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国之季汉帝国 > 第22章 想外放为官

第22章 想外放为官


“急什么急,这个该有总会有的,急也没有用。”&1t;/p>

        钟氏杏眼一瞪,冲着刘虞和钟繇嗔怪了一句,继而又笑着对着贾氏说道:“妹妹,我们走,姐姐跟你交流一下这育儿经!”&1t;/p>

        贾氏一听脸更红了,被钟氏不由分说的拉着走进内屋去说女人之间的小秘密了。&1t;/p>

        这边刘虞和钟繇相互看了一眼,皆是无奈的苦笑着摇了摇头。&1t;/p>

        钟繇虽然很想要儿子,但是他却不知自己这方面和黄忠一样老来益壮:第一个儿子钟毓的出生在223年,他七十二岁;他的幼子钟会出生在225年,他七十四岁。&1t;/p>

        刘和在心中稍微同情了一下自己这个奇葩的舅舅,欺身上前接过丫鬟手中的酒勺,给刘虞和钟繇两人又添了一杯热酒。&1t;/p>

        “我看舅舅此番前来容光焕,肯定是有什么喜事吧?”刘和放下酒勺笑着问道。&1t;/p>

        “哈哈哈,和儿真聪明,不愧是少年神童啊!这次我来,是应三府征召为廷尉正的。”钟繇笑了笑道。&1t;/p>

        说罢,钟繇一口饮尽杯中之酒,叹了口气有些落寞地苦笑道:“不过说来惭愧,和儿现在的官秩都比得上舅舅了!”&1t;/p>

        “舅舅不必如此。和儿承蒙陛下垂怜,做了个议郎的虚职,哪能比得上舅舅的廷尉正来的实在。而且若非因为那种事情,以舅舅之才,莫说这廷尉正,就是位居三公也未尝不可!”刘和扶了扶钟繇放下的酒樽,又给满上了一杯热酒。&1t;/p>

        刘和说的那种事情,就是钟繇的父亲兄弟两人遭遇的党锢之祸的事。确实如刘和所说,如果不是因为党锢之祸,以钟氏一族在颍川的声望地位,钟繇也不至于如今才做到廷尉正这秩比六百石的职位。&1t;/p>

        “和儿不可妄言!”钟繇听到刘和的话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眼睛把四周巡视了一遍。&1t;/p>

        汉灵帝虽然昏庸,但是却听不得臣民对其有任何意见。自党锢之祸横行,妄议朝政始终是士子之间所禁忌的话题。&1t;/p>

        三人很默契的不提刚才的话题,接着聊了一些各自家里长短的事情。刘和就在一旁给两人温酒满樽,做起了侍酒的活计。&1t;/p>

        “父亲、舅舅,和儿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看着两人酒酣之时,刘和又给两人各满了一樽试着问道。&1t;/p>

        钟繇喝点脸色微红,打了一个酒嗝说道:“我与你父亲又不是外人,和儿有什么事但说无妨啊。”&1t;/p>

        刘和看着两人微醉的眼神,过了一会儿才一字一顿地说道:“和儿想,外放为官。”&1t;/p>

        “胡闹!”&1t;/p>

        听到刘和的话,刘虞啪的一声把酒樽拍在案几之上,酒花洒落了一地。&1t;/p>

        钟繇则是悠悠的打量了一番刘和,伸手制止了怒的刘虞道:“兄长勿急,且听听和儿的想法。我想,和儿如此说道,想必不是一时兴起之言吧?”&1t;/p>

        刘和笑了笑说道:“还是舅舅了解和儿。和儿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要成为甘罗那样对国家有用的人。如今和儿在卢师门下学习已近一年,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想要到地方上验证一下自己所学是否可用。”&1t;/p>

        “呵呵呵,好啊好啊,甘罗十二为相,和儿的志向倒是不小。兄长我看不如就让和儿去历练历练也好,说不准以后还真的能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呢!”钟繇捋着自己有些稀拉的胡须笑着说道。&1t;/p>

        刘虞站起了身子,背着双手在府厅之中踱步沉思良久,方才开口道:“元常有所不知,和儿自从年初病愈之后改变颇大,习文练武,拜师王卢,对此我与你姐姐都感到很高兴。和儿想要外出为官,做父亲的岂有不允之理。只是如今朝廷做官,除非陛下恩赐,都需缴纳颇多钱粮。府中虽然还算富余,但也一下子负担不起啊。”&1t;/p>

