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省六部
朝歌城内。
一身峨冠博带,面带狠厉之色的户部尚书-杜如晦手捧象牙笏板,正对着稳坐龙座的唐公-苏旭慷慨陈词道:“主公,郑突包藏祸心,欲祸水东引,挑起我大唐与韩、魏之间矛盾,还请主公万万不可出兵助郑!”
自苏旭自立唐公来,启用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设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领兵部、户部、工部、吏部、礼部、刑部,设置尚书六人,门下侍中侍郎无数,引得大唐文武百官一阵交口称赞。
虽然唐国实力较弱,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苏旭凭着百将图,将六部尚书全部确定了下来:
兵部尚书-李克用,作为苏旭的亲叔叔,虽心怀野望但兵法过人,手下棍棒无双,在军中颇有威名,麾下又有数位能征善战的义子,作为兵部尚书无人敢有异议。
刑部尚书-柴绍,这位最早跟随苏旭的从龙之臣,虽被楚国公-熊侣下在大狱,但毕竟还是苏旭的姐夫,再加上为人果决,统领刑部也能胜任。
户部尚书-杜如晦,“房谋杜断”之中的决断之人,生性阴狠果断,极擅内治,身怀济国安邦之才,做个户部尚书都算是屈才呢!
工部尚书-公输般,这个一心扑在研究上的老匠人,在见识了苏旭层出不穷的新奇想法后深感惊奇,在苏旭的屡屡劝诫下终于下定决心归顺唐国,官拜工部尚书一职。
礼部尚书-公孙固,这位口吐莲花的说客在苏旭的手段下终于拜服,精通礼仪之道的他虽不如目夷善治,但操办礼节什么的对他来说不过小菜一碟,而且礼部基本没有实权,苏旭也不怕公孙固会借此架空自己。
吏部尚书-黄歇,此乃唐公苏旭的挚友,在苏旭仅为一无名寒门之时便予以器重,更是不惜硬抗楚国国舅-唐昧,此番情义,虽苏旭叛出楚国,也丝毫不敢忘却,何况因为自己害的黄歇下狱,苏旭也心怀愧疚,这升迁官员之职,必须得为黄歇留着。
六部尚书聚齐,其余文臣也不能落下,智谋无双-房玄龄官拜尚书左仆射兼领兵部左侍郎,为唐国文官翘楚;从龙之臣-景翠官领礼部左侍郎,一来协助公孙固,二来也是监督之职呢!
文官集团封官进爵,武将也不能落下,苏旭权衡再三,设置武将官衔为:大将军、三骑将军、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其余偏将军、牙门将、禆将等中低级武官就是兵部的管辖范围了。
海上战神-刘仁轨兵锋无双,有蒙泽大败宋军的功绩,又统兵坐镇南方防御吴国贼心不死,为大唐第一将,官拜平南将军兼领兵部右侍郎。
倒不是苏旭小气,只不过御将之道,犹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飚去,对于武将,不能一下子喂的太饱,只能循序渐进,免得像后唐一样出现尾大不掉的状况。
而其余诸将,全能之才-郭子仪有攻取朝歌的次功,又颇具统兵能力,官拜平东将军兼领卫州刺史,用来坐镇卫州,以防鲁、魏、韩三国;
勇悍门神-秦琼则因一身武勇,外加蒙泽一役的次功官封鹰扬将军;飞虎将军-李存孝官拜虎贲将军;宋州宿将-南宫长万受封龙骧将军;楚国名将-养由基受封虎威将军。
至于逢侯丑、斗廉、李嗣昭、李存勖、史敬思、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人,或因功劳不够,或因资历不深,大部分受封偏将军、牙门将等职。
而唐公苏旭之弟-李元吉地位便非常尴尬,最后苏旭封他个善武君、可掌三千兵权,方把这好武斗勇的李元吉安抚下去。
大唐系统初步建立,苏旭也是春风得意之时,听了杜如晦的话稍稍一凝眉,沉吟道:“郑国毕竟是我唐国盟友,盟友有难寡人却按兵不出,岂不让人说我大唐无信誉可言?”
