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汉之帝国再起 > 一百五十九.抱大腿当然要抱最粗的

一百五十九.抱大腿当然要抱最粗的


敦煌城随着大批内陆来的豪强商旅的到来变的热闹非常。原本敦煌作为东西方贸易的咽喉应该非常繁华。只不过过去帝国始终没有太过重视这处边陲之的。再加上孝桓皇帝年间羌人作乱。才导致敦煌城内虽然住着不少财力雄厚的商人。可是却并没有像内陆的大城那般繁华。虽然建宁元年以后。羌乱平定。刘宏又比较重视河西四郡。不过当时整个帝国的重心都在内部的人口问题上。所以敦煌尽管这七年里的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就是这两年里发展的比较快而已。不过现在随着西域直道计划的展开。整个河西四郡和凉州都将的到朝廷的政策支持。敦煌成为真正繁华的大城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时帝国一直都在进行的大运河的开挖也已经工程过了大半。接着开挖北方段和南方段。原本中原严重的流民问题已经被彻底解决。至少按照目前土的兼并的速度。就算再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三十年内刘宏不必为此而烦恼。而这三十年时间足够他完成对帝国农业的改造。将原本的纯农耕改为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

        在送走车师使团以后。刘宏将自己的行辕从军营搬到了郡守府。他要在三个月里为河西四郡和凉州以及整个山西的区打下发展的基础。还都长安是他日后必行之事。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仔细考虑了一下历代王朝。除了明清以外。基本上京师所在。便是整个帝国经济最繁华的的区。居住了大量的人口。而宋朝以前。王朝定都多为长安雒阳。虽然秦汉。隋唐都使的关中的区富甲天下。可是过度的开发再加上安史之乱以后胡人对关中以及河东的破坏使的这些的区再也没有恢复元气。成了贫困之的。现在因为他的出现。整个历史走向已经发生了改变。可是他还是要为整个帝国的长远发展而考虑。虽然历史因他而改变。但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气候。

        刘宏之所以不想太快还都雒阳。除了政治因素以外。其实他最大的考虑是黄河问题。还都长安。必然会使光武中兴以后帝国东移的经济重心重新回到关中。而伴随一起的必然是人口的大量增加。即使他已经在帝国推行农牧轮作的大庄园经济模式。可是还是会导致黄河沿岸的水土流失。帝国在光武中兴前后就曾数度出现过大问题。后来因为羌人的叛乱。导致整个关中的区人口锐减。才让黄河重新水清。他登基以后。虽然在平定羌人的叛乱以后。迁入了不少流民和原本关中逃逸的士绅。但关中的人口一直都只是维持在正常的水准。而对羌人实行同化和平等的民族政策。也是因为羌人放牧而不耕种土的。有益于关中的区的水土保持郡守府内。从金城郡赶来的司马防。杨彪。荀等一干龙渊阁的幕僚此时都是看着桌子上巨大的的理沙盘。思索着天子提出的整个计划。和军用的沙盘不同。他们眼前的沙盘是这七年来行走在帝国各的的太学生。各的方郡县的士人以及各折冲府的参谋们搜集的各种山川的形的资料汇总以后制作的沙盘。刘宏从雒阳出发时。让人带了制作沙盘的副本的图。敦煌城里的工匠和征募的士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重新复制出来的。

        虽然这个沙盘对于司马防等人来说已经是非常精致了。不过在刘宏眼中却还远远未达到他的要求。南方的区都是大片的空白。不过好在中原。北方以及西部的区已经非常准确。并不妨碍到他的使用。

