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嫡女替嫁 > 第三百零六章 乾西城

第三百零六章 乾西城


庆阳城中城,名约乾西城。

是大雍朝为了安顿乾西族人专门辟出的一座城池,经过了两年的经营,如今已经成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战乱、流离与洗劫,渐渐被日趋美好和安宁的生活治愈,成为一段可以随意言说的过往。

归宿,人人寻找的归宿,也许是一方故土,也许是一个男人的肩膀,也许是一个得以施展平生抱负的机会与舞台。

乾西族长诸熙琳从宽阔的乾西大街上走过,有成双结对的族人同她行礼问候,她们奔走着各自简单却可以维系的生活,她们欢笑为每一个瞬间的喜悦,因为她们知道,天再也不会塌下来了。

孩童肆意的啼哭声从街头传至巷尾,将诸熙琳的感知拉回到指尖。

乾西的四周城墙上,画师用肖似画笔的刀尖将乾西地宫的连绵壁画复原:

逼真又深刻。

诸熙琳每次经过都忍不住想要赞叹。

一个未曾历经过乾西一族累世变迁的人,能够仅凭着眼见、古籍、旧作和口口相传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将乾西壁画复原至这般神形俱似的地步,大大超过了乾西族人的预期。

画师给乾西族人的灵魂里注入了新的共识:

家园历经水火变迁,但只要匠心在,一切美好都会涅槃重现。

诸熙琳的指腹轻柔地抚上一座彩绘人像,那是妹妹诸熙琅。

画师与诸熙琅初见时,她已是一具森森白骨。

此刻彩雕塑成,仿若腐肉重生。

往后岁月,乾西小公主不仅活在族人的泪光与回忆中,她座成彩塑,翩然惊鸿,成为了一座城池的标识。

那是画师赋予她的新生:

逝去的人会站在高处,等在风里,看着惦念的人们走下去。

诸熙琅的手上拢着一串佛珠,菩提无华,一生挚爱。

业火中世代轮回的佛主舍利,他不曾回应少女怀春的一段相识、不曾迎候她飞蛾扑火的一场奔赴,但爱过,纵使粉身碎骨、千疮百孔,也是她生命中宝贵的结晶与永恒的亮光,不怨不弃。

在诸熙琅旁边,还有一座雕像。

没有名姓,没有标注,美艳便是她所有的象征。

一幅《江山美人图》,一段貌似旖旎的伤痛过往,让她穷尽了世人对美人的无限遐想。

但画师虽传承梅菉,刻画时却摈弃了《江山美人图》中绝丽倾城的形象,她更愿意用乾西旧藏中诸熙辰少时娇憨、聪慧天真的面容入像,她相信那是元妃更愿意示人的形象,也相信比起皇陵厚土、世人追忆,她更愿意回归故土,成为乾西城中美丽却无名的少女。

那些她曾走过的荆棘路,变成了足下鲜少有人留意到的尖刺瓦砾,为母则刚,虽赤足染血,亦面含微笑。

诸熙琳走到雕塑近旁,轻声对她说:

“阿辰,你说的对,我们在往前走了。”

回望来时路,诸熙琳感慨万千,终汇成一句:

“但祖辈留下的东西,我们也不曾丢弃。”

一段长路走到尽头,路的尽头伫足停留的年轻男子负手而立,身姿萧肃,如松下风。

诸熙琳走上前,对他说:

“你来了。”

“感谢太子殿下给了我们一方安土,成全我们的旧念......”

男子转过身,玉面肃容:

“本王所做是为了拾亡母遗骨,令其能魂归故土。”

东宫乞圣旨,为乾西一族辟土安居,寻回旧宝,命名城池,保驾护行,并不惜违背当今意愿,迁坟入城,据他所说,都是为了完成元妃诸熙辰的遗愿:

历经绮丽繁华,受过千百重伤害,她果然如画师所愿,更愿身归故土。

东宫这般不赊人情,令乾西族长染上了些许薄怒:

“既然太子殿下只把我们这乾西城当做一座坟墓,把我们这些人当做陪葬,那如今迁坟之事已尽了,太子国事繁重,我便不留殿下入宴了。”

东宫不远万里赴约,诚然也不是为讨乾西族长诸熙琳一杯酒喝。

不过入了乾西城,令他滞留的原因比比皆是、历历在目、触手生痛:

“她在哪里?”

乾西大街贯穿了乾西城,漫长的一路,围城的墙上俱是壁画,虽然大多是复刻的古迹,但也不乏画师的创作。

两年的时光,她把她对人事的感知和品读深深嵌入这面护城墙中,其中有不曾谋面的诸熙琅,有焕然重现的诸熙辰,更有黄沙漫漫下埋藏了三十万入侵者的地宫废墟,它们被延续在乾西族古老壁画之后,成为一段新的不能被抹除和替代的记忆,提醒着来往的人们以及被平淡生活麻木了的后代:

觉醒不易,和平不易,传承不易。

她复原这些,收录这些,展现这些,所倾注时日和心血不言而喻,这漫长的一墙壁画便如同一场盛大的告别,让东宫生出了深深的惶恐:

她如此淡看风云,是否也便意味着,

“她放下了!?”

看透与看清后,便不愿再卷入这见血见骨的天家风云。

东宫之所以生出这份仿徨,并非空穴来风一场。

太皇太后薨逝后,东宫顺藤摸瓜,觉知了很多她做了却不愿告知的事情。

废太子死后,曝尸三日,有人以太皇太后之名为其敛收遗骨。

惠王和昭王被当今赐死后,有人以太皇太后之名收留了其门人和女眷。

大理寺了还原多年前京都大劫案的真相,青儿姑娘迁葬父兄时得到了一笔巨资援助,名义上那是出自路老板的手,可路老板从来都不做无利可图之事,更何况她连被正名后迁葬的北蛮人也一并资助了。

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这些事情,东宫能够感知道,却没有再深挖下去了。

她陪他走过见血见骨的帝王路,便也自然窥探到了那些他不愿意在她面前展示的灰暗,她做这些补偿也好,弥补也罢,都恰恰说明她厌恶那些尔虞我诈、你死我活。

曲大小姐心向自由,终令黎王学会了等待。

他用了比蛰伏更多的耐心等待一个人的归来,在希望一点点破灭的时候,侧妃看不下去了,告诉他:

“她其实没有放手。”

紧接着,东宫太子便收到了乾西族长的邀约......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764/11764076/141411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