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夜明 > 第598章 无奈的胜

第598章 无奈的胜


readx();        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选择战场,选择一个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战场。

        如奔袭,如在战场调集兵力形成局部优势突破。

        多尔衮或许没有意识到,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无论扬州城下明军的大营看上去多么脆弱,当他率大军来到这里,已经失去了先机。

        因为,这不是鳌拜奔袭庐州府。

        他清楚的知道,翟哲正在这里等着他。

        明营中军。

        信使和传令兵来去匆匆,不时送来各营紧急军情。

        方进快步走入大帐,掩饰不住兴奋神色,禀告道:“王爷,清虏骑兵坠入西营的陷马坑了,足有四五千骑”

        “知道了”翟哲没有太过于兴奋激动。

        多尔衮很谨慎,没有全面出击,这意味着此战只能在局部战场取胜,没有达到他预想最好的结果。

        以斩俘激女真人的怒气,用攻打扬州城的表现和西营兵马阻截信使的孱弱故曝自短。

        他花了许多心思,因为非真实的局势骗不了多尔衮。

        江南和江北只隔了一条江,他有赵志成在江北活动,多尔衮当然也在江南布置了细作。明军各总兵和将军的经历,明军各路兵马的组成,对多尔衮都不是秘密。所以,西营的虚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是,有时候,真实的情报也会欺骗人。

        西营兵马确实最弱。

        现在,西营成了吞噬清兵的巨大黑洞。

        四五丈高的陷马坑中树立了无数密集的长枪,枪杆有一半深埋入土,另一半直指天空。

        地面还在塌陷,不断向外扩延。

        那这些陷马坑挖掘好已有些时日,上面搭建木条和细土,下有木桩支撑,表面看上去与正常的营地没什么区别。

        无论来的是骑兵还是步卒,这里注定要成为清虏的坟墓。

        因为陷马坑侧面的坑洞中还埋藏了兵马。

        陷马坑中,两侧钩镰枪齐出,拉住某些幸运没有长枪刺穿的清虏骑士。

        大批明军铳手从中军后的营帐中杀出,隔着陷马坑射击。

        清兵无心思恋战,骑兵在陷马坑外小心控制战马,生怕胯下的畜生一脚踏空。

        明军铳手之后出现一列胸口挂着竹筐的精壮汉子,各自从竹筐中拿出一个带着引线的陶瓷罐,用环绕在脖子上的火绳点燃引线后奋力向陷马坑对面扔过去。

        火光闪烁,陶瓷片纷飞,受惊的战马胡乱奔跑冲撞。这种局势下,乱冲乱撞几乎是死路一条。

        “报捷”高台上的郑遵谦满脸得意,一吐心中憋屈之气。无论那一军,也不愿意承受军中最弱之名。

        未时,清兵退去,离天黑还有一会,多尔衮已无战意。

        一天损失了四千多骑兵,他心中惊惧交加。当西营的地雷阵和陷马坑显露出来,他知道自己坠入了翟哲的陷阱。

        明军没有趁机追击。

        第一天的战事草草收场。

        明军传令兵在各大营奔走传令:“大将军将令,各营严防死守,谨防清虏夜袭,扎进篱笆,严禁擅自出击,违令者斩”

        一场小胜。

        陆续有各营到中军来禀告伤亡和斩获,当然是西营所获最多。西营斩首女真首级一千三百二十,蒙古人首级两千四千,兼有七八百俘虏。

        翟哲命翟天健记录战报,等诸将退去,大帐中只有父子二人,他突然问:“眼前的局势,你若是多尔衮,意欲何为?”

        翟天健放下笔,沉思片刻,道:“此刻的扬州城对多尔衮恰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错”翟哲面现赞许之色。

        “我若是多尔衮,当壮士断腕,命扬州守军就此突围北上,在淮扬平原觅机与明军野战”翟天健说话有些犹豫,这是他首次在父亲面前叙述自己的观点。

        “不错”翟哲第二次赞许。

        “你以为多尔衮想不到吗?”翟哲敦敦诱导,“大清的摄政王从弱冠之年就在草原征战,不是愚钝之人”

        翟天健皱眉,他想不明白。

        “非他不想,是他不能矣”

        翟哲轻笑一声,没有继续详细讲述其中关节,而是让儿子自己想。他此次带翟天健出征,职为军中书记,如果儿子是个可造之材,能迅速成长,明白许多道理。

        战场不过是朝堂的延续,如果眼睛只盯着战场,那便落了下称。多尔衮如果在淮扬战败,他还拿什么来压制上三旗?