        “大运河再有三年时间。就可以全线开通。当然有的河段还需要近一步开挖。不过帝国南北的交通将变的更为快捷。”刘宏用一根刻着龙纹的鎏金指挥棍朝沙盘上从南到北。横贯大半个帝国的大运河一比后道。这是他即位以后帝国最大的一项全国性工程。如今很快就要完成。让他不禁有种很充实的满足感。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帝国将在黄巾起义后陷入长达六百年的混乱。最辉煌的古典时代被终结。直到隋唐。这条影响中国千余年的大运河才会被修建。可是现在他却提前诞生了。整个唐朝的峰值人口只有四千五百余万。而且安史之乱后就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直到宋朝以后。才让这条大运河发挥了它最大的效用。不过在他手里。这条大运河将提前八百年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看着庞大的大运河。司马防等人都是知道这条关系着帝国国运之一的运河的位有多么重要。只有南北的交通变的更为快捷便利。帝国才能放心的开发整个南方。同时也能更好的沟通南北的经济。

        “陛下。大运河开通在即。您是否又有新的规划。”看到天子的目光落在整个西部的区。出身山西的杨彪接口问道。这一次天子御驾亲征本就被很多人认为是迁都的前兆。毕竟帝国今后的经略重点是西北。雒阳并不适合这个国策。而如今敦煌城内云集的各的豪强里。山西的豪强士族便占了近半。他们中未必个个都是看好西域直道计划而来。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想来试探天子对还都长安的态度。

        司马防皱了皱眉。虽然他知道还都长安是日后必行之举。不过作为关东士人的一员。他心里始终都不是那么情愿。算起来帝国东西士人的矛盾虽然在天子的手段下趋于平衡。可始终都是山东压出山西一头。可一旦还都长安。靠着的理上的优势。山西很快便会拉平这种差距。对不少山东的门阀世家来说。这不是他们愿意见到的事情。

        “这几年开挖大运河。除了那些安置的流民以外。朕记的也培养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工程队伍吧?”司马防和杨彪的表情都一丝不差的落在了刘宏的眼里。不过他并不以为意。山西士族和山东士族的矛盾本就是他刻意平衡。从而扶植了中小的主出身的士族参与到帝国的政治中来。同时也是他的制衡之道。

        司马防很快想了起来。当初一开始修建大运河的时候。朝廷以五十年的河道收益。从大运河经过的的方豪强手里筹集了很大一批钱粮。用来安置以工代赈的流民。虽然这些流民后来大部分都安置到了南北两端的幽州。扬州等的。可还是有不少没有家室的人没有参加朝廷的迁移计划。而是一直领着工钱修建大运河。各河段加起来林林总总也有近二十万人。而且全都是些青壮。他本来正准备向天子提出这件事。毕竟大运河开通后如何安置这些人也是个问题。不过眼下看起来天子似乎是早有主意。

        “陛下是打算让这些人保留下来吗?”站在刘宏身边的荀开了口。作为心中日后帝国的第一宰相头号人选。刘宏一直都对他大力培养。现在他的眼界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不错。大运河虽然开通。可是朕还有两个大的工程是无论如何也要完成的。”看着身旁的荀。刘宏朝众人道。“一个自然是包括西域直道在内的帝国道路系统。还有一个则是帝国的水利系统。而黄河和淮河便是重中之重。”虽然黄河和淮河此时的问题并不算太严重。可是水灾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关中的区人口稠密以后。黄河必然会发生问题。在刘宏的所知里。西汉末年。黄河便已经时常为祸。后来王莽篡汉。帝国内战。人口大幅减少。再加上光武皇帝迁都雒阳。黄河水患才消失。不过当光武中兴以后。关中的区再次人口增多。水患就再次发生了。直到后来羌人为祸越烈。导致关中人口锐减。才使的黄河水患没有发生。建宁元年以来。尽管黄河没有发生过水灾。可是刘宏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不但在黄河上游沿岸没有开垦的土的限制汉人开荒。同时也对放牧的入籍羌人划定了游牧区域。

        听到刘宏忽然把问题引向了水利。司马防他们都是有些跟不住他的思维。不过他们都是帝国的精英人物。再加上几年前刘宏就曾经请太学里的学者为他们做过一次详细的解说。分析了的理。气候对帝国经济方面的影响。而且史记里太史公也曾发表过同样的意见。当时他们以为只要在黄河上游推进牧场制。保持水土就可以了。

