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水漫泗州城 > 第五十七章 磋商联合 四

第五十七章 磋商联合 四


(。.)水漫泗州城57:更新时间:24-7-72:45:54。(本人书评被禁,不能回复书友,请见谅!)说.b。更

        (4)7425255

        朱由检伸手接过信笺,浏览一遍,点点头说:“嗯,正符合朕的口吻。将它装进信封里,封了口,由徐侍卫带回京城去吧!”

        “皇上,先别急于装封。此信是代表您的口吻写的,您签上名讳,盖上玉印。如此跟圣旨一样重要,臣想,金大人阅后,更会忠心耿耿为皇上您效力的。”张国纪直言不讳提出自己的建议。

        “太师,你提得很有道理,朕立即采纳。”当下,朱由检伸手抓过毛笔,在信笺右下方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年月日,又从抽屉里拿出玉印,在右下方盖了印。

        随后,将信交给张国纪,由他装进信封里,封了口,连同一百两银子递给徐士平,交代道:“这封信函至关重要,你要小心保管,千万不能遗失,更不能透露风声,让阉党人知晓。否则,会危及金大人的身家性命。这一百两银子,给你做路费盘程,没多有少,甚望笑纳。”

        “谢谢皇上和太师的赏赐。有关这封信函,我会用性命来保护的。”徐士平躬身接过信函和银子,回到座位前,将银子放进包裹里,又从包裹里拿出针线,对朱由检和张国纪说,“为了安全起见,我将信函仍然缝在衣领的夹层内。”

        说着,将信折叠好,塞进衣领的夹层里。然后,穿针走线,缝好缝隙。一切准备就绪,穿上外套,背上包裹,辞别朱由检和张国纪,回京城而去。

        徐士平走后,朱由检问张国纪:“太师,在军营里谁的文韬武略胜高一筹?”

        “从将领中看,文武双全的,要算先锋杨东旭了。”张国纪不假思索,“如果派信使去朱家庄洽谈联合抗魏的人选,只有杨东旭最适宜。”

        朱由检听后,龙颜大悦:“既然太师保举杨东旭为信使,就让他去朱家庄与朱登阳谈判,撮成联军,共同抗击魏党的残余势力。”朱由检转过脸,吩咐一名侍卫,“你去军营一趟,将先锋杨东旭叫过来。”

        “是!”侍卫应声而去。

        过去一炷香时间,杨东旭在侍卫的陪同下,骑马来到知府衙门前,下马后,将马拴好,跨进大堂。在距离文书案一丈左右,只见杨东旭扑通跪倒在大堂上,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祝太师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杨爱卿,免礼平身!”朱由检笑逐颜开,挥了挥手臂。

        “谢皇上!”杨东旭磕了三个头,方才站起身。

        张国纪打量杨东旭片刻,指着刚才徐士平坐的椅子:“杨先锋,坐下说话。”

        “谢太师!”杨东旭转过身体,迈步到桌前坐下。只见他目光炯炯,从张国纪脸上,移到朱由检的脸上,试探问,“皇上,不知找在下来有何事?”

        朱由检微微一笑:“杨爱卿,既然找你来,必有任务要你去完成。”随即吩咐张国纪,“太师,你替朕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好的,老臣愿意代劳。”张国纪笑容满面,毫不隐瞒说,“刚才,京城九门提督金良辅,给皇上送来一封密函。说魏忠贤为了镇压泗州府朱家庄朱登阳所创的义军,拜左都督田尔耕为南征兵马大元帅,统领五万大军,延途南下,直扑朱家庄而来。当他们灭掉朱登阳的义军之后,会掉过头来进攻润扬二州的。”

        “哦!他们能有把握灭掉我们吗?”杨东旭嗤之以鼻,“啍!说大话也不觉脸红。常言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的将士,自从润州之战后,一直没打仗。如果田尔耕敢来,正好让将士们当活靶子来练刀枪,练箭法。”