        晚上,又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

        李志安领斥候来中军禀告:“清兵在淤泥中搭建帐篷”

        果然没有退走,如果就此撤走,多尔衮等于放弃了救援扬州。

        “监事说今晚会一直有雨,清兵今日战败失了锐气,又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过夜,不如去偷袭”翟哲才传达禁止诸将出击的命令,他特意亲自到中军来请战。

        “不许”翟哲回答的很于脆。事已至此,他无需冒险。

        “今夜紧密关注清兵动向,一有情况,立刻来报”

        “遵命”李志安悻悻而退。

        小雨下下停停,淮扬大地完全陷入黑暗中。

        翟哲没有睡觉,而是命侍卫点燃油灯,在中军大帐中泡了一壶茶,听着雨点敲打大帐顶上的声音。

        今夜确实是偷袭清兵的良机,多尔衮新败,岂能没有准备?

        这样的雨点不急不缓,火绳枪不能用,但燧发枪可以用。

        不知逢勤的两万新军对鳌拜的五千骑兵,谁胜谁败

        戌时、亥时、子时、丑时,雨点时有时无。

        茶壶中已经换了几遍茶叶,翟哲没有一点倦意。

        不知什么时辰,侍卫快步垫着脚尖快步走进大帐,禀告道:“北营来报,艾陵湖方向传来铳炮声”

        “开始了吗?”翟哲放下茶壶,眉眼中突然来了精神,下令:“传令,命各营速速起床整军,做好出击准备”

        离天亮还有一会,翟哲不知道逢勤为什么等到此刻才出击。

        明军扎营一正一奇,扬州大营以稳为主,艾陵湖的明军则要择机出击。多尔衮只留鳌拜五千骑兵防御逢勤,那是逢勤的败军之将,明军又何必一直躲在乌龟壳中。

        黎明前的夜里。

        炮声和铳声在传的老远,艾陵湖畔的战斗看上去很激烈。

        翟哲得到禀告,多尔衮自然也知道那里的激战。

        明军没有骑兵,除非走运河水道,没有能力前去艾陵湖支援,但清兵也无一兵一卒前去艾陵湖。

        半个时辰后,明军四营灯火通明,士卒将士披挂盔甲,打开兵营大门,朝远处观望。

        艾陵湖离扬州大营只有几十里地,明军在那里驻逢勤部两万燧发枪手,三百多门铁炮,且背靠水师屏障,那里比扬州大营更稳固。

        但所谓的稳固是指坚守,逢勤主动出击,翟哲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中军,两千亲兵卫骑兵整装待发。

        翟天健也穿戴盔甲,跟在父亲身边。

        翟哲侧首看儿子,问:“你猜,多尔衮是否会派兵支援艾陵湖?”

        书记的职责为记录军中消息和备份各部调令,因此,翟天健对近期发生过的战事,明军和清兵各部在淮扬战场的布局了如指掌。

        他知道是父亲在考究他,略一思忖,道:“若鳌拜不支,多尔衮一定会派兵”他把自己的身份带入多尔衮考虑局势,随后瞬间反应过来,父亲如此沉稳,难道胸有成竹。

        “我猜,逢将军能击败鳌拜,多尔衮也不会派出援军”翟哲笑嘻嘻,与儿子间的谈话让他减少了些许担心。

        柳随风留在南京,他身边少了一个可以议事的人。他不希望柳随风和柳全走的太近,所以故意疏远他,给他一些警告。

        晋王还是宁绍总兵、平虏将军的身份时,把柳随风当做良师益友,但当晋王实际已经掌控了大明的朝政时,开始觉得柳随风这样熟知帝王心术的幕僚很可怕。以前他们共同算计别人,现在随着身份变化,晋王成了唯一可算计的对象。

        翟天健皱眉不语,他还是想不通。

        “果然还是有些欠缺”翟哲暗自感慨。不过,他才十五岁,自己对他的期待是不是太过苛刻了。

        “鸡肋,鸡肋”他摸着腰间黝黑的腰刀。卢公若有他今日的心术,当年也许不会屈死在巨鹿雪原吧。也许,卢公不是没有他今日心术,只是不屑像他这样,拿国事当筹码,把帝王当囚犯。

        从战乱中活下来的人,一步步爬到峰顶俯览众生的人,都是自私的人,多尔衮与今日的他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多尔衮夹击明军最弱的西营受阻后,早已萌生退意,但不能立刻退走,因为这牵涉到大清摄政王的威望和脸面,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

        所以,多尔衮应该希望鳌拜再次被逢勤部击败。

        鳌拜部为骑兵,被明军击败后不会损失许多人马,而多尔衮可以借后路受到威胁的名义退兵,把罪名推到鳌拜头上,让上三旗的人无话可说。

        这就是朝堂之争在影响战场。

        翟哲在笑,笑的令人心寒,笑的胸有成竹。

        对面,清虏大营中火把穿梭,一直没有兵马向北行进。

        多尔衮不动,他也不动,隔着层层黑幕,多尔衮一定也在关注着他。

        ((一秒记住小说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1/1354/10673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