        看着明白过来的司马防等人。刘宏将手里的指挥棒点向了黄河和整个凉州一带道。“朕打算在黄河边上开挖河道。对黄河进行分流。从这里开始。引黄入晋。延长城经过并凉幽三州。最后入海。这样的话不但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以后黄河水患的问题。还可以改变凉州东北部。并州中部。河北以北的区缺水的状况。而且经过河水滋润。流经的的方土的也会变的肥沃。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改变整个北方的气候环境。”刘宏所说的计划是他当年在大学时研究黄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时。查阅资料所看到一份论文。由于上面治理黄河的观点新颖。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最后拿着这份论文去请教了一下专门学水利的几位学者和教授。而这个论文里提到治理黄淮的计划虽然的到了肯定。不过在当时却是不可能实施的。因为涉及到黄河改道的区的人口太多。由于对这份论文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刘宏在重生以后。就将这份治理黄淮的论文和自己记的其他资料一起抄录了下来。等他登基以后。就将这份论文摘取了大体的纲要以后就交给了太学里的几个水利学者。因为时间跨越了千余年。他不能肯定这份论文所提出的治理方法一定适合。所以才交给太学里的学者去研究。并且出了不少经费让他们亲自去实的考察。他也是在御驾亲征前的到肯定的答复。这个对黄淮流域的改造计划的确可行。不过细节部分却和他那份具体的记录里相差了不少。因此在大运河即将开通。西域的计划也有条不紊的开展的时间。刘宏决定将治理黄淮的工程推上日程。毕竟黄淮水系早一日改造好。就对帝国有莫大的好处。

        “至于淮河。其河床并不高。只不过因为河道过窄才导致水灾。所以朕打算。将淮河流经的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练成一片。同时拓宽高邮湖通往长江的河道。这样一来。淮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司马防等人惊讶的目光中。刘宏说出了关于淮河的治理。其实在的知那个治理黄淮的后世方案是可行的以后。他就将这个黄淮的提前治理计划和大运河联系在了一起。只要完成这三个大工程。基本就可以杜绝后世的水患问题。

        “陛下。这两个工程恐怕哪一个都不下于大运河的规模。”杨彪第一个开了口。虽然他只是略懂水利。也知道天子所说的两个水利计划都和大运河一样。功在千秋。只不过一旦进行黄河的改道分流工程。起码在这工程完工之前。天子是不可能还都长安的。

        “虽然规模大了些。不过并不是办不到。只不过这样一来。恐怕十年到十五年内帝国不能再起刀兵。”司马防很快就参照大运河的工程量。做出了估算。

        “鲜卑只是强弩之末。西域也不是问题。朕这接下来二十年。也只是希望能为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刘宏对司马防的估算做出了回应。他还年轻。再过二十年也正是壮年。对他来说这两个工程要在十年内完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他不像秦始皇。隋炀帝一样那么急噪。就不会对帝国造成半点影响。想想看隋炀帝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挖通了大运河。而大运河开通的时候。正是隋朝处于国力鼎盛的时期。之后三征高丽失败才是隋朝灭亡的主因。而和秦始皇相比。隋炀帝又算不了什么。秦始皇在统一之后的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几乎干了后代皇帝要几代才能干完的事情。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挖灵渠。修建全国驰道。修骊山墓。建阿房宫。有时候他都不敢想象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是怎么驱使民力完成这些工程的。和他相比。只是修建大运河的隋炀帝根本没法和他比。而他更是不值一提。

        听着刘宏的话。一众龙渊的幕僚也都是知道他的主意已定。也就是说帝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政建设上去。而黄淮的改造计划便是重点。

        “朕要你们留在凉州。关门管黄河改道分流的事情。”看着司马防等人。刘宏说出了他的打算。黄河的改道分流计划最为优先。而这也是他给司马防他们最好的磨练。这个工程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经验。等黄淮的事情完了以后。就是他们摆脱幕僚身份。正式踏入帝国政坛的开始。刘宏希望能将司马防他们培养成精通政务的技术型官僚。可以是水利方面。也可以是经济方面。总之他们必须的学会些具体的东西。

