哪一场?”

        扎鲁那吉说:“先较武功吧,我方派五人,贵方派五人,一一对应,胜多为赢。”

        学士说:“好,为免伤和气,点到为止即可!”

        扎鲁那吉说:“自当如此!”随即点道:“巴尔斯、图克、塔里、洪勒、乌鲁”。

        五位勇士威风凛凛站到台下。

        学士亦点道:“谭纶、戚继光、汤克宽、周尚文、杨庭。”

        五位将军也是精神抖擞站到台下。

        两边猛将咫尺相对,眉宇间尽是杀气。对于鞑靼勇士而来,他们是来向大明显威的,当然得胜;对于大明将军而言,他们恨透了鞑靼人,只恨没有机会上阵杀敌,今日对上,怎能落败!

        扎鲁那吉安排道:“第一战,乌鲁。”

        乌鲁出列,使一柄开山大斧。

        乌鲁在五位中武艺最低,扎鲁让他打头一阵,是为了试探明将的本事。

        学士安排道:“周尚文,迎战。”

        周尚文出列,使一把大刀。

        周尚文只有二十来岁,武艺在五人里位于中间,学士这般安排是为了占据先机,为后面的比试提高士气。

        书生宣布:“第一战,鞑靼乌鲁将军对战大明周尚文将军。”

        两人走至教武场两端,翻身上马。

        乌鲁并不把周尚文放在眼中,心道,乳臭未干的小子。

        周尚文初生牛犊不怕虎,心道,我今日就要为大明扬威。

        书生吆喝道:“比试开始,擂鼓!”

        战鼓擂响,咚咚咚。两将战至一团,乌鲁持斧砍向周尚文,周尚文举刀相迎,乌鲁力气大,周尚文被震退了一步。

        乌鲁嘲笑道:“小子,还是回家喝奶吧!”

        周尚文年轻气盛,回骂道:“你奶奶早没奶了,我喝什么!”这家伙口出秽言,骂乌鲁是自己儿子。

        乌鲁气不过,怒道:“去死吧。”又砍向周尚文。

        周尚文这回聪明了,不硬接,只躲闪,并扬刀反攻乌鲁。乌鲁势大力沉,但周尚文身手敏捷,丝毫不落下风。

        三十招后,周尚文破了乌鲁,将刀架在乌鲁脖子上,挑衅道:“儿子,该谁回家喝奶?”

        乌鲁怒目相视,骂道:“去你妈的!”

        书生宣布:“第一战,大明周尚文胜。”

        周尚文移开大刀,两将下马回列,周尚文一脸得意,乌鲁则一脸不服气。

        世宗及明朝官员自是开心,瓦硕和扎鲁那吉却脸色平淡,根本不为这一败而心急,这一败可说是在他们预料中的。

        扎鲁那吉对学士客气地说:“果然英雄出少年。”

        学士说:“承让,承认。”

        扎鲁那吉说:“第二战,图克。”

        学士说:“第二战,汤克宽。”

        图克在鞑靼五人中,武力第二,汤克宽在明朝五人中居第四。

        两将对战,图克二十来招便胜了。

        第三战,鞑靼派出塔里,大明派出杨庭,杨庭再落败。

        自此,已战完三场,明朝负两场,明朝众人多是担忧和焦急,严氏父子和于全等人却是心中窃喜。

        第四战,鞑靼派出武艺第四的洪勒,大明派出武艺最高的戚继光。

        洪勒知自己若胜了,这轮就赢下,攻势极猛。戚继光则知自己一旦落败,明朝颜面大失,招招谨慎。

        洪勒猛攻不成,陷入被动,不多时,被戚继光战败。

        书生宣布:“第四战,大明戚继光胜!”

        明朝众人稍微松了一口气,但很快更为紧张,因为接下来一战将决定胜负。

        扎鲁那吉显得信心十足,说:“第五战,巴尔斯。”

        巴尔斯是鞑靼名将,是瓦硕的第一护卫,武艺最高。

        学士则派出谭纶应战,谭纶已年过四十,是一员老将,武艺虽比不过戚继光,但经验丰富,学士将他作为压轴。

        战鼓擂响,两将战成一团,都不敢掉以轻心。

        四十招后,谭纶露出破绽,被巴尔斯击败。

        谭纶脸上尽是羞愧,巴尔斯和鞑靼人全是得意。

        第一场,明朝败了。败在武艺,也就败在兵力。世宗和明朝官员脸上无光,学士亦觉惭愧,严氏父子等人心里却欢喜异常。

        扎鲁那吉对世宗说:“多谢大明礼让。”这完全是假客气。

        世宗只得说:“鞑靼勇士武艺高强,果然名不虚传!”世宗心中更虚,鞑靼就来了五个人,我大明都不能敌过,换做疆场厮杀,我大明岂不更无胜算?

        严世蕃说:“圣上,时日紧张,我朝准备不充分,来不及遣调勇将,故而胜少败多,陛下不必放在心上。”严世蕃这么说蕴含了两层意思,表面上是为明朝的失利找个台阶下,深层里的意思是这些都是徐阶找的人,不是真正的勇将,真正的勇将在哪里,当然在我严氏父子手下。

        世宗一听,问:“严爱卿是说我朝还别有良将?”

        严世蕃说:“良将众多。”

        世宗叹息道:“早知道当精心挑选良将,这番却是败了。”这话对学士含了责备之意。

        学士失望地看了一眼五位将军,这一战怎么能败!

        五位将军深埋着头,有的摇头,有的叹气。

        书生上前道:“圣上不必心忧,这番比试我们固然落败,但若两军对垒,我们必然取胜!”

        扎鲁那吉立马问:“段大人何以这么果断?”

        书生说:“扎鲁大人,单论武艺,鞑靼五将的确高于大明五将,但两军对战,不能光看将领的武艺,还须看用兵的谋略。”

        扎鲁那吉说:“那么段大人的意思就是可以靠智谋反败为胜了?”

        书生说:“不敢说一定,但值得一试,不知扎鲁大人可否再比一场?”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6/16223/90499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