        张国纪听杨东旭的一番言语,沉下脸来,批评说:“杨先锋,俗话说得好:‘傲兵必败。’你不要以为当初攻下润州,就沾沾自喜。可是,当初要没有江南总督袁可立下辖的东大营暗中相助,来个里应外合,我们强攻,不知要搭上多少士兵的身家性命呢?如今,田尔耕统领五万大军,乃是京城的精锐之师,战将如云,并非是草包、酒囊饭袋之徒。你要是轻敌,那就吃大亏了。”

        张国纪不冷不热的话,说得杨东旭面红耳赤,立即赔着不是:“太师息怒,杨某不问青红皂白,不切实际,低估敌人的实力,望太师海涵包容。”

        “好啦!你不必自责,以后要戒骄戒躁,千万不能滋生轻敌思想。”张国纪转过话题,“田尔耕率众在途中正行,对于朱家庄朱登阳来说,是否知道内情,还不一定。刚才皇上与老夫商议,要派一名信使去泗州府朱家庄,与朱登阳谈判,促成两军联合抗击来犯之敌。如果让朱登阳大军归顺我们,是最好不过的。至于信使人选问题,我与皇上排查一下,你能文能武,胆大心细,是最好的人选。”

        “感谢皇上和太师对杨某的信任,杨某愿意去朱家庄一趟,与朱登阳面对面磋商,促成联合,共同抗敌。与此同时,也要以最大的努力,劝说朱登阳归顺皇上,同心协力,开创大明江山的新纪元。”杨东旭陈述自己的决心、信心和责任。稍顿,他又提道,“太师,不是我畏刀避剑;我一人前去是不成问题的,但万一朱登阳心胸狭窄,不近人情,翻起脸来,与众将合力围攻,我是凶多吉少,连回来报信的人都没有。所以,太师允许我带两名随从;这样彼此也有个照应,遇事共同应付,会更加安全的。”

        “嗯,你说得正合老夫的心意。有随从相伴,既安全,也能通风报信。”张国纪不假思索,“在军营中大小将领,你愿意挑选谁就挑选谁。”

        “我觉得吴同、陈玉香二人,是最好不过的人选。”杨东旭接过话茬,“他俩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江湖阅历深,遇事不冲动,沉着应付,能促成事情的成功。”

        “好吧!你觉得吴同、陈玉香适合,就让他俩陪同你前行。”张国纪脱口而出,继而又问,“你还有何要求没有?”

        杨东旭思忖片刻说:“太师,促成联合容易,但想让他们归顺大明军队,难度恐怕大些。其一,他们有可能对我们不信任,甚至以怀疑心里看问题。其二,他们人多心不齐,更不愿丟掉一个‘权’字。要想使他们心悦诚服,与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抗敌,必须有皇上亲笔信函,这样才能博得他的信任。”

        “嗯,你分析得不无道理。有皇上亲笔信函,就像一道圣旨一样,使他们心服口舒归顺。”张国纪转过脸,瞅着朱由检,“皇上,还得劳您费神,写一封信函让杨先锋带去。这样,避免朱登阳对我们造成误会。”

        其实,朱由检一直在倾听着张国纪、杨东旭的对话,分析他们谈话的内容。当杨东旭提出要自己写封亲笔信时,觉得有所必要。当张国纪向他开了口,满口应承说:“好,朕立即动笔撰写。”

        当下,朱由检吩咐侍卫,准备好笔墨纸砚,侍卫又帮助磨了墨,一切准备就绪,朱由检抓过毛笔,开始撰写信函。一炷香之后,信函已写好,然后,细看一遍,又将其内容向张国纪、杨东旭阅读一遍,二人觉得很好,没有需要改动之处。朱由检才签上姓名、年月日,并盖上玉印,装进信封里,并封了口,递给杨东旭:“杨爱卿,为了江山社稷,为了使朕传承皇位,有劳你了。”

        杨东旭接过信函,恭恭敬敬道:“在下能为皇上效力,这是为臣的荣幸,是神圣的使命。但愿此次行动,能够促成两军联合,击溃敌军,早日回到京城,让您君临天下。”

        “好呀!这是朕梦寐以求的事,但愿你此行马到成功。”朱由检微微一笑。

        当下,杨东旭揣好信函,告辞朱由检、张国纪离开知府大堂回军营。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水漫泗州城57: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0/10607/61496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