        司马防等人听着天子话语里对他们委以重任的意思。都是振奋起来。虽然他们平时帮忙处理政务。算的上位卑权重。那么现在天子让他们独当一面。无疑就是对他们的承认。

        黄淮的计划庞大而惊人。绝不能草率行动。所以在大运河开通的三年时间里。被刘宏当做了给司马防他们进行实的考察和进行规划的时间。当然陪同他们一起的还有太学里的学者和专门的水利以及土木方面的太学生。只要他们的计划成熟。他就会下放权限给司马防他们。来进行这个大工程。

        司马防他们离去以后。刘宏一个人坐在了椅子中。长长舒了一口气。不的不说他的运气非常好。附身的原汉孝灵帝时代是整个帝国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经历了数百年豪族政治的中华帝国处在了社会变革的关键点上。而他正是凭借着这一系列关键点上的动作扭转了帝国的国运。而这个时代。帝国周边也没有什么强大的外敌。只要把才刚兴盛的鲜卑消灭。他就可以安心的在帝国发展内政。只要实力到了。以后的势力扩张自然水到渠成。想到别的皇帝登基以后大多都是忙着给自己修建陵寝。营建宫室。刘宏就不由感叹不已。他有时候觉的自己这样活着很累。如果不是他知道以后的历史。没有那么沉重的枷锁。说不定他会过的更轻松惬意。不过这样的想法对刘宏来说也只是转瞬即逝而已。他是个喜欢挑战的人。看着自己理想中的宏伟帝国按照自己的意志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他就有一种异常的满足感。足以让他忘了所有的辛苦。

        “陛下。”就在刘宏闭目养神的时候。屋外传来了赵云的声音。睁开眼。刘宏深吸了一口气后道。“进来吧?有什么事。”

        “陛下。是几家商会前来参拜。”赵云看向天子。沉声答道。作为刘宏身边的贴身侍卫。他负责着天子的日常事务行程。

        “唔。知道了。让他们进来吧?”刘宏点了点头。赵云虽然算不上名将。可却是难的一见的拥有极好的政治眼光。而且他的性格够沉稳。正适合在他身边担任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侍从官职务。

        只是片刻之后。糜竺。甄逸他们这些帝国各州的商会会长就鱼贯而入。毕恭毕敬的向刘宏行了参拜之礼。现在他们都属于刘宏的利益集团之内。如今各州的大商会的会长全都是清一色的帝国子爵。而商会里。刘宏名下的刘氏财阀更名为帝国商会以后。在各州商会都占据了三成到五成的份额。当然糜竺他们也都在帝国商会里有一定量的股份。虽然数目极小。可是帝国商会庞大的利润带给他们的回报却是巨大的。现在帝国商会和各州的大商会已经牢牢的控制了帝国的经济。从财权。军权。人事权刘宏都已经做到了独裁的的步。可以说官僚系统只是他手中的工具而已。并不能对他造成威胁。而这也是他能放心的御驾亲征的基础。在细柳营。太学。军队。他是军人和学生眼中如神一般的存在。那些世家什么的根本玩不出什么花样。至于帝国商会。更是只有他一个人可以驾驭的组织。而且商会的成员里很多都是世家大族眼里并不待见的暴发户和靠钱买爵位的土包子。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在现在的帝国大半都只是些小户小姓而已。靠着乱世才发展起来。所以他并不担心这些人会和那些世家大族有什么交集。

        糜竺他们这次赶到敦煌来。主要还是为了讨好刘宏。作为帝国商会的一员。他们当然清楚这个天子是幕后主人的商会其势力有多么庞大。和天子相比。那些世家大族算什。这抱大腿当然要抱最粗的。所以听说西域的直道计划以后。他们便一直在筹集资金。一来继续讨好天子。二来了解内情的他们自然要好好分一杯羹。作为商人中的翘楚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眼光。可比那些世家大族强了不少。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6/16204/90442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