        刘虞虽然为官清廉,但是不表示对于如今朝廷的状况不了解。刘和想要外放做官,可比不上一个议郎的虚职来得容易,所需要交的费用不是刘府一下子所能承受的。&1t;/p>

        “唉!”&1t;/p>

        钟繇右手拍了一下大腿叹息道:“兄长所言,确实如此。只是和儿有志,我等长辈岂有不支持之理?我这便修书一封,遣家中分出一半钱粮来,再苦不能苦了小辈们的志气。”&1t;/p>

        “元常使不得,使不得啊。钟家那么多人口,分出一半家产,只怕是要伤筋动骨,这为兄怎么受得起啊!”刘虞听了颇为心动,但是正如他说的那样,拿出一半家产对于钟家来说实在太多了。&1t;/p>

        刘和看了看两人,然后哈哈一笑,道:“多谢舅舅美意,和儿感激不尽。只不过这上任所需钱粮一事,舅舅和父亲不必担心,和儿早已经准备好了,想来外出任一县令应当足以。”&1t;/p>

        “哦?和儿准备好了?那钱粮在何处?”钟繇眼睛一眯,颇为有趣的看着刘和问道。&1t;/p>

        “舅舅,和儿准备却不是钱粮,而是奇物。和儿敢保证,此物放眼寰宇,只此一件。”说着刘和神秘的伸出了一根手指。&1t;/p>

        “是何奇物?为父怎的不知?”刘虞思前想后都没有记起府中何时有什么独一无二的奇物,看着刘和疑惑的问道。&1t;/p>

        “这件奇物乃是和儿所做,差不多花费了父亲前阵子分给孩儿的全部财产。父亲、舅舅请跟我来。”&1t;/p>

        说罢刘和起身,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1t;/p>

        刘虞和钟繇两人相互看了一眼,跟着刘和一同出了屋门。&1t;/p>

        三人在府中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刘和院子后方不远处一处陈旧的院子。&1t;/p>

        此时李丰、宋岩和范琢三人正在根据刘和所交代的捣鼓那个摆钟,看到推门而入的刘虞、钟繇和刘和三人,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跪着拜了一礼。&1t;/p>

        “免了,你们都起来吧。”&1t;/p>

        听到刘和的吩咐,三人纷纷拜谢之后站到了一旁。&1t;/p>

        “进展的怎么样了?”刘和看了看放在垫着麻布的石桌上摆钟向三人问道。&1t;/p>

        宋岩从旁边往前走了一小步拜了一礼道:“回公子,按照你的吩咐,刻盘已经装做好了,小的们正在根据日晷调试时间。”&1t;/p>

        “嗯,我知道了。”&1t;/p>

        刘和回了宋岩一句指着摆钟对刘虞和钟繇说道:“舅舅、父亲请看,这便是我说的奇物。”&1t;/p>

        刘虞和钟繇早看到这院子中央的这个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只是两人除了能看出材料的不菲之外,没看出什么别的出奇之处。&1t;/p>

        “和儿,只是不知,此物有何奇处?”钟繇不解的问道。&1t;/p>

        “舅舅、父亲请看,这是和儿制作的计时器,是用来计量时间的,只是如今还未调整妥当。等完成之后,这个短针每绕圆盘一周是为一天,一天之内又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如今的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两个小时,中针每走一周是为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又分六十分,长针每走一周是为一分。有此物,则无论阴晴雨雪,所处时辰一目了然。”说罢刘和得意的看了看两人听得有些吃惊的眼神。&1t;/p>

        “奇物,奇物啊!兄长,我看以和儿之才将来成就定在你我之上,竟能做出如此奇物!陛下见猎心喜,和儿所求之事必成!”钟繇抚摸着眼前之物大喜的说道。&1t;/p>

        刘虞虽没有说话,但是他呵呵的笑声无不表示着此时内心的欣喜之情。&1t;/p>

        两人的反应早在刘和预料之中。如果放在后世,对于一个摆钟见怪不怪,但是放在两千年前,那绝对是一件独一无二的神奇之物。&1t;/p>

        &1t;/p>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3/113040/4813344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