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布局(一)
“唉,好吧。还真是一个烂摊子啊!”&1t;/p>
刘和叹了口气,然后又摆摆手道:“这些暂且不提,我刚到中山,想必大家都不怎么认识,还是先各自介绍一下再说吧。”&1t;/p>
接着先是刘和向在座的介绍了一下程昱、郭嘉、于禁等人,而后钟繇则介绍了一下府中官员,以及他们一路上拜访到的人才。&1t;/p>
府中官员刘和基本上都没听过,只有一人他听着有点耳熟,此人便是太守府的录事掾史刘惠刘子惠。&1t;/p>
毕竟三国之中单是有史可考的英雄豪杰就非常之多,有那么几个自己不怎么熟悉的也很正常。本着耳熟的大多不是庸才的想法,刘和暗暗将此人记在了心里,至于其能力到底如何,还需日后考察一番才是。&1t;/p>
钟繇一行在路上行程日短,因此招揽到的人才也不多,只有区区两个。&1t;/p>
不过这两人刘和倒是颇为熟识——一个是历史上袁绍大名鼎鼎的四大谋士之一沮授沮公与,另一个则是汉末河北名士的崔琰崔季珪。&1t;/p>
沮授的才能自不必说,但在历史上却是一个怀才不纳的悲剧角色。&1t;/p>
他先是辅佐韩馥,陈明利害力阻其出让冀州,不过韩馥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1t;/p>
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做了冀州从事,被袁绍表封为监军、奋威将军。在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之时,他进谏建议袁绍迎献帝,迁都至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袁绍听信淳于琼等人,认为复兴汉室太难,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而没有采纳。这才让曹操抢先迎了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失去了战略先机。&1t;/p>
后来袁绍打算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各据一州,以此来锻炼和观察他们能力。沮授以“公子争权乃是祸端之始”加以阻拦,袁绍不听。结果袁绍死后,袁氏三兄弟果然因为争夺继承权而打起了内战。&1t;/p>
到了官渡之战时期,沮授建议袁绍利用自己的军力优势和地理形势,和曹操展开持久战。采取“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稳打稳扎,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全之策。袁绍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听信郭图等人谗言,三分了他的军权。再之后,他又多次进言袁绍均不采纳,于是称病不见袁绍,袁绍怀恨在心,干脆彻底剥夺了他的军权。&1t;/p>
最后在袁绍败逃时,沮授来不及北渡而被曹操抓俘,不降密谋逃跑被杀。&1t;/p>
对于沮授的才能,曹操都曾出“袁本初若听先生之言,我曹孟德焉敢正视冀州?”的感慨之言。&1t;/p>
不过这一世,既然沮授来到了自己麾下,那刘和就绝对不会再让他重蹈范增那样的覆辙,一定会让他充分挥才能,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一大助力。&1t;/p>
再说说崔琰这个人。&1t;/p>
刘和之所以对这样一个既不是名将又不是谋士的人非常熟悉,完全是因为他,呃……帅!&1t;/p>
对,你没看错,就是因为他帅!&1t;/p>
相信大家都曾学过中学的一篇名为《床头捉刀》文言文小故事吧。&1t;/p>
话说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游牧民族部落纷纷依附。一天,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并请求面见曹操。&1t;/p>
曹操照了照镜子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帅气,怕丢人,于是就叫来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1t;/p>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1t;/p>
就是在学这篇文章时,刘和对崔琰这个人产生了兴趣。之后才了解到崔琰这个人,不仅人长得帅气,整个人也很有正气,连曹操都非常敬惮他,称赞他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1t;/p>
他年少时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才开始奋学习,二十九岁有幸拜到了郑玄门下求学。只不过学了没一年,徐州黄巾军攻破了北海,由于缺少粮谷,郑玄停止授学,遣散了学生。&1t;/p>