“主公,微臣不同意杜尚书之言!”听了苏旭的话,刚刚养好伤的兵部尚书-李克用立即站了出来,“韩、魏、楚三国共计出兵二十余万,其目的岂是攻陷一个郑国,分明是想将我大唐和周围陈、鲁等国一块端了,末将不才,愿亲提一旅之师,将三国来敌,斩尽杀绝!”
李克用此言一出,苏旭眉头微皱,眼中寒星四起,楚国将他当成了能随意揉捏的柿子,肆意囚禁自己阿姊和好友,生性骄傲的苏旭又怎能不恨?
可惜前番卫国未破,自己腾不出来手反以爪牙,现在卫国已灭,自己的唐国实力大涨,面对楚国也有一战之力!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出列拱手赞同李克用:“李尚书此言有理,然而韩、魏、楚三国不比卫、宋,韩国兵锋精良、弓弩先进;魏国人才济济、擅用战车;楚国国力强盛,虎狼之勇,任意一国都不是易与之辈,还请主公三思而后行!”
的确,作为老牌强国,楚国的实力自然不必多说。魏国朝中多人才,战斗力能与赵、晋媲美。哪怕最弱的韩国也有韩非、申不害等能吏,并且韩国的弓弩之艺在诸侯中也是一绝,仅次于秦国的秦弩。
这三国,就算拆开任意一国也不是好对付的,更别提合在一起了,就凭唐国身边的郑、陈的战斗力,怕是连半个月都抗不过去就得身死名消,到那时,唐国以一敌三,就危险了!
苏旭揪着颔下的胡须,蹙起眉头苦想方法,眼角余光突然瞟到站在人群中不显眼的礼部尚书-公孙固,这老头子自知没有实权,这种场合也插不上话,于是躲在人群中伸长了脖子看戏。
苏旭脑中灵光一闪,忽的拍案大笑,眼中闪过豪然的杀机,越过群臣不解的眼神,目光如电,直射公孙固:“公孙爱卿,寡人知道你胸怀韬略,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世间难敌,不知你敢否出使秦国,劝说秦国出兵伐楚?!”
公孙固闻言不禁大喜过望,虽被苏旭狠狠羞辱过,但口舌之利一向是他最有自信的东西,早就想找个机会重新赢得尊严了,如今听得此言,哪里还会犹豫,大步迈出队列,豪然道:“臣下原为大逆不道之辈,蒙得主公器重,得以官拜如此高位,既今主公有命,固怎敢不从?!”
“好,既然公孙爱卿如此有自信,前去秦国之事便交与你了,秦公明锐,想必背后捅刀之事不用寡人与他多说!”苏旭满意地点点头道。
“主公,臣保举一人,此人满腹经纶,胸怀甲兵,乃隐世大才鬼谷子高足,论起学识来臣逊他不止一筹,此人可为上宾,助主公出使吴国!”公孙固何等智谋之士,自然明白苏旭的目的,领命过后将拳一抱,拱手道。
“哦?何等大才可当公孙爱卿盛赞,还请爱卿引见,若是有才,寡人必将不吝封赏!”苏旭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听得公孙固所言,心中已经隐约猜到此人是谁,便急忙问道。
公孙固正欲开口,户部尚书-杜如晦突然一脸笑意,拱手对苏旭说道:“主公,听公孙尚书这么一讲,臣也记起一位大才,此人口灿莲花,善理内政,原为魏国人,后因得罪上人逃至虞国,在虞国被灭后做了俘虏,被卖至楚国,
臣闻其才华,故出钱买下,此人感蒙臣之恩德,遂拜于臣门前,求臣给一个引荐的机会,今日公孙尚书这么一说,臣倒是想起来了,此人正好可以代主公出使赵国,牵制魏国!”
这是个更熟悉的事例,魏国人,在虞国当过官,说客,如果苏旭没有猜错的话,那当今世上,就只有这个与张仪相爱相杀的那一位了!
知道了此人身份,苏旭又回忆起公孙固引荐之人,鬼谷子高徒,说客,现在还是白身,除了那位纵横捭阖的大才,还真没有其他人了!
苏旭眼中精光四射,忍不住霍然起身,朗声大笑道:“哈哈哈,公孙固、杜如晦,你两人真是寡人的福将啊,有了这么两位当世大才,何愁天下不定!”
(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4/114223/4847791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