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嫡女替嫁 > 第六十七章 朋友

第六十七章 朋友


月蓓打翻的那个药碗里残留了些药渣,坤鹤师父接过碗,细细又看了一遍,初时她并不觉得有什么,直到看到了捣碎的药渣里竟然有果肉的残渣,当即警觉了起来。

坤鹤师太自个精于药剂,她的这几个徒弟自小跟着她,从很小的时候便会分辨草药,知晓草药各个部位的功效和毒性。

虎啸草性寒,可解内燥引发的过敏之症。

但虎啸果性热,若敷于由过敏之症引发的红疹上,势必会助长其势。

换言之,曲小姐若真的敷用了这药,红疹非但不会退,恐怕浑身上下都不会有一块好皮了。

过敏之症原本并不可怕,但是以虎啸果催之,这是要生生毁掉曲小姐这一副天生的好皮囊啊!

坤鹤不信,她一手带大的徒弟会不辨药性,错把虎啸果碾入虎啸草中。

她望向一旁已然被曲小姐洞悉的眼神凝视得乱了方寸的月蓓,恨铁不成钢道:

“月蓓,再不从实道来,为师便要清理门户了!”

月蓓闻言一扭头,目光灼灼望向坤鹤师太,似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不知从何道来。

她残害曲小姐的经过容易解释,可是残害她的动机呢?

月蓓说不出口。

她讷讷地望向地面,曲小姐洁白不染人间风尘的翘头靴出现在她面前,她云淡风轻的语调响在月蓓的头顶上:

“月蓓师父,既然你说不出口,那便由倪裳来问吧!”

曲小姐微一停顿,纤细的手指从小尼姑月蓓的脸颊上划过,又凑到自个鼻子边闻了闻,薄唇轻启,道:

“倪裳孤陋寡闻,竟不知这庵堂里四大皆空的尼姑,也是喜用水粉面脂的?”

坤鹤和月蓓闻言俱是一惊,月蓓还要狡辩,哆哆嗦嗦道:

“这是上一波来的世家小姐送的,贫尼只是因为瞧着新鲜,才赶了一回时新。”

曲倪裳猛然顿住脚步:

“月蓓师父,我对你的那些莺莺燕燕、风花雪月的故事丝毫不感兴趣,但到了眼下你若还不肯好好说话的话,除却胭脂水粉,你身上这块宫纱,缁衣下穿着的红绸,以及你那形似杏花楼姑娘的扭腰摆臀的姿势,倪裳便只能展开来说一说了!”

“月蓓师父,倪裳想知道其实很简单,是谁指使了你?宫里的人,还是外面的?”

一旁,坤鹤师太不停歇地转动着手中的南海佛主,口中念念,却未能收获预期的平静。

事实上,她已然在月蓓方才的一番逃脱挣扎中瞧见了她领口内藏着的一抹红色。

月蓓,太令坤鹤失望了。

坤鹤闭了闭眼目,对月蓓说:

“说吧,说了兴许能抵偿一些你的罪过。”

“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那个人蒙着脸,我什么都没有看清,只知道是个女人。我头上这条纱巾便是她随手送的。”

月蓓回忆起那人送纱时的神色和嫌弃的语气,便尽数与曲小姐学了:

“她说,我原先那个样式的纱帽,京都城里的女人们擦脚都不用了。”

不得不说,月蓓学那人的语调极像,很轻易地就让曲倪裳想到了一位深交多年的“老朋友”。

她略一思索,又继续问道:

“她要你做什么?”

月蓓颤颤巍巍地抬头,她不敢看曲小姐的眼睛,只是轻声说:

“她要,她要,要贫尼好好招待曲小姐,她说,她说,她最讨厌曲小姐的脸了。她还告诉贫尼,曲小姐是不能服食干贝的。”

一旁坤鹤师太絮絮念:“罪过,罪过。”

曲倪裳细细品味着月蓓的话,始终觉得:

“不对。”

她虽与那人打过多年的交道,彼此之间也算是相熟。但像过敏之症这样的隐私,她一共也只犯过一回,那人又怎么会知道呢?

月蓓见她不信,赶忙解释道:

“曲小姐,贫尼真的没有骗你,那人似乎极其厌弃曲小姐您的脸,每每提到都是咬牙切齿的。曲小姐若是不信,贫尼还留了些她给的干贝粉,可以拿来给曲小姐过目。”

她说着匍匐在地,大哭道:

“贫尼全是为人逼迫的,请曲小姐高抬贵手啊!”

曲倪裳从她那不禁吓也不禁骗的样子里看出,她所知已经全数都告诉自己了。

她对于自己已然无用,所犯戒律和罪责也理应交由她的师父、水云庵的庵主坤鹤师太惩处。

曲倪裳看向坤鹤,目光和缓,语气平平:

“坤鹤师父,您看这月蓓小师父该如何处置?”

如此征求,亦是施压。

此刻水云庵外,尚林立着十数个精壮的曲府护卫,他们都是曲小姐的底气。

坤鹤望着曲小姐红疹遍布的脸,曲小姐看着慈眉善目的,但言语间的意思已经相当明了:

做错事的人,总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国法如此,庵规当如是。

内心里坤鹤十分偏疼自己这个小徒弟,可是事已至此,她面上也只能依照门规肃穆道:

“沉入枯洞崖吧!”

灵觉山与清风岭之间有一道天堑,两面崖壁夹着一道狭窄的空隙,深不见底,无路可走,被当地人称作枯洞崖。

把犯了重罪的僧侣打入枯洞崖,是多年来灵觉皇家寺院对于僧众的最高处罚。

据说这枯洞崖壁上有不少远古的棺椁,崖底还有不少陈年的抛尸,常年阴风弥漫、草木生刺,说是个天然乱葬岗亦不为过,是个活人罕至、死人升天的地方。

多年来,枯木崖都只是一个缥缈的传说,鲜少有人亲至过。

不过,这乱葬岗般的枯洞崖却有一段十分光鲜的典故。

此典故与灵觉寺皇家寺院的横空崛起、备受皇家礼遇可说是密不可分。

相传,佛主舍利便是在枯洞崖的上古棺椁中被发现的。

发现佛主舍利的人也不是别人,而是当今的天子。

彼时天子尚且只是一个被寄居在灵觉寺内的不受宠的皇子,不要说承继大雍正统,便连何日何时能回归到皇城都是一个未知数。

直到他,偶然间在枯洞崖下发现了佛主舍利。

大雍朝历来信奉祥瑞,当今的这一发现颇有“天命所昭”的意味,当即被传召回了京都城。

此后当今天子建功立业,成就了一番宏图霸业,也将无数的天命之说和昭世之言归结于这一颗佛主舍利。

一颗佛主舍利是否真能指明真龙,犹未可知。

但因为有前面的这一番造势和归结,其势必可以影响一位皇子的声名。

否则有心人也不会以佛主舍利作文章,来打压黎王殿下逐渐崛起的势头。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764/11764076/141413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