崔琰离开郑玄后,在四处都在战乱的大汉漂流蹉跎了好多年,白白浪费了大好年华。要不然,依着他的聪明才智和成长路线,绝对又是一个类似于徐庶般恐怖的存在。&1t;/p>
不过历史上虽然崔琰没有成为一个大才之人,但也绝不是一个庸才。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特异功能——善于断人,也就是善于鉴别一个人的品质好坏与展前景。他判断的司马懿要比其哥哥司马朗聪敏果敢、自己的弟弟崔林大器晚成、孙礼和卢毓可做三公等等,到最后都预言成功。&1t;/p>
虽然刘和来到汉末没像小说里那样带个系统什么的,但想想要是自己身边以后能有这么一个辨别人才的机器,那简直不要太有用。只不过崔琰此时才二十一岁,还停留在一个好剑的游侠儿身份上,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尚早。&1t;/p>
对于这两人的加入,刘和自然是求之不得,当即对着两人行了一个大礼。而两人感恩于刘和的礼贤下士,亦是诚心还了一礼。&1t;/p>
“公与先生,依你之见,我们当下该如何应对?”听钟繇介绍时,得知沮授也曾在这中山郡做过一任县令,刘和顺势向其请教到。&1t;/p>
“回主公,授以为当今之际,一者应先正府中官吏,使其各司其职;二者宜着将操练兵勇,加强北方各县之防御;三者需筹措钱粮,以备赈济、军需及调度之用。”沮授听到刘和询问,认真地回答道。&1t;/p>
“仲德先生,你可有不同之见?”刘和听后点了点头,又向程昱询问道。&1t;/p>
“公与先生之言甚善,我只补充一点。主公需尽快调集钱粮赈济三县百姓,否则百姓流离逃难,三县人口流失过多,将极不利于我北方之稳定。”程昱拜了一礼道。&1t;/p>
“嗯,仲德先生言之有理。诸位可还有其他不同意见,均可提出商议!”刘和点点头,看着在场的诸位询问道。&1t;/p>
“既然诸位……”&1t;/p>
“主公,我还有一计!”在刘和正准备吩咐命令时,站在一边上的周瑜奶声奶气突然插嘴道。&1t;/p>
“哦?瑜弟,你有何计?”刘和对此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问道。&1t;/p>
“主公可遣细作向北传递流言,声称我大汉铁军已兵五万,不日征讨鲜卑,用以混淆视听,为我方部署争取更多一些时机。”看着周围一群大人,周瑜丝毫没有怯场地说道。&1t;/p>
“呵呵,主公我看此计甚可。小小年纪便见识不凡,此子将来必成大才。”郭嘉听到周瑜的讲话,仰头喝了一口葫芦里的酒随意地说道。&1t;/p>
在场的府中官吏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青年在太守面前如此放肆,心中皆是有点不喜。不过看到刘和没有讲话,所以在也没敢多说什么。&1t;/p>
至于刘和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他知道历史上郭嘉在曹操面前都是这副随意模样,况且他又是来自后世的灵魂,对形式这些东西并不怎么在意。&1t;/p>
于是刘和看了看周瑜,微微一笑问道:“嗯,那这件事交给瑜弟去做,瑜弟可有信心?”&1t;/p>
“主公放心,瑜定不辱所命!”周瑜抱了抱拳头,像模像样的回答道。&1t;/p>
“哈哈哈,那就好!接下来就依公与先生之言,先正府中官吏。”&1t;/p>
接着刘和顿了顿看向众人道:“钟繇!”&1t;/p>
“属下在!”&1t;/p>
钟繇辞了京官之后便是白身,因此只能称了一声属下,拱手向前走了一步。&1t;/p>
“本官拜你为郡丞一职,协助本官处理本郡政务大小事宜,不得有误!”刘和朗声宣布道。&1t;/p>
“下官遵命!”&1t;/p>
“程昱!”&1t;/p>
“属下在!”&1t;/p>
程昱没想到第二个便点到了自己,心里一暖亦是向前迈了一步。&1t;/p>
“代郡鲜卑占据,中山直面匪患。本官拜你为都尉一职,统辖本郡一切军事调度!”&1t;/p>
“下官遵命!”&1t;/p>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是听到竟是如此重要的职位,程昱激动地行了一礼。&1t;/p>
“于禁、刘惠!”&1t;/p>
“属下在!”&1t;/p>
听到点两人的名字,完全摸不着刘和顺序的于禁和刘惠楞了一下应声道。&1t;/p>
“本官命你们分别暂代北平县、唐县县令,坐镇北部要冲。两现任县令暂调曲逆、望都任职!”&1t;/p>
由于县令不比府中官吏,在汉末只有皇帝才能任命,因此刘和只能先调两人暂任,事后还需上报朝廷批复才行。&1t;/p>
“臣等遵命!”&1t;/p>
两人本来一个白身,一个只是府中记事的官差,也没想到自己会一下子就调任了县令,亦是激动地向前迈了一步行礼道。&1t;/p>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3/113040